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學參觀心得
星期五是戶外教學的日子,一早起來,直覺到天氣陰陰的,打開窗戶,原來下著細細的毛毛雨。原以為戶外教學會因此而泡湯,還好毛毛雨終於在要出發的時候停了,大家都高興的歡呼大叫。
在車上,每個同學都精神充沛,似乎準備今天要好好的大玩特玩。第一站我們到了『長寮兒童美術館』,欣賞了很多國小的作品,每一樣都各有特色,一定都是用心良苦做出來的吧!看了這些作品使我更喜歡我的家鄉│金門了!之後,還有一位大姐姐出來為我們一一解說,大家都很專注的聽,可惜時間過的很快,我們即將前往下一站。
第二站我們到了林厝村附近的碉堡,那裡有藝術大師蔡明亮的作品│「花凋」及曾力的「武戲」,我們還去拿bmoca手冊給解說人員蓋章,並且禮貌的說聲:「謝謝」!
車子續往下一站│南山碉堡,那裡的碉堡可多著呢!其中我最佩服的有劉小東大師的「戰地寫生│十八羅漢像」,因為每一幅畫都有威風凜凜的感覺,而且他著色方面非常有特色,別有一番風味呢!再來是十分有名的作品「龍籐虎穴」,他是由一藝術大師王文志精心製作的作品。這個作品利用竹籐編織的內外空間,就像走迷宮般,很有趣也很有創意,王先生甚至還在碉堡頂上架出了十五公尺高的砲台狀竹塔,而且還能攀爬上去喲!另外古寧頭慈湖旁還有兩個碉堡,就是沈遠大師的「喇叭茶」及汪建偉大師的「軟目標」。相信大家對「軟目標」這個名字都十分好奇吧!一起走進去我們才赫然發現地板竟鋪滿了一片片的厚海綿,就像踩在潔白的雲朵上散步,如果可以,我還真想躺下來睡一覺呢!
時間慢慢的接近中午,大家的五臟廟已經發出了抗議的聲音,還好下一站就是豐富午餐的時間了!我們要到金門的地標│「莒光樓」去享用午餐。到了「莒光樓」,我們全校就在這裡拍了一張團體照做紀念。吃完了午餐,大家紛紛跑到「莒光樓」的樓頂,搶著望遠鏡,我也一起去湊熱鬧。吃飽喝足了當然要往下一個景點囉!
咦!這地方好熟悉喔!「哦!」原來是「水產試驗所」呀!因為以前戶外教學我們也來過,所以這次算是舊地重遊啦!學習單又出難題考倒我們了,老師要我去找出如何分辨公鱟和母鱟的方法,我們找了很久,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讓我找到答案了,原來公鱟的體型較小,而且他的前腳是勾狀的,這是為了方便能在交配時勾住母鱟;母鱟則是體型較大,而且前腳是剪刀狀的呢!水試所的所長還帶我們到資料室去看新影片。所長告訴我們,一隻鱟要從稚鱟到成鱟是需要非常久的時間,這一段漫長的時間牠們會因為某種原因而喪失性命,至今金門的鱟已剩不多了,所以我們就更應該好好的保護牠們,千萬別讓牠們絕跡了!接著叔叔還將他們人工養殖出來的小鱟給我們看,那一隻隻有如玉米般大的小鱟在水族箱中跑來跑去,看起來 真是可愛,時間很快的過去,感覺才一下下,我們就要離開了。我們依依不捨的向所長道別,感覺這一站蠻有收穫的,但願往後還有機會再來。
很快的,這已經是最後一站了,現在要去的是碉堡藝術大師譚盾的「音樂視覺」,他利用砸鋼琴的巨大聲響,使碉堡變成一個音樂箱,只要你仔細用心的去聆聽,一定能體會音樂的美妙。真可惜!bmoca手冊的章還差八個,下一次如果有空,我一定要把所有碉堡看完。今天的戶外教學真是獲益匪淺,讓我更認識金門的美麗風景,更也體認過去砲火之下的金門,而今我們有這樣的生活,我們真是超幸福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