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道歉的經驗
有人說:「不是每一個對不起都可以得到一個沒關係。」道歉,是人們承認錯誤的行為,被道歉的人心情不代表會變好,但,道歉的人何嘗也不是耗盡了所有的勇氣呢?我並不是偏袒那些道歉的人,因為在道德觀念上,他們是理虧的。但,道歉,並不是說聲「對不起」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真心實意,坦誠相待,道歉時或許會覺得羞愧,可是道歉過後心情頓時就會明朗,並感到輕鬆,我想這就是所謂「道歉」的真正用意。
陳肇宜曾用《跑道》這一書的例子,講述了一個知錯能改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校慶運動會,正是四百公尺接力賽,這也是五班和六班的決賽。站在跑道上的政彬頓時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沉重,就在前幾天的集訓,老師將他和名揚調換了棒次,但那是他擅長的第四棒,因此他認為老師偏心名揚,只因為他是班上的班長,他與名揚產生了隔閡,不過之後因為老師的一句話以及眾人的舉動,讓原本心存芥蒂的他,決定為了班級榮耀贏得這場至關重要的比賽。在跑道上,政彬邁開雙腳,一步步跑向第二棒,在跑道上,名揚奮力往前,筆直的跑向終點。最終,這場比賽以他們互相擁抱為收場。
我也曾經發生過這種事,記得當時我和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一起玩遊戲,可是因為意見不合,使我們大吵一架,當時的我們三天都不和對方說話,見面時也總是感到很尷尬,道歉的話語,哽在我心上,遲遲說不出口,彷彿自己就像是一個啞巴似的,後來我們決定為彼此各退一步,終於和好如初。直到那一刻,我們才明白,道歉並不是只有言語能表達,一個舉動或神情就能代替,因此了解了此事的我們,回到了像從前那樣的要好。
我相信「道歉」是人人曾經都做過的,也許是因為年少不懂事,也許是因為天真無邪犯下錯誤。但當對彼此造成傷害之後,應該將「道歉」這個說詞轉換成行動表示,只要對方願意接受,無論是怎樣的都行,真心實意,坦誠相待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