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感遊金城
今日拂曉,有陣陣白霧,空氣中瀰漫著靜謐的味道,金烏漸漸昇起,綻放耀眼的光輝,驅離了白霧,大地復甦,活力四射,拉開一天的序幕;日正當中,一股醞釀已久的氣息,即將破繭而出,如火如荼的衝擊眼前的一切;正午後,一記衝天的震響,猶如大軍集合的號角,許多來自四方的隊伍大片大片的集結在城隍廟周圍,在一剎那,原本稀稀落落的廟口,已是人山人海,四周的爆竹聲和鑼鈸聲,倏然響起,正神遊在古人事蹟中的我,被那震耳聲響,給拉回現實,雖然身在學堂之中,但心已飛至廟堂。
城隍爺生日,是金門、金城每年的重要宗教慶典,因為融合了現代元素,把原本只是單純的迎神,賦予了新的文化意義和觀光價值。隊伍的前導,全是錦繡華美的旗幟,後方跟著鑼鼓陣、蜈蚣陣、八家將……,無不卯足全力,以表達對神明的敬畏與尊從。當精雕細琢的神鑾駕到,隨行及兩旁虔誠的善男信女,忙著拈香膜拜祈福;更多的是看熱鬧的人群,早已事先佔據了可以看到整個遊行的絕佳觀察點,以免錯失觀賞盛會的契機,每個人的臉上堆滿笑意,為自己能共襄盛舉而欣慰。
傍晚時刻,我漫步在煙硝未竟的磚紅大道上,兩旁的房舍,古色古香的,細細賞玩,真是雕工精緻,美輪美奐,每一幅雕刻,都富含深意,每一幢屋舍,也都有其曲折的故事,不覺牽引人興起思古之幽情。這是一條民初的商業街,聽老一輩講:「彼時,這裡是後浦最繁華的商店街道,市集大多在此,百貨興旺,人潮不斷。」漫步其間,城隍巡行的隊伍已過,但周圍的人群仍是熙熙攘攘的,極為熱鬧。我邊走邊想,雖說是滄海桑田,人事已非,但過去繁華的影子,今日似乎仍可得見,但人潮是否盛於以往,我就不得而知了!
夕陽西下,我走到海邊公園,綿延的沙灘宛如一條白絹,踩在細白的海沙上,心裡有種難以言喻的舒適感覺。晚霞滿天,倒映在海面,絢麗燦爛。離岸不遠處的海上有一座小島,時有鷗鳥棲息,有位畫家正以彩筆勾勒其景致,而我,只是眺望這美麗景致的遊客。相對於城內的繁華熱鬧,這海邊的靜謐時刻,反倒可以沉澱內心的焦躁,而紓解情緒,如果不是夜幕垂降,我真想一直陶醉其中……。
離開海灘,往熱鬧市區移動,處處都在宴客,殷勤勸酒勸菜聲不絕於耳;廟口搭起野台戲,觀眾盯著台上精彩的表演,隨著劇情的起伏,發出不同的讚歎聲;整個城區,人聲鼎沸,鑼鼓喧囂,洋溢著無比歡樂的氣息。夜漸深沉,戲已落幕,筵席收場,賓主盡歡,相約明年再聚。四周寧靜下來,白日的喧嘩,迎神的煙火,已然散去,霧氣又再興起,只待明日的破曉。
今天一切,是因為一年一度的迎神,雖然加入商業手法,但終究本質還是一樣,只是我的生活,太過窄隘,無法窺究眼前的大世界。我生於金城、長於金城,竟不深知金城事,那麼,想藉迎城隍盛事窺看世界,豈非笑話一件?我這人雖是一介粗人,但我尚知感覺是什麼,只是無法清楚形容。質感的定義,各人不同,終究得要親身體會,我的體會,他人或不能茍同,也毋需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