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的滋味」一課讀後感
現行全國國民中學國文科(南一版)有一課「吃冰的滋味」,作者古蒙仁,據該課題解,所謂滋味有雙重意涵,一是冰品的味道,另一係童年吃冰品的回憶。經品嚐又領略該課後,深深體會具有兩種迥然不同涵意,且隱藏著今昔對比的價值判斷,一是抽象的--冰品的概念性,如吃冰的回憶與懷舊;一係是實體的--冰品的實物性,如吃冰的種類及健康與否。前者迄今擁有正面作用,其對童年吃冰情懷有所著墨,依該課主旨:童年時代吃冰的回憶與趣味,抒發懷舊之情;後者據課文陳述,臺灣戰後早期民間提供諸如冰水、冰棒、芋冰、花生冰、紅豆冰、冰淇淋及刨冰,刨冰又包含有四果冰、粉圓冰、仙草冰、愛玉冰等,融合添加物,形成色彩鮮艷、或澄色剔透、或方塊結晶,讓人覺得愉悅的視覺享受,且參與五花八門吃冰生氣盎然的活動,誘使兒少們爭購享用別有風味的冰品,彰顯童年甜美的回憶與令人難以忘懷,誠然應推崇並給予由衷的肯定與讚賞。
大家都知道,國人生命逐漸延長是拜諸多因素所賜,但擁有健康的飲食佔其首要,重視健康昔不如今(今昔對比)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隨著時間推移,健康觀念不斷提升是毋庸置疑,課文隱喻鼓勵國中生吃冰,與其健康飲食似背道而馳,本文以此負面情況,把吃冰的滋味一課,列舉如下理由,建請刪除。
一、無可諱言,冰品歸屬加工食品,又泛指零食之一,理當零食是無可厚非,又冰品品質良莠不齊,惟就以健康的觀點,似不甚鼓勵。
二、營養專家認為,其營養價值似欠高,且市面上大多冰或冰品,含有食品添加物,該添加物是否造成身體的負擔,迄難定論。
三、吃冰(含冰品)的利弊,仁智互見。畢竟負責口腔癌及食道癌醫師,一致強調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含飲品),在尚未升溫或冷卻於相當體感溫度,隨即入口,直接刺激人體細胞,勢必對該細胞黏膜造成相對程度的損傷,首當其衝,則以口腔及食道為最,該亦為罹癌危險因子之一。
四、國民中學學生,適值青少年時期,教育主管機關對其身體健康,責無旁貸嚴加把關,旨揭課文,似含鼓勵我們學子吃冰,宜以糾正,自然不在話下。但本件旨限縮推廣學子多食用健康食物,偶而淺嚐一下冰品也無妨,惟仍應注意其溫度。
五、眾所周知,食的方面,最大的價值係提供身體所需,吃得對,攝取均衡營養,亦應兼顧健康為鵠的,但冰品似難在建議之列。
六、「夏日吃冰,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人的一生中,最適合吃冰的年紀,是小學到初中這個階段。」「一個夏天下來,吃掉的冰恐怕要多過自己的體重。」「刨冰……一匙一匙挖入嘴裡,冰花瞬即溶化,融入舌尖,那種沁涼暢快的感覺,足以將艷陽溶化掉。」以上分別轉載該課文,凸顯隱含鼓勵國中生吃冰,似受非議。
吃冰的好處與壞處:現揭示一般醫界針對吃冰好壞處的看法,好處,能短暫補充熱量、水份與解渴,幫助身體降溫散熱,有冷敷的效果,又使運動時間拉長;壞處,容易刺激口腔、食道及胃腸黏膜,促進呼吸道及血管收縮,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及頭痛。
綜上所述,本件分別將抽象、具體、正面、負面、好處、壞處、肯定與否定之事實,藉由平面媒體披露,冀望當局斟酌利害相權,本於權責,將吃冰的滋味一課,保留與否,得重新審酌,自有所抉擇與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