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積電赴美後的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卓希。
點閱率:11,093
字型大小:

近來,網上討論最熱烈的話題,除了世足賽之外,應該就是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消息。台積電已於去年12月6日舉行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新廠的裝機典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蘋果執行長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等人都親自出席,顯見此次台美合作的重要性。目前正在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會在2024年完工,並首次啟動現階段世界最尖端的晶片生產。
看似前景大好的國際合作,卻引發諸多民眾和評論擔憂,深怕台積電至美國設廠會讓技術外流,讓原有的獨家技術被他國使用,造成「去台化」、「掏空台灣」的疑慮,間接降低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我認為這種擔憂是合理的,因為台灣畢竟身分特殊,常被當成大國的籌碼或棋子,尤以卡在美中兩大國的強權競爭中,更顯為難。不過今日台積電至美國設廠的舉動,是又一次的明確表態當前主權立場,讓兩岸和平談判、合作的機會增加更多變數,同時也福利了美國,讓美國在封殺中方高階晶片研發後,得以朝他們口中「民主國家」的團結邁進。若先不探討何謂民主國家、排除國家間暗鬥或算計後,就台灣立場,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優缺為何?我在瀏覽各大報導後總結出一些面向。優點部分:
一、台灣經濟力朝海外延伸,對長期發展利大於弊。
二、避免陷入美中的貿易戰火,增加安保風險。
經濟力部分,因為經濟部證實會將半導體最先進、最主要的製程留在台灣,並不會拔草除根,故姑且可相信並推斷「去台化」問題不會發生,且有機會爭取到更多訂單和吸引國外人才,進行人員交流,提升國際軟實力,以站穩科技島國的形象。起初聽聞台積電將500名高階工程師送往美國,引發不少人提出「掏空台灣」的憂慮,但實質上,去美國廠的員工佔台灣總員工數的比例很少,而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站穩腳步之後,反而有利吸引美國高階研發人才。
此外,美國廠區預告會於2024年生產N4(4奈米)製程,與當前N5(5奈米)設計方法相近,簡言之,N4進一步提升了效能、功耗和電晶體密度;但在台灣,台積電今年已經開始嘗試量產更先進的3奈米,2奈米廠也正在新竹整地,故先進製程、根留台灣。綜觀而言,台灣持續位居晶圓製造龍頭,並向外擴展技術及促使人員流動,有助於提升國際重要性,也可能間接獲得更多美國於各層面的保障。
此外,針對第二點所述「避免美中貿易戰火」一說,起初我看到覺得挺矛盾且奇妙,未必毫無道理,但仍有待日後驗證。原作者指出,因近年疫情,導致原自川普(Donald John Trump)開啟的美中貿易戰,難以恢復如初,加上拜登強烈的「抱團」政策,希望把美國認定的民主國凝聚一體,以對抗共產或非意識形態相同之國家,故若能將高科技、高端技術留在自己這方,減少對中方的產品、技術依賴及需求,便能有更多談判籌碼。而至於台灣,既是出貨給華為,維持與中方的貿易關係,又赴美設廠,給予美國政府一個確切的交代,即便不能說是「選邊」或「去中化」,但仍可降低雙邊對台灣立場的針對性,讓兩大國的貿易戰持續之下,而像台灣這種立場敏感、貿易往來雙依賴的地域,則可施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戲碼,在競爭中站穩高科技要角,不受撼動。
至於台積電至美國設廠,缺點亦可分為二:
一、美國沒有晶圓生產一條龍的產業鏈。
二、生產成本增加,其他獲利能否抵銷高成本,有待驗證。
首先,美國沒有中下游「群聚效益」,缺乏半導體下游封裝、測試及組裝產業鏈等。可以試想,若晶圓處理好後,還得再花費龐大運費、送往各國進行組裝,顯然有些多此一舉,不過此亦有待台積電及美國政府另建配套,或找出其他具效率的產出模式,供大眾安心。此外,雖然「全球化」的口號喊得響亮,但要世界都能共通、共融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台積電美國廠不免還得面對美國員工及台灣人員的工作差異,若是沒法順利,可能需調派更多台灣人才進駐,此可能間接導致人才外流。再者,也要思考優秀工程師到了美國,會不會3、5年後跳槽到英特爾(Intel),我方該如何持續創造吸引力、繼續領先,才是關鍵。
而第二點談到的生產成本增加,是因在比較下,台灣在對岸的生產成本一定最低,而台灣次低,美國則最高,但美國設廠的產品售價卻無法抬高,所以總結而言,台灣至美國設廠的毛利一定最低。不過,當今若在對岸生產高科技產品,極可能會遭到美國封殺,不利發展前景,因此在台灣本島生產可能是最佳解,既可避開高成本,也不至於被封殺。但台積電還是選擇至美國設廠,可能部分考量是因上述優點談到的「安保作用」,設廠可更增添美國對台的保護實質性,而非流於口語上的模稜兩可。並且回歸現實的賺錢方面,因是美國政府對台的邀約,所以會有所讓利,包括土地取得優惠、稅制、水電優惠等。網上有一說,認為這些優勢能抵銷成本過高的缺失,能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
上述正反論證,沒有誰對誰錯,只供大眾參考,且我並非專業學者、也非做決策之人,故只有政府和當事人能明白,此次國際重大里程碑是為了誰?圖些什麼?表面意義和實質考量的差別究竟為何?我認為,即便我們並非專家,但還是要對時事、重大議題有所涉略,因為人在不知覺中,一直在見證歷史的演進,且沒人能確保未來還可能發生什麼,故當突如其來出現了重大轉折,身為人民需要有能力對事件做脈絡梳理和參與討論。在此議題中我延伸思考了另一議題--除了台積電,台灣何時才能再育成另座「新護國神山」呢?台灣雖有世界頂尖的晶圓製造技術,但除此之外,似乎多半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在地化對於台灣的永久經營固然好,但這與政府時刻主打的「走向國際」有落差,尤以在競爭力方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接受訪談時常說,台灣因為有台積電、連結著各地的貿易及生產,故他國不敢隨意攻擊台灣,因會造成嚴重的連帶效應,換句話說,因為此技術的突出,讓台灣在國際仍有一席之地。
然而,目前台灣經濟有兩個顯著的問題,第一是企業需要創新、再次成長,但當前基本是獲利持平,業者沒有錢做新的投資;二來,傳統生產的營運模式已達精實,幾乎難再有成長空間。而在這些難以解決的情況之外,我認為「智慧醫療」、「AI人工智慧」是台灣另些能著重發展的產業,有成為另座護國神山的潛力。然而,雖目前有不錯的資通訊產業及醫療產業,但要發展智慧醫療,必須有「軟體業」的參與,而這是目前台灣的短板之一;至於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幾年雖有國際大廠來台成立AI團隊,但偏重運用台灣人才,非以台灣為營運核心,故並未發揮領頭羊作用,且台灣自身在法規、資料治理上,也還不利於AI的長期發展。不論往後政府致力發展的產業為何,皆需要想想,除了台積電,台灣該如何發展其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也許身為國民,我們能從此次台積電赴美設廠去做延伸思考、省思,為了避免被世界快速地邊緣化,國家還能做些什麼、如何調整前進方針?又該如何增加國際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先讓人民有參與感、願意主動進行理性溝通呢?唯有人民願意了解、相互溝通,才可能真正促使台灣踏實地邁向國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