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課型碩士
近來由於有政治人物涉及論文抄襲,甚至因此被廢除學位,不少人開始討論起免寫論文的修課型碩士。以目前來看,台灣學校絕大部分的碩士班,仍會要求碩士生必須寫論文並通過口試,才算是完成畢業門檻,正式獲得學位資格。
修課型碩士在歐美也行之有年,從頂級名校到普通學校,都有只需修課,完成學分後就可以拿到學位的碩士,當然對學術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也有提供需要寫論文的碩士,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以歐美名校的修課型碩士來看,即便免除了論文要求,但對於課堂報告與專案的品質要求很高,一些商業領域碩士班甚至會要求學生找當地的企業並學習為其解決問題,不僅更貼近實務,也對未來職涯更有幫助。
那麼是否能效仿歐美學校只需要修課,把碩士論文給免除,便引起了兩派人爭論。
首先,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學生畢業後選擇攻讀碩士的比例,大約1\3,但在過去十年間,博士生人數約減少35%,可以看出台灣學生熱衷於就讀碩士,並非對學術有熱忱,而是純粹以就業導向為考量。在就業市場上有了碩士學歷,對某些工作職位是基本門檻,碩士也比起只有大學學歷的人,有更廣的職涯選擇。
既然大家攻讀碩士只是為了職涯,那麼要求學術性質的論文作為畢業門檻,好像就沒有太多必要性。反對方認為若碩士不要求論文,容易淪為學店化,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寫了論文就代表了有學術水平。但參考研究與論文比重相對重的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要求論文的台灣學校在排名的表現上並不突出,那麼便可質疑為了學位生產出來的論文,是否真的具備價值?
碩士班綁論文與口試,也產生了一些陋習,研究生的論文是否能通過,取決於指導教授,那麼指導教授與學生間產生了權力不對等,壓榨研究生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從行政務、考卷批改、訂便當到教授的會議準備等,碩士生淪為廉價勞工。也有教授為了自身研究與升等,刻意刁難學生延後口試時間,只是需要學生幫忙產出教授自己所需的研究內容,學生為了一個學位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這些只是滿足了教授的學術量能,而非真正的對學生有益。
重點不在於是否寫論文,今天如果論文品質不如預期還給予通過,那問題甚至比不寫論文還大。今天歐美名校能夠賦予修課型碩士其價值,畢竟除了論文,還有其他的方式來檢視學生是否具備獲得學位的資格,難道台灣的學校不要求論文,便沒有衡量學生是否具備碩士資格的能力嗎?
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參考國外提高修課型碩士的成本,將資源給予研究型碩士與PhD,將資源更有效的利用,修課型碩士也能更快完成學位並投入職場,同時改善碩士生被當作打雜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