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診間有思

發布日期:
作者: 高潤清。
點閱率:5,906

常年受「痹症」困擾,針灸成為治療選項。等候看診時,讀著詩、欣賞小品、散文,看著濃濃意識形態的詩人之語,該不該反駁,畢竟都是台灣主流的詩壇碩彥。當然每一個主體都有其感染的時空,如此一來就會有揮之不去的陰霾與偏見,畢竟我非當事者,無法理解其內心深處的家族血淚與個人情愁。
如今面對烏克蘭烽火、美中對峙升溫與疫情朔源等大國競爭及反制衝突,已然為21世紀東、西方新冷戰思維開闢了嚴峻競技場。面對如此情結,身為血液流淌著炎黃血脈的土生土長台灣人,該如何探索二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我,同樣有著幻想復興中華的偉大胸襟與熱情。
在「反攻大陸」號角下,我這少年十五二十時的稚嫩,一身草綠色戎裝就彳亍於「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下,虛耗了青春也見證了臺灣渡過了「寧靜革命」下民主輪替的茁壯,至於成熟與否,對我來說不予置評。因每個群體與個體生長環境不同,其眼界就有落差與偏執。
隨著中國崛起的惶惶威脅,到底臺灣何去何從一直以來都有著世代交替的矛盾與碰撞。當局者從民主、自由思潮與「反送中」運動坐收漁翁,一切謙卑頓然置之於腦後成為新的傲慢與威權,利用「去蔣、去中、殲滅國民黨」政治操作,儼然成為「新綠色恐怖」,讓整個島內成為二極化,非我族類皆去之的狹隘主義充斥。然而執政當局主宰國會群體仇中、把持媒體一言堂,解散中道媒體,操弄教育、文化意識的蠻橫,已然是非不分的境界,令人瞠目結舌,無以名狀。
走筆於此面對反中、仇中的氛圍,我們這群被犧牲於「年金改革」的老傢伙而言,對當政者似乎為仇視的代罪羔羊。然而讀古聖先賢之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傳承,似乎是遙遠的斷層與記憶。如今深化本土意識流而去中華文化已到麻木境界。尤其當局面對新冠疫情措施,荒腔走板卻要人民起舞於美國為首,圍堵中國崛起的戰略,無視兩岸和平願景,甘為馬前卒,讓人民深陷烏克蘭第二戰場的恐懼,怎不讓人神經錯亂。
我非投降主義者,然而卻有興復中華的魂魄。然而當前政府韜略盡是欺瞞策略,滿朝政客嘩眾、欺世盜名、貪婪再起尤勝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部分文人受一家仇怨甘為鷹犬,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教唆年輕世代投入反中行列,高舉抗中旗幟以維其執政敗象,美其名民主護臺灣,實則兩手策略,其意識行獨立之實昭然若揭。
然而臺灣面臨存亡的嚴肅課題,一條無法割裂的炎黃臍帶,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同根血脈,兄弟鬩牆,不足為懼。若是一味謀求美、日聲援而獨立,其險惡將陷國人於兵凶戰危之地。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而當局者大言不慚的鼓吹為保衛台灣實則為獨立而戰,總愛成美國全球戰略跳板,如此摒棄和平而勇於身處絕地,試問當前台灣政治人物應有的責任嗎。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如今島內族群撕裂異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台灣焉能置身事外,當局可曾慎思、明辨乎。
韶光荏苒不再,髮蒼而耳障、視矇矓而足無力,老去歲月半生戎馬,雖無疆場征伐亦無立功之績。然青春歲月奉獻於寶島,兩岸不聞烽煙,山河如故,可謂捍衛臺灣也算得出一丁點之心力。望著診間銀髮老人蹣跚來去,無論是否熟稔,笑靨和煦而出,開口皆噓寒問暖,無論口音為何,他(她)們都是深愛這片土地的無名英雄。
縱使針灸已成例行公事,我久坐入沉思,忽聞護士唱名入診間,幸有良醫華陀問診把脈,針入穴脈,氣血充足,傾刻一身疼痛獲得紓解,稍歇休息後拔除針頭離去。亦如許多背影消失於診間,然而面對病痛如約看診永無氣餒,笑談古今事,焉知光陰如梭,那些風流、那些軼聞皆在剎那間如風般消散,今日又是美好的周末,在悅耳的音樂聲中,我的診間筆記如故圈下了句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