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喪也可以喜辦
就在農曆過年前的半個月左右,某天早上,住台北的小姨子在家族的Line上留言:「爸爸剛才過世,請大家速回北埔老家!」
那天是假日,我和妻子正在做年節前打掃,聽聞噩耗,兩人趕緊放下手邊工作,就匆促帶著兩個女兒,驅車火速趕往老宅奔喪。
抵達時,妻子娘家的兄弟姊妹和姪甥們,都已陸續回來了。眾多子孫圍著岳父,瞻仰著他老人家安詳的面容,雖不捨,但人人都只敢噙著淚、不敢讓哭聲罣礙了岳父的離去。
很快的,熟識的葬儀社某位謝姓鄉親,恰是謝沅瑾命理師的堂弟,隨後來到門前等候接引。經一陣簡單的儀式過後,就將岳父送上靈車,所有人跟著靈車來到殯儀館。
或許是岳父的保佑,原本那幾天殯儀館裡辦喪事的喪家很多,居然能湊巧的騰出了間靈堂,我們也才能順利的籌辦接下來的喪葬事宜。謝先生特別囑咐我們,說岳父上壽九十多離世,無病無痛走得安詳,算壽終正寢,只要心存緬懷,別太過度悲傷。
聽小姨子說,在守靈期間,幾個兄妹偶爾會聊著古錐老父的生平軼事,尤其聊幼年與岳父互動的趣事,有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常引來進出殯儀館其他喪家的好奇探頭觀望。也難怪,從館裡喪家懸掛在各自靈堂內的亡者照片估測,他們享年應該不如岳父高壽,自無法體會到我們對老父福壽全歸的欣喜。
同時幸運的,彷彿岳父冥冥中的刻意安排,在歷經好幾日的奠禮流程後,最終趕上小年夜吉日完成火化進塔儀式。大概是岳父疼惜我們,怕喪事期間跨越過年,平添我們的困擾,又或許不想觸了親友們的過年霉頭。
在出殯當日,來祭拜的親友很多,還有地方仕紳、民意代表都親自來捻香致哀,整個典禮過程隆重而溫馨,顯見岳父生前的好人緣。
尤其是外甥女臨場宣讀的一篇對外公的紀念文,內文顯現出岳父如何的樂天知命。藉由外甥女哽咽聲中穿插噗哧的笑語,深情地訴說外公在她小時候,帶她做了那些荒唐好笑的事,又如何捉弄她讓她哭的淚眼汪汪,又如何疼惜著她。一時間,聽得我們不禁笑中帶淚,也化解了不少現場哀傷的氛圍。
這些年,失智的岳父身體日漸消瘦,遠居台北的小姨子和妻子,三天兩頭都會往老家跑,搶著替看護幫老父擦身和換洗被褥,兩個小舅子也常回家探望老父,帶老父出外走走。
俗諺:「在生一粒豆,較贏死了拜豬頭。」子女們在老人家生前能盡孝,勝過平常漠不關心,卻在死後哭得呼天搶地,大張旗鼓的風光辦喪事要來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