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讀MBA值得嗎?

發布日期:
作者: 艾利克。
點閱率:196

MBA全名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又稱為工商管理碩士,早年被許多人視為成功的敲門磚之一,不少人前往歐美攻讀MBA學位,除了留在當地工作外,有的則回到亞洲擔任管理職。然而,近幾年MBA的熱度不如以往,即便是美國的頂級名校,也出現申請人數下降的現象。
商業巨頭伊隆.馬斯克認為一家公司MBA人數太多,會扼殺創新,也讓許多正在考量職涯發展的人重新思考,就讀MBA是否值得?畢竟,除了需花費高額學費成本外,也須至少一至兩年的時間,意味著必須犧牲這段求學期間的收入。進入學校前更需準備標準化入學測驗與面試,整個過程並不輕鬆。
那麼MBA值得與否,最終還是回歸個人需求,即使近來MBA價值不如過往,但某些特定產業,仍會將優秀員工送去頂級學府的MBA就讀。例如知名的管理顧問公司,會補助員工就讀知名MBA,畢業後再回到公司服務;企業主也會將第二、三代送去MBA進修,這表示公司端認為MBA的訓練,對於員工與公司是有正向幫助的。
除此之外,國外當地的知名公司,從投資銀行到管理顧問業,有些甚至會在招募標準上直接寫上需要MBA學歷;矽谷科技公司的專案產品管理職缺,許多也偏好MBA學位。從求職市場端來觀察,MBA仍具備一定的市場價值。而對於想要轉換職涯的人,MBA學位對其來說也是個跳板。原本就讀於理工學院,畢業後成為工程師,在MBA學位的幫助下順利轉職到商業領域的人也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時代與產業快速轉變下,傳統MBA也漸漸無法滿足需求。近幾年為了滿足學生專業需求,甚至將MBA分門別類招生。MBA項目提供不同領域的主修,像是金融、商業分析、市場行銷、甚至是醫務管理等。即便是修習商業管理課程,也能深化不同領域的學習,改變過往人們對於商管學生學習過於雜亂的印象。
而歐美MBA的訓練,更著重於思考與累積實務經驗,課前需研讀知名公司的個案分析,並於課堂上參與討論,運用邏輯與理性分析各種不同的情境與評估風險,比起標準答案,更著重於思考過程。實務面部分,一些課程要求學生自行聯繫校外公司,並對公司進行分析,提出自己所見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於課堂報告,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校外商業競賽,比起紙上談兵,實戰經驗更為受用,同時也能累積專案經驗。
的確,並非人人都適合就讀MBA,但MBA確實也使不少人轉換了人生軌跡與視野。學位只是進入某項領域的敲門磚,如何活用所學與發展生涯,取決於人的性格與其他變因,有價值的是「人」而非某項學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