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管教
俗諺說:「揚譽於公堂,規過於私室」,指的是於公眾宣揚優點,於私下規勸過失;老師或家長因某事與小孩發生衝突,彼此溝通時,該選在事情發生二、三天後,等自己及小孩情緒較穩定狀態,才私下談談,以避免小孩受不了周遭眼光的壓力,且避免達不到溝通效果,更不致招惹小孩怨恨,破壞了彼此之後的師生或親子關係!
師生關係取決於教師的管教態度
因為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有尊嚴與榮譽感存在,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譽與鼓勵,且現代的小孩自主性蠻高的,而且言詞的傷害更甚於刀劍刺骨銘心!因此,不論老師或家長管教小孩的方式要特別的注意,以防範引起他們的反感!尤其,在生氣時,因為情緒失控,出手較重,易鬧出人命,千萬別在此時打小孩!
俗諺說:「嚴師出高徒,棒下出孝子。」四十年教學生涯中,開始的十幾年,我服務於私校高職期間採取「愛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師生之間皆維持不錯的關係猶如親子般,且學生毫不忌諱會將心事一一全盤托出說我聽,希望我協助他解決。
後來的二十二年半,我在小學任教期間,我認為「基礎教育」最重要,基於「不要輸在起跑點」、「恨鐵不成鋼」原則,我擔任十年導師期間希望班上每位學生皆能學得基本學力、擔任十二年半學務主任期間希望全校學生能學行兼優,因此我皆採取嚴格管教方式。
小學生們在校時或畢業後,在校內或校外看到我時,我感覺他們似乎有點在疏離、冷落我,尤其是我擔任導師期間的班上學生!偶爾,我碰到學生的這些不太友善的反應,當場確實會讓以前曾經付出不少的心力,且以他們現在學業上的優異表現為榮的我更感到錯愕!所幸,我以已盡到教育良心而沒有誤人子弟來自我安慰。
不好管教方式會永遠烙印在孩子心中
教育部深怕學校老師管教過當例如不當的體罰,妨害了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便於民國95年12月27日起,開始實施「零體罰條款」,民國96年6月22日訂定「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以作為維護校園安全與教學秩序的規範。
至今,家母和一些導師早期的不好管教方式仍烙印在我腦海中,當我就讀小學時,我相依為命的慈祥寡母,有一次我跟她頂嘴,她卻氣急敗壞地將正在切菜的菜刀往我丟;所幸,我距離她尚有點距離,且快速跑離廚房;自小,我就能體會寡母養育我們三姐弟的辛勞,至今,我雖認為她的管教方式確實有點不太恰當,但是,我仍覺得她是為了我好,而感恩在心!
小一及小六時,我的兩位男導師皆採取日式打罵教育,含我在內的兩班同窗們有部分就曾挨過他倆的重重巴掌,在校時或畢業後,當我們見到他倆時,內心還是有點懼怕的感覺!小六導師是屬於「面惡心善」型的老師,整年的每天晚上,他還是在自家免費輔導我及鄰居三位同窗數學二小時!
師長應以身作則作為孩子模仿的好對象
客家俗諺說:「嚴官出惡賊」、臺語俗諺說:「寵豬舉灶,寵子不孝」,指的是法令越嚴苛,盜匪越猖獗;該愛而不溺愛,過與不及都不好。因此,老師或家長唯有採取軟硬兼施方法,在管教之前先輔導他,讓他知道錯在哪裡?往後,希望他能知錯能改,以造成雙贏的局面。
而老師在校管教學生、家長在家管教小孩,最佳管教方法是盡量多陪、多鼓勵他們,少點負面的動作例如打罵、諷刺,並自己以身作則以作為他們模仿的好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