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之後的轉型正義-談金酒之父葉華成
過年期間台灣天氣濕冷,除了到廟裡禮佛、躦燈腳,大多時間在家看書。從《隱地/冬天日記》書中知道一家內湖餐廳,開春之後偕外子前往,與其說是慕名餐廳美食,不如說是好奇隱地先生的生活足跡。傍晚回到家在電腦前就白天所見街景Google一番,以茲印證解惑。
隨著游標在內湖一層一層指遊探索,連結到一篇文字,作者是葉競榮,敘述臨時起意陪太太參加一場內湖生態解說,原本搭公車欲前往集合地點大湖公園,因塞車擔心遲到就下車改搭捷運。到達目的地後一路聽著老師解說來到葉氏祖廟,在此休息後隨即宣布解散,使得葉先生覺得賞蝶之旅竟變成專程拜謁內湖全台葉氏祖廟之旅,好像是冥冥中牽引。
因這篇文章,再往下連結葉競榮所寫的其他篇章,其父葉華成與金門酒廠之歷史脈絡、鄉人訪談葉華成是否為金酒鼻祖的筆戰捍衛、一波三折的「金門高粱酒史館」、民國81年金門司令官亦名葉競榮引發文台寶塔風水傳說推論……數小時坐電腦桌前一篇篇爬梳,讀畢掩面,為之垂淚。既感嘆葉華成年輕時的遭遇,又感傷葉競榮以其近身經歷,身為人子責無旁貸擔負起還原歷史真相的努力、回憶往事夾雜的辛酸和委屈,字字珠璣,讓人泫然欲泣。
葉華成,1913年(民國2年)出生於印尼,廣東中山大學畢業,精通七八種語言。民國25年(時年24歲)回金門結婚,26年到新加坡經營鐘錶生意,因戰爭波及,37年回金門,想以釀酒維生,當時金門釀造的高粱酒不好喝,因此沒有量產,民間以地瓜酒和米酒為大宗。他先到金城觀摩米酒釀造,但因米貴,改用高粱。葉華成請教北方軍人、也買英文書自己研究,終於在民國39年釀出好酒。金門當時有多家酒坊,但以他的六路大厝金城酒廠生意最好。胡璉將軍喝到這好酒,又看他生意極好,正苦於當時金門駐紮十三萬大軍經費拮据,下令私人不准釀酒,並派三、四位副官每天到葉華成家裡要求幫公家蓋酒廠;民國41年用一紙軍令指派葉華成是酒廠技術課長,每月薪津三千,高於廠長的每月九百;民國42年金城酒廠改名九龍江酒廠,廠長再賦予葉華成監管倉庫存量責任。倉庫人員進出複雜、數量無法管控,葉華成擔心背黑鍋,民國43年選擇離職;到金門高中教英文,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爆發攜家眷遷台,那時教書收入微薄,兒女讀大學需向銀行貸款,與女兒葉曼麗合編《英文法速成秘笈》一書(葉曼麗另有《KK音標入門秘笈》等多本著作)。
金門高粱酒與金門人不可謂不密切,在我長長的金門成長求學中,從不曾聽過「葉華成」名字,近20年在報上讀到才恍然原來有這段歷史,及其背後蘊藏一家人的滄桑血淚,看成大時代悲劇亦不為過。這或許是段刻意被隱藏的歷史,但也不足怪,在那戒嚴時期,人民的閱聽依照執政者意志,金門軍管尤然。金門人一直將胡璉將軍視為金門的恩主公,其對金門用心建設功勞不容抹滅。但每一個時代、每一位統治者都有其功過,平常心看待即可,不必避諱,即使聖人如孔子也只強調「不貳過」。每位統治者當時的施政舉措都有他的理由,也許正確、也許未必;百姓也許理解、也許誤會。在歷史長河裡,有的人生逢其時,統治者是仁君,有的則逢暴君,也只能用「共業」言說。至於統治者看似掌握無上權力,可以為所欲為,其實不然,老天也正看著他如何對待祂的子民,一切作為需依天道而行,因果自負。「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那物資缺乏、經費拮据,胡璉看上葉華成的酒廠,也許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也思圖予以補償,只是隨著情勢複雜,葉華成怕生命遭受威脅、怕背黑鍋,也只能一步步妥協、退讓、失守。好在,「人善人欺天不欺」,上天用另一種方式補償葉華成:高壽、子女孝順又有成就。
