俄烏戰爭與疫情下,台灣在國際中的處境與展望
在俄烏戰爭膠著、疫情肆虐、中美貿易戰仍未見曙光之際,台灣正面臨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歐美強權的凝聚、俄國的孤立、中國在困境中的抉擇、印度與日益增的關鍵角色、列強逐步擴展的軍力……,這些因國際情勢發展而造成的洪流,牽引著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航向一個新的世界舞台。然而台灣,你準備好了嗎?台灣對世界而言,在位置上一直都處於戰略上的重要角色,猶如「另一面的北韓」,在韓戰時意外地成為了美國基礎戰略中的重要夥伴,就此台灣政府在過去的產業發展上都以國際戰略的考量而打造,例如以美國市場為主的輕工業與製造業,到如今為世界輸出的電子製造業和晶圓廠,每一步的發展都與國際脈動息息相關。因此,台灣要在這股潮流中脫穎而出,政府勢必要想清楚台灣人民要的是甚麼?未來的台灣人將擔起和扮演世界中甚麼樣的任務與角色?
在經濟上,我們過度地依賴中國與美國市場使我們陷入了列強的競爭泥沼,讓我們處處受制於美、中的外交政策而無法拓展自我、真我的價值,並成為聽命於他國企業指導、設計的「純代工國家」。然而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勢必要轉換、調和這一項「國際戰略角色」的濃度,不再過度投資於無法大量成長的產業,應將既有的資源投入並建設我們自己所愛的城市和土地之中,將台灣這座島嶼的風景美和文化美的價值突顯出來,成為國際稱羨的美麗國度。為此台灣政府應將以下極具發展潛力的十點列為未來三十年致力建設的目標:
一、碳協定的跟進:在191個國家所簽署的巴黎協定下,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已是國際間的共識,台灣若要跟上潮流,勢必得認真看待碳協定所產生的趨勢和影響,制定出完善的計畫和目標,為台灣的產業與人文環境注入一股新意,以期人民無論在農、工商業的發展上都能與世界進行同步與協作,達到利益最佳化的結果。
二、觀光發展與環境優化:若要吸引豐富的外資穩定的留在台灣,那麼健全的制度和良好的政府行政效能是帶給台灣優質環境的首要條件,而台灣的觀光發展有賴於政府政策與資源的推動-環境的維護是必要條件,友善的服務品質則是充要條件,又環境的維護是友善服務品質的必要條件,為此政府對於觀光產業的發展,應同時與國家基礎建設共同進行,並根據現場的環境審慎評估、作滾動式調整,打造出友善環境並符合當地居民與觀光客群的需求。
三、人權的重視與發展:人權於國際上已成為評估一個國家進步程度的基本條件,無論北韓問題、中國新疆、香港事件、俄烏戰爭等,歐美國家一再地強調人權的價值觀和其意義。台灣在人權議題上自然不能缺席,應運用自身國土狹小、便於治理與宣傳之優勢,舉辦各種人權活動,並提倡人權議題,讓國際能看到台灣對於人權的重視與其價值觀維護的堅定決心。
四、司法的公正與信服力:司法的公正在於有效的審議判決和減少不必要的訴訟及訴訟程序,司法的信服力在於判決後對社會文化是否處於長期正面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政府公職人員與人民對「再教育」、「終身教育」議題的重視,才能增進自己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人文多樣性的包容與關懷,為和諧、進步的社會共同努力。
五、文化基礎建設、維護與創新:多元價值觀是當今台灣正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然而比起日本、韓國,台灣人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尚嫌不足,大多僅受到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影視產業和國內新聞媒體的影響,缺乏對西方人文歷史的正確了解和評斷。台灣政府應提高文化項目之預算、致力於文化基礎建設的維護與提升其服務品質,透過多重的管道了解多元價值。舉凡多國語言教育、國際電視台的創設、電視台的多元化節目製作和字幕編纂、異國建築與文物的保存與宣傳、不同民族文化及民俗活動之規範與推廣、次文化演藝活動和文創的輔助項目等,在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努力下打造出台灣可永續發展的特有文化產業與服務,邁向國際、成為世界另一個矚目的焦點。
