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家過端午節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婉齡/沙中。
點閱率:675

每年農曆五月五日,即可見家家戶戶掛榕樹枝、艾草、昌蒲,小朋友的書包或背包掛著五顏六色的香包,四處可聞到濃濃的肉粽香,許多人更是好奇,一時興起玩起立雞蛋,真是好不熱鬧呀!

有人說:「知其好,也要知其由。」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為人忠心,卻被奸臣所害,逼得他跳下汨羅江自殺,大家為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便划著龍舟到江中,撒下許多肉粽餵飽魚兒,以避免屈原的屍體損壞。因此便有了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常是家中充滿嘻笑的日子,一家人一塊包粽子,就像是聚會般有趣,每次我總是把三角立體狀的粽子,包成歪七扭八的不成形,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久久不能自己。雖然在金門並沒有划龍舟競渡賽,但端午節當天,一打開電視,依然可感覺到雄壯威武、刺激有趣的陣式,哨聲一響「嗶─」,選手們跟著鼓聲盡力的划,都興奮的大喊加油,連我也感到無比緊張,最後的勝利隊出現了,大家忘我的歡呼,真是精彩的比賽呀!

小時候,老師曾教我們做香包,古代視香包可避邪、驅蚊、趕蟲,雄黃酒也是其中之一,媽媽常在端午節中午,為我們塗上雄黃,並小喝幾口,那雄黃酒可是折磨人呀!

我家過端午節是如此的熱鬧,有空也與我們一塊分享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