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廣東人又怎麼了
楊丞琳在大陸節目中說:「我在台北長大,但我是廣東人。」又說,小時候家境不好,吃海鮮是奢侈的事。蔡政府對她說自己是廣東人特別生氣,就在海鮮上大作文章,甚至連內政部也加入圍剿,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楊丞琳說她是廣東人,可見她是外省第三代,即祖父來自廣東省。中國人一向重視籍貫,即使經過若干世代,大多仍保持原籍。有些大家世族甚至歷經百餘年,仍保有祖上籍貫,我就遇到過一個例子。
一九九三年秋,我到內蒙錫林格勒出席第三屆格薩爾王傳國際學術研討會,住宿和蒙藏委員會專員劉學銚先生同室。劉君問我是哪裡人,我說山東諸城。劉君竟然說:「沒想到在內蒙遇到小同鄉了。」
我以疑惑的眼光望著劉君,不論是相貌還是口音,他怎麼看都不像北方人。我們在外省聚落成長的一代,從小就從生活經驗中培養出一項本事:根據相貌,大致就能判斷對方是哪裡人;省份不見得準確,起碼可以看出他是華北人、江浙人、華中人或華南人。
劉君大概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掏出身分證,籍貫欄果然填著山東諸城。當時籍貫欄,還沒被當道改成出生地。接著他說出一個未見任何典籍記載的故事:乾隆年間,劉墉(號石庵,山東諸城人)和乾隆寵臣和珅不和,劉墉唯恐禍及子孫,乃秘密遣其一子,前往福州投奔某門生,囑其長住福建,勿回諸城,但其後人咸知其原籍。劉君著有《五胡史論》等專著十餘種,是位卓然有成的學者。
從劉學銚先生的例子,我想起宋末、元初大學問家周密(字公謹),他祖籍山東濟南,其曾祖父南渡,可說是外省第四代。周密在《齊東野語》自序中說:「余世為齊人,居歷山下,或居華不注之陽。……異時展余卷者,噱曰:『野哉言乎,子真齊人也。』余對曰:『客知言哉!余故齊,欲不齊不可。』……客大笑,吾因以名其書。」「余故齊,欲不齊不可」,說得多麼痛快!
趙孟頫傳世名畫《鵲華秋色圖》也和周密有關。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趙孟頫辭官,從濟南回到浙江,結識周密。周密因亂世乖阻,從未回過家鄉。趙孟頫為了撫平好友遺憾,憑著在濟南為官期間的記憶,畫出《鵲華秋色圖》。鵲華二字,分別代表濟南的兩座山--鵲山和華不注山。《鵲華秋色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從周密,使我想起書聖王羲之,王羲之瑯琊郡人。瑯琊郡郡治,西漢設在東武(今諸城),東漢移至開陽(今臨沂)。晉室東渡時,王羲之年僅十歲,可說是外省第二代。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與其父並稱「二王」。王獻之生於南方,可說是外省第三代,但任何文獻上都說他是瑯琊郡人,不言其出生地。
重視籍貫,是中國人的傳統。楊丞琳說她是廣東人,說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