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布袋戲
世界上有很多種戲,有舞台劇、卡通、連續劇、歌仔戲,還有現在最熱門的偶像劇等,好多好多,這些都是為了迎合現代觀眾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己愛看的戲,爺爺和奶奶喜歡看歌仔戲,爸媽喜歡看舞台劇,哥哥和妹妹喜歡看卡通和偶像劇,而我則是喜歡看連續劇。相信我上面所講到的戲劇種類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但是在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全部五六年級的學生們,都體驗了一齣在現代社會中,已經逐漸沒落的戲曲─布袋戲。
今天,文建會邀請了一個布袋戲劇團到學校來,名叫諸羅山木偶劇團,因此,為了讓我們能深入的去了解布袋劇的原由,和它在台灣歷史上所佔的重要地位,所以我們五六年級的學生,就藉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的了解一下布袋戲。
一開始,配音師父為我們介紹布袋戲的由來。原來,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源自於泉州,傳說有一位名叫梁炳麟的書生,希望能取得功名,但好幾次都未能如願以償。有一年,他在赴京趕考的途中借宿於九鯉仙公廟中,夢中仙公在他的手中寫下:「功名歸掌上」。梁炳麟醒來後,以為這次一定能上榜,但沒想到又名落孫山。在一次偶然機會中,他看到有人在操縱傀儡,隨興就雕刻起木偶,用手指代替絲線操縱,並引用一些古今的故事,編造戲上演,展現掌中才華。許多人慕名前來觀賞,爭相聘請他演出,而梁炳麟這才了解仙公托夢的靈驗。接下來,配音師父又為我們介紹了生、旦、淨、末、丑,這五大類的戲偶,並展現了他多年配音的深厚功力,逗得台下的我們笑聲連連,掌聲不斷。
在最後,諸羅山木偶劇團的操控師父就帶來了一齣有關金門地方傳說的故事,戲名為「一主一僕平雲南」故事內容是:在朝廷中官拜布政司的蔡守愚,有一段時間曾經治理過雲南,大家都很愛戴他,但他走後,接管的人卻是一個貪官污吏,雲南人民就合力的將他趕走,後來,皇帝決定再派蔡守愚去平定雲南,而他也不辜負皇帝的期望,靠著自己和一個書僮又成功的治理了雲南。多年來,蔡守愚也老了,想要告老還鄉回金門,將官印丟入海中,沒想到官印就跟著他漂洋過海的來到金門,據說五虎山腳下的關帝廟就是由飄過來的木材蓋的呢!
布袋戲在台灣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年代十分久遠,又十分重要的民俗技藝,在以前,布袋戲偶曾經貴得高達好幾萬元,學會布袋戲的人都可以月入數十萬;但是反觀現在,演一場布袋戲的酬勞只有幾千塊,肯出高價買戲偶的不是收藏家就是外國人,大家都不願意去學,也難怪布袋戲會逐漸的沒落了,如果連我們自己的國人都不重視,那豈不是太可悲了嗎?所以,我們應該深入的去了解這項傳統技藝,讓世界都知道我們的布袋戲是如何的出神入化,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將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