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酒精對人體的利與弊
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蘇斯曾說過:「劑量決定毒性」(原文為the dose makes the position),毒物的認定取決於所攝取的劑量的多寡。我們今日的主題主要來談論「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酒精有許多的類別,如:工業上所應用的「甲醇」(methanol);被應用作為抗凍劑的「乙二醇」(ethylene glycol)。而我們一般市售可食用的酒精為乙醇(ethanol),每一瓶所含的酒精多寡均不一,從台灣啤酒所出產的水果啤酒(酒精濃度一般落於3~5%),到法國葡萄酒(酒精濃度落於12~15%),乃至於伏特加這類的烈酒(酒精濃度落於35%~50%)均有。
酒精主要在人體的肝臟所代謝,當我們喝完酒後,酒精會順著我們的消化道,接著,從肝門靜脈被吸收,並被帶到肝臟所代謝、解毒。而肝臟具有豐富的水解酵素系統--醫學生理學上稱之為cytochrome P450系統。在解毒的過程中,酒精會先被酒精去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代謝成乙醛(同時也是酒精毒性最高的代謝副產物),再由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代謝成不具毒性的乙酸(俗稱醋酸)。
然而,雖然肝臟代謝的路徑皆相同,但因為基因多型性與遺傳多樣性的因素,使得有些人體內的酒精去氫酶以及乙醛去氫酶的含量或活性就高於普通人,也因此能被冠上「千杯不醉」的名聲。
接著,介紹完酒精的生理代謝後,我們著手來講述酒精對人體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與各類生理影響。大家都知道喝完酒後大腦會昏昏沉沉的想睡覺,這是因為酒精會提高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活性,並且抑制人們的神經興奮,達到「鎮定、安眠」的功效,然而,長期酗酒,則會導致GABA系統的破壞與身體荷爾蒙的不平衡。此外,過量飲酒也會使ALT、AST上升,造成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的產生。
飲酒的好壞參半,好處比如說:紅酒可以紓緩平日工作繁忙所積累的壓力,也能夠達到鎮定精神、消除疲勞、調理體質等。然而,站在飲酒的弊處面向,包含容易導致上述所提及的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臟組織由脂肪所包圍)等,還有可能會增加大腦中風(brain infarction)、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等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
除了醫學上對人體的危害以外,也會影響到社會安全以及家庭經濟與和諧。社會安全問題方面,當你兩三杯杜康入肚之後,此時大腦、整個全身上下所有的肌肉已呈現放鬆的狀態,處於意識模糊,若這時在騎車,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車禍,不但背上公共危險罪的刑責,甚至也有可能撞死人,而毀掉別人的家庭。家庭經濟問題方面,酒精不論是從過去中國漢朝,又或是日治時期在台實施的「專賣制度」,一直都是價格偏高的飲品。雖酒精不似毒品一樣十分昂貴,且上癮性高,但是長期飲酒下,也會使得荷包大失。而家庭和諧面向,根據警政署的統計,家庭的暴力有高比例是由於酒精而導致的。
筆者認為適量的飲酒可以調劑心情,達到放鬆,但就如同毒理學之父的觀點,過量的酒精也會導致毒的產生。因此,對於飲酒而言,適可而止,才不會導致大酌傷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