隨著解嚴、隨著金門高粱酒大發利市,已然是金門金雞母,葉華成名字才徐徐來到人們眼前。追根溯源,沒有當年葉華成精進研發好喝的高粱酒、沒有當年原本屬於他的金城酒廠,能否有今日傲視全球的金門高粱酒,還在未定之天。我們甚且可以合理推想,解決了胡璉將軍的軍費問題,才有吃得飽的士兵拿得動槍桿子的八二三砲戰勝利。本著「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美德,現今金門家家戶戶分享金酒盈餘,笑逐顏開,都應對葉華成深摯的感恩戴德。
與此同時,有許多文章討論葉華成是否為金酒鼻祖,葉華成不是金門第一個釀酒,他到金城觀摩米酒釀造、他請教北方軍人如何釀製白酒、他買原文書研究探索……終於成就全金門最好喝、產量最大、技術最精、品質最好、銷路最佳的六路大厝高粱酒。胡璉的九龍江酒廠、金門酒廠奠基於葉華成的金城酒廠,今天發揚光大後的金門高粱酒根源於葉華成的研發技術,還吝於將鼻祖封號贈與居功厥偉的葉華成嗎?「鼻祖」一詞可以解釋為第一個、最早出現的事物,也可以是學派創始人,對最有貢獻之人的桂冠封號。東漢蔡倫將傳統和南島外來文化工藝結合,技術創新、改進當時造紙技術,後來人們把便宜好用的紙稱為「蔡侯紙」,「人莫不以蔡倫為造紙之鼻祖矣!」咱金門人最推崇的南宋理學家朱熹,他的「紫陽學派」是發展自程頤等人的思想,並非由他發想首創,他瞭解教育對思想普及的力量,因此講學、辦書院、教化人心卓有功績。集大成加以實踐推廣,因此桂冠屬於朱熹;馬克思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關於社會、經濟和政治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是受到黑格爾派影響而萌芽成形,因此「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鼻祖不能不推馬克思」。對於訪談主角同時代人物,受訪者容易有視角盲點、觀察面向、解讀差異、個人恩怨選擇記憶、記憶力退化等因素,足以左右影響真相結果,不可不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允為至理。
陳水在縣長、李炷烽縣長任內,都重視葉華成故居議題,他們是具有人文關懷的主政者,當然也或許是家屬請願--憋了幾十年的怨氣,是該透透氣了。曙光乍現,第一任民選縣長陳水在,戮力帶領離島鄉人脫胎換骨,破繭而出,百廢待舉,加以雜音,「葉家事」暫且擱置。重視文化的縣長李炷烽上任,有心籌辦,但困難阻力,一波三折,最後於民國98年以國家公園模式「金門高粱酒史館」落成。雖是遲來的正義,總算定位葉華成對金門的貢獻。
時序演進,民主時代重視法治和人權,前總統馬英九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金門在兩岸對峙時期犧牲發展,為台灣擋子彈」,蔡政府上任推動轉型正義,包括通過黨產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成立人權及轉型正義處等。轉型正義立意良好,只是有些轉型手法粗糙,為人詬病。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揭牌時,強調「政府全力落實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之權利回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並說「台灣必須正視這一段顧正義的歷史」。當時白色恐怖氛圍下,葉華成不得不做出妥協,一步步交出經營權,已傷害其人權,受到不正義對待,誠如鄉人耳語「本來自己當老闆,被徵召變員工,屋子也變公家酒廠,你說會樂意嗎?……至死不回金門傷心地。」轉型正義是對過去尤其戒嚴時期,財產、人權遭受迫害提出檢討予以補償,我們樂見口口聲聲轉型正義的民進黨政府對金門特定時代承擔的歷史苦難,以國家之力給予葉華成應有的褒揚和補償,告慰葉華成老先生在天之靈,而這也是蔡政府轉型正義之重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