六、協助社區自治與發展:政府推廣文化之際,強調「文化公民權」的概念亦是促進地方意識發展、協助社區人民自治的重要項目之一。所謂文化公民權不僅在訴求政府應提供充足之文化藝術資源、保障公民充分享有的權利,更進一步訴求公民在參與、支持和維護文化藝術發展活動的責任,調整過去主要基於血緣、族群、歷史、地域等的身分認同,開始從文化藝術和審美的角度切入,重建一個屬於文化和審美的公民共同體社會。因此,若將文化公民權的概念適當地融入地方發展的價值之中,可以讓政府和人民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去拓展其地方事務和建設。例如當地政府網站的呈現與使用者互動方式、地方報社與電子報之創立宗旨與辦法、地方活動的人才徵選與推廣等,都是政府機關可以與民攜手合作、共同參與的部分,加上政府本身擁有的資源和行政能力,即可研擬出一套地方發展特色之模式,維護在地環境並協助人民打造友善安全的地方社會。
七、交通大躍進:追求科技的創新是21世紀人類致力於的目標,這個觀念同樣適用於交通工具的革新上。在電動車輛已開始逐漸活躍於交通道路的時代,政府應下定決心徹底對交通和其有關的機關和設施進行務實的改革,並針對相關產業進一步宣傳和輔導,使資方能了解時代的變動和發展趨勢,並且使勞動者不因科技的革新而失業,卻因支持科技的創新而轉職或升遷獲益。如此除了能有效地改善台灣目前交通運輸之困境,還可以配合當前國際的碳協定和環保觀念,制定出國內完善的環保與綠能政策。
八、社會福利制度的革命:社會福利與國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勞工輔助、就學貸款、創業輔導、育兒津貼到老人福利政策等都是運用國家的資源彌補產業與社會進步所產生制度上的問題與瑕疵。為此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政府更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與加強社會福利制度的更新與改革,確保人人都能獲得實質平等的生存權、教育權、工作權、選舉權、訴訟權、參政權等各種應有之權利,降低貧富差距和生活壓力,使人民能以台灣為傲,享受台灣的生活,並且願意為台灣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九、產業型態的新創:政府在確保既有產業的競爭優勢之外,如台積電、聯發科等科學產業園區,也應能洞察國際趨勢,引薦人才與技術前來台灣,促進台灣其他產業的轉型和創新。例如軟體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缺乏政府強而有力的支持,我們可以從最近政府機構推出的應用程式App頻繁出現當機、造成民眾使用不便的情況,得知台灣過去對於軟體業的低度關注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因此當現今政府正強調科技創新、AI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認真地督促民代能有效地掌握政府對軟體業的發展與重視程度,使下一代真正得以享受前人辛勤工作後所成就的甜美果實,並且能及時地在人民需要時,適時地成為台灣地方政務上的一大助力。
十、制度和系統的試驗和先行者:我們應借鏡各國經驗並有效調整國內的政策與制度。例如Covid-19防疫早期,在政府透過電視說明會、網路和App的努力宣導和與民間企業共同打造國家隊形象深植人心,並且取得了全民共同防疫的共識,最後成功地守住了疫情而受到國際間的肯定。這可歸功於政府與醫事人員事先觀察疫情爆發的地區,檢驗他國政府的應對措施和民情用來作為強化台灣防疫的準備。因此政府應繼續以此為典範來未雨綢繆,善用台灣媒體和人力資源,打造出公共整合式服務的機制、網路服務平台和App方便人民使用,成為制度和系統的先行者和領航員。其他如數位和虛擬貨幣之整合與應用、各種防災救護的通報系統的連貫和準確性、各類文教機構、體育館以及教育雲的整合應用與認證、一體化公共交通運輸搭乘系統等,若能在全民參與和努力下達成這些目標,就有機會讓台灣一躍成為21世紀全球智慧城市與國家的典範,成為對世界各國輸出科技技術的「技術生產國」。
台灣政府若能加強內政的管理和行政效率,突顯台灣在地精神與地方環境的美好,其實就能達到不亞於「國際戰略夥伴」的國際曝光率和支持,並且還能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如此內政與外交雙管齊下,勢必能為台灣和下一個世代打下良好的基礎,邁向21世紀新的「經濟與文化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