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瘟疫之我見

發布日期:
作者: 蔡佳珈。
點閱率:4,505

她輕輕闔上手中的書卷,指尖滑過微微泛黃的紙頁,恍若拂過時光的塵埃。窗外的長夜沉沉,萬籟俱寂,唯有冷風穿堂而過,帶來幾許寒意。昔日熙來攘往的街道,如今荒涼如廢墟,霓虹燈閃爍的餘光映照在玻璃上,斑駁而迷離,這座城市的殘夢。新冠疫情籠罩之下,世界變得疏離而陌生,人心惶惶,被無形的枷鎖束縛,喘不過氣來。她想起過往的歲月,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如今竟顯得遙不可及。人類總以為能夠主宰天地,憑藉智慧與科技征服自然,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便讓高樓大廈變得空蕩無聲,讓人類的傲慢化為泡影。她輕嘆一聲,心底湧起一絲說不清的感慨--或許,大自然終究還是擁有凌駕於萬物之上的權柄,而人類,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在這場浩劫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無助。
彼時的她,尚未踏入大學殿堂,仍是埋首題海的高中生,在時光的夾縫中與無數考題纏鬥,企圖為未來闢出一條坦途。然而,那一年,世界彷彿按下靜止鍵,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新聞畫面中,醫護人員身披白袍,日夜與死神拔河,街道上則冷冷清清,少有人跡。她坐在書桌前,手中的筆在紙上飛舞,心中卻難掩憂懼,深怕這場肆虐的瘟疫會將原本的計畫攪亂,甚至奪去親人的健康。她謹小慎微,囑咐家人萬萬不可輕忽防疫之道,自己更是足不出戶,與世界僅憑網路相連。在幽幽燈光下,她伏案奮筆疾書,心知這場考試既是對自身努力的驗證,也是她通往未來的門扉。疫情猶如無形的枷鎖,將她困於方寸之地,但她不願被命運束縛,於逆境中咬緊牙關,迎難而上。那段日子,她在孤獨與壓力的夾擊下淬鍊心志,終於明白,唯有腳踏實地、破釜沉舟,方能在風雨過後迎來旭日東昇的光輝。
那段日子,籠罩在一層厚重的陰霾之下,每日新聞播報的確診數字節節攀升,讓人心惶惶,無法安寧。她緊盯著電視螢幕,看著陳時中在記者會上一字一句地報告疫情狀況,全國上下無不屏息聆聽,深怕下一刻病毒便會蔓延至身邊。封鎖、隔離、社交距離成日常詞彙,人們為躲避看不見的敵人,開始囤積物資,生怕下一刻物價飛漲、供應短缺。超市的貨架上,口罩、酒精、泡麵皆成了炙手可熱的珍品,衛生紙更是一夕之間成為爭奪焦點。她親眼見到一群人在結帳台前爭執,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只為了幾包衛生紙,那畫面荒誕又悲哀。原本秩序井然的社會,竟在恐懼與不安的驅使下,顯露出貪婪與自私的一面。她開始思索,這場瘟疫帶來的不只是肉體的考驗,更是一場對人性的試煉。有人挺身而出,無私奉獻,有人卻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在這場無聲的戰役裡,她看見人性的光輝,也見證黑暗的深淵。
隨著疫情肆虐,她的世界被無形的藩籬禁錮,熟悉的日常驟然變調。學校停課,教室裡朗朗的讀書聲被螢幕中的冷漠光線取代,她只能透過冰冷的螢幕,聽著老師的講解,卻無法感受到課堂上的熱絡與互動。曾經與同學肩並肩伏案苦讀、彼此討論難題的畫面,如今只能停留在記憶深處,愈發顯得遙不可及。她開始懷念,那些在操場上奔跑嬉戲的午後,那些考試前熬夜苦讀卻仍能相視一笑的時光,甚至連曾經嫌棄枯燥的日常,都成了心底最渴望回歸的過去。然而,現實不容她沉溺於回憶之中,無論如何迷惘,她都必須學會適應。於是,她強迫自己調整步調,在獨處中尋找節奏,在無聲的世界裡默默前行。或許,這場疫情帶走許多珍貴的時光,卻也讓她學會如何與孤獨共處,在困境中磨練心志,於幽微之中尋找那絲微光。
在漫長的隔離時光裡,她不再只是焦慮與等待,而是開始深思這場瘟疫背後的啟示。她想起古人所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細細回想,人類長久以來為了經濟發展而肆意掠奪自然資源,焚林拓土、污染河川,將山海踐踏得千瘡百孔,卻從未停下腳步。如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讓高樓林立的都市陷入沉寂,讓原本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空蕩荒涼,彷彿是大自然對人類傲慢的無聲抗議。她不禁深感,人類並非萬物的主宰,反倒像是寄居於這顆星球的旅人,卻因為貪婪與短視,不斷挑戰自然的底線。當森林被焚毀,當冰川因氣候變遷而崩裂,當無數生靈因環境破壞而消逝,人類是否曾停下腳步,反思自己所造成的傷害?這場疫情,或許正是自然界給予的一記警鐘,提醒人類必須謙卑以對,學會與萬物共生,而非一味索取。她輕嘆一聲,望向窗外,夜色沉靜,天地寂然,等待著人類做出抉擇,是繼續執迷不悟,還是終於學會敬畏自然,在共存之道上重新起步。
