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金門
金門這座位於台灣西邊的小島嶼是我古老卻美麗獨特的家鄉;是臺灣昔年抗敵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更是一個滿載歷史及文化的地方。現在就讓我帶著你在這歷史之都——金門漫步吧!
從金門的西北角開始散步,這裡是金寧,也是我最溫馨的家。當火紅的太陽微笑著下班時,我總會騎著我那老舊的腳踏車沿著海岸線,隨著那清涼的微風向前騎。到了慈湖,輪子的嘎嘎聲和海浪波濤洶湧的啪啪聲合奏出一首首的交響樂。那水藍色的湖水搭配上一棵棵墨綠色和咖啡色的木麻黃,真是美不勝收啊!
接著,路過雙鯉濕地和一條好長的步道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古寧頭戰史館。停好了車,正要走向門口時,我突然被眼前的一座雕像震住了,時間停止了,只剩下我和銅像的對話。他是站在最前面線的士兵,勇敢地向前衝只可惜他……。儘管他的身軀已化成了鏽,可他仍不減當年的威武和豪氣。
漫步到金門這根大骨頭的中心——瓊林。這裡被滿山滿谷的綠色士兵和紅色坦克成年累月守護著,是金門最具安全感的地方。這裡有三處景點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分別是我的母校、瓊林的坑道和風獅爺。
沿著海岸線漫步便會回到金門這根大骨頭的中間——成功沙灘。向上抬頭往山丘上看,映入眼簾的是一棟高大、雄偉的灰色建築——陳景蘭洋樓。它是金門最大的一間洋樓,也是我最喜歡的洋樓。洋樓也被稱作「番仔樓」。早期的人們在金門無法謀生,所以便冒著生命危險到南洋打拼,也就是現今的東南亞。最後有死在海上的,也有賺不到錢的,剩下幾個幸運兒,發財後,便回到家鄉蓋了些西式建築,也就是現在金門這些風格獨特的洋樓。
漫步到金門的西南角和小離島,這裡是金城和小金門。這兩地的坑道和金門其餘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都有「水」。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運輸、補給的船隻和軍兵都會成為敵軍的標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軍在金門和烈嶼各鑿了一條可以讓船隻開進來停泊並補給的坑道。走進翟山和九宮坑道,我不禁瞠目結舌的望著裡頭。我心想:「這碩大宏偉的坑道真的是前人用一斧一鑿和小爆竹挖出來的嗎?這可是堅硬無比的花崗岩呢!」我突然感受到一股悲痛從心裡湧了出來,因為這一定是犧牲了許多汗水和人命才建造出來的……。
漫步完整個金門,才知道金門默默地為台灣擋下多少子彈;才知道小小的金門是如何毅然決然地頂著將近四十八萬發的砲彈轟炸;才知道金門勇士誓死不屈的精神,才真正知道這座歷史之都背後不為人知的傷痛。最後請容我再次向金門所有的忠烈之士致上我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