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借錢與還錢

發布日期:
作者: 盛宜俊。
點閱率:8,674

曾在某本勵志書裡看過一段話:捨得借你錢的人,不是因為錢多,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那一刻,他覺得你比錢重要。
有人亦曾說過:「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願意借錢給朋友的,撇開為了賺利息錢的不說,多是珍惜交情,不忍見朋友一時被金錢所折騰,想要解朋友之難處。而願意還且按時還錢的人,益發顯現出人格上的高貴,如此重信重諾,是值得當一輩子的朋友。
肯把錢借出去的人,除了極少數是家境富裕,嫌錢太多沒處花,只想掙個好名聲廣交朋友之外。一般人,要不是因為交情好,信的過對方,否則怎捨得把自己賺來的辛苦錢給借出去。然而,錢什麼時候歸還?只能各憑良心。好的會在期限前還錢;較差的會藉口拖延,最後雖是還了,但總還的不乾不脆;最差的就是死皮賴臉瞎說沒錢,甚至從此失了音訊。
向來我就是個上班族,薪水固定,沒有額外的投資,永遠不可能大富大貴。雖有段時間開啟過斜槓人生,但多賺來的都是僅夠自己零花的私房錢。每個月,我會把家庭開銷後剩餘的錢攢存下來,唯有看見存款簿裡的錢逐漸增加,我心裡才會感覺踏實。
在剛就業的那些年,有個學生時代不算熟識的同學電話中向我借錢,說他出了車禍,把別人的車子給撞壞了,希望我能借他三萬塊好湊錢賠償給對方。我見他口氣急切,又聽他頻頻誓言會儘快還錢,我心軟就將錢轉進了他提供的帳戶裡。距今二十多年,他人早已不見了,即便這些年舉辦過多次的同學會,也不曾見過他一面。
隔了幾年,又有一位同學向我借了幾萬塊,鑒於他以前和我相當熟稔,我放心地借給了他。直到過了還款期,我催促了他幾次,他才用分期付款方式勉強還了幾回,還的金額才總共不到欠款的一半。突然,他也是如人間蒸發般消失了,就連以往的連絡電話都改了號。
後來根據其他同學的耳語傳述,說這兩位同學都是因為投資股市失利,為了翻本到處向親朋好友借錢。當然,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很多同學都和我有同樣的遭遇,甚至損失的還比我多。
偏偏我那小女兒,也不幸和我有過同樣的際遇。我那小女兒心腸好,耳根軟,一個曾經和他共事過的離職男同事,用著編造的可憐藉口向她借了十幾萬,還立下欠款單以茲證明。但一年多過去了,對方從不主動來電告知拖欠理由,待我女兒去電請他還款,甚至甘願讓他分期償還,他都以諸多不合理的藉口來拖欠。我女兒將他告上法院,也附上了借款條,證明他超過還款的期限。雖然經法院審理後,對兩造都寄出了公文通知,但內容卻是要求兩方先私底下斡旋,待有共識後法院再行處置。哪知,在對方收到通知公文後,竟突然杳無蹤跡,期間還曾打電話嗆說就是沒錢還,再逼他也沒辦法。我語重心長的告訴女兒,錢能討回來最好,如果不能如願,就當作是場教訓,免的一昧的相信他人,對人失去了戒心,未來恐遭致更大的損失。
其實,我也相信有些欠錢的人,在借錢的當下,確實有還錢的誠意。但那些欠錢的人,從來就是太相信自己,以為一借到錢就能夠反敗為勝,不是拿錢再去賭一把機運,就是先拿錢去享樂一番,以補償之前缺錢時的拮据日子,但在不知不覺中,卻慢慢的消磨掉了還錢的意志。所以嚴格來說,那些人不是不願意還錢,而是他們沒有能力還。
同時借錢是會成癮的,欲望也會漸漸擴大,一旦錢還不出來,又不願意繼續縮衣節食地過上苦日子時,那麼屆時只能用持續借錢的方式,靠挖東牆補上西牆,以致於愈借愈多,導致負債累累,進而演變成一種生活上的惡習。
雖說,朋友有通財之義,但在我的看法裡,小錢可借,只要不影響到家裡的經濟,但就算是好朋友還是得還,免得破壞了彼此的信賴關係。一旦賴帳不還,只是損失了少許金錢,但卻同時能看清對方的品性,對我而言是相當值得。如果是大錢,現在金融機構借錢的管道很通暢,利率也不算高,不像從前審核的那麼嚴格,我會勸他向銀行借。銀行會規定每月的還款金額,讓欠款的人有充裕的期限還款,且能強迫自己履行還款義務,更不用像私人借貸一樣欠下人情。真正的良友是不會為了貪圖省下利息錢,來增加朋友的困擾。
人要懂得量入為出,也要有未雨綢繆的認知。擁有正確的金錢觀,不亂花錢,養成儲蓄習慣以備不時之需。朋友相交本貴於情感上的交流,如以借錢為交往目的,就顯得太過俗氣,友誼也不可能長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