儘管疫情帶來無數的苦難與挑戰,但她也在這場瘟疫中看到希望與光明。她看到無數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看到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研發疫苗,為人類帶來生的希望;看到社區志願者們無私奉獻,為隔離的人們送去溫暖與關懷。這些無名英雄們的行為,讓她感受到人性的光輝與力量。她想起患難見真情,在這場人類浩劫中,她看到無數感人的故事。有人自發組織捐款捐物,有人為醫護人員送去熱騰騰的飯菜,有人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幫助。這些善舉,讓她明白,儘管人性中有貪婪與自私的一面,但也有無私與善良的一面。正是這些善良的人們,讓她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絕望中看到希望。
隨著疫苗的研發與接種,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生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然而,這場瘟疫帶給她的思考卻遠遠沒有結束。她開始反思,人類究竟應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她明白,這場瘟疫不僅是一場健康危機,更是一場生態危機、一場人性危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場瘟疫應該成為人類反思與改變的契機。我們不能再繼續無節制地開發自然、破壞環境,而是應該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我們不能再只顧自己的利益,而是應該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戰勝這場瘟疫,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她坐在書桌前,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曾經寂靜無聲的街道,現今已漸漸恢復生機,行人穿梭其中,車輛來往如織,喧囂聲彷彿將這座城市從沉眠中喚醒。然而,她的心境卻已悄然改變,那場瘟疫如一場無聲的風暴,捲走過去的安逸,卻也帶來深刻的省思。她見證恐懼如何吞噬人心,看過有人因貪婪而爭奪物資,也看過有人無私奉獻,只為守護陌生人的生命。她開始明白,這場災難不僅是一場病疫的肆虐,更是一場對人性的試煉,讓世人看清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也讓她體會到,唯有守望相助,方能共渡難關。
疾病,如自然界的調節器,時而降臨,時而離去,而人類卻總試圖抗衡,試圖以智慧與科技征服一切。但她在這場瘟疫中深刻體會到,人類並非天地的主宰,而是這顆星球上的一名過客,與萬物共存,與自然共息。我們開闢土地、建造城市,卻未曾思考過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我們追求經濟發展,卻不斷汙染河流、砍伐森林,終至讓環境不堪負荷。現代,瘟疫橫行,是一記當頭棒喝,提醒世人應當謙卑,應當學會敬畏與尊重。她相信,若人類能從這場劫難中吸取教訓,學會與自然和諧共生,學會珍惜當下,未來的世界,或許能少些災厄,多一分寧靜與美好。
她輕輕闔上手中的書冊,望向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滿是複雜的思緒。未來的路仍舊漫長,仍舊充滿未知的風暴與挑戰,但她深信,只要世人能堅守道德,尊重自然,關心彼此,便能在黑暗中尋得光明,於亂世中築起希望的燈塔。朝陽緩緩升起,溫暖的光輝灑落大地,那一刻,她仿若看到更美好的明天,正悄然向世界走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