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寫村史:社區營造的創新與新典範
金門縣政府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大家來寫村史」計畫,至今已有近十年歷史。這項計畫不僅僅是地方文化振興的手段,更是社區營造的重要動力。從啟動至今,該活動在金門的社區建設、歷史保存及文化傳承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地方發展與凝聚力量的典範。透過深入探討金門村史撰寫計畫的背景和意義,我們可以理解其在社區營造創新和具體貢獻方面的深遠影響。
「大家來寫村史」計畫成功保存和再生了地方文化,並將這一過程轉化為全社區參與的動態模式。傳統社區營造多強調硬體建設,而金門的「大家來寫村史」計畫則融合了文化傳承元素,成為集文化、歷史與居民參與於一體的創新模式。這一模式強調了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再利用,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起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文化價值。
在金門,撰寫村史不僅是記錄歷史,更是凝聚居民情感與力量的方式。居民透過回顧過去、整理歷史,重新認識和創造本地文化,這不僅讓他們意識到地方的獨特性,也強化了對家鄉的情感認同。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文化傳承與社區發展結合的典範,居民在書寫歷史的同時,共同建構社區文化的內涵。
金門「大家來寫村史」計畫不是單向的歷史記錄,而是一個深度的社會參與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居民都是主角,他們或做為田野調查員,或做為故事講述者,或直接參與村史的編寫。這樣的方式讓居民從喚起歷史記憶到文化產出,實現了文化的自覺與集體創造。
這種集體創作的方式,不僅能夠保存地方的歷史文化,還能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居民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進而促進了社區的和諧與穩定。尤其對於年輕一代來說,這種參與方式有助於他們瞭解本地的歷史與文化,加強對本地文化的認同,從而推動社會的整體發展。
金門「大家來寫村史」計畫的成功,還在於它有效地保存了村落歷史中的集體記憶。這些記憶不僅是對過去事件和故事的重述,更是地方文化的核心部分。每一篇村史,都是金門居民對自己文化的回顧和文化身分的重新確認。
伴隨著金門地區老年人口的快速減少,許多年長者掌握的地方記憶逐漸消失,而這些記憶對於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透過村史的撰寫,這些集體記憶得以保存,並成為下一代瞭解金門歷史與文化的橋樑。更重要的是,這些記憶不僅透過書面文字保存,還透過居民的口述歷史、地方誌的整理等形式,實現了歷史的多樣性和深度。
在金門的村史撰寫過程中,居民們透過田野調查、地方文獻的收集和舊照片的整理,發掘了大量過去被忽視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村落的傳統手工藝、民間信仰,還是地方性的小型產業,它們都在村史撰寫過程中被重新認識和再利用。
這些資源的再發現和再利用,為當地的文化振興提供了寶貴的材料。例如,金門的手工藝技藝、農業生產方式和地方信仰等,這些傳統文化在村史中得到了系統性的整理和呈現,這不僅使當地居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文化,也促進了金門在當代社會的文化振興。
金門的「大家來寫村史」計畫同樣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持。隨著金門文化旅遊業的逐步發展,村史做為金門地方文化的縮影,吸引了大量文化愛好者、學者和遊客的關注。村史書籍的出版,不僅是金門文化傳承的重要步驟,也是當地旅遊資源的拓展。
村史的撰寫不僅讓外界更全面地瞭解金門的歷史和文化,還為金門的文化旅遊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吸引遊客,也讓居民對家鄉的文化遺產有更深的認識,從而激發更多人參與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行動。
金門「大家來寫村史」計畫是一項極具創意的文化工程,對社區建設、歷史保存和文化振興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個計畫不僅成功保存了金門的歷史記憶,還增強了當地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為金門的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隨著計畫的深入推進,金門的村史將繼續成為文化傳承和振興的重要資源,並在當地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