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最濃烈的情感
眨眼間,半年過去了,我至今仍無法接受失去阿嬤的事實,我時常會想起小時候與阿嬤一同去井邊打水,想起與阿嬤在烈日下一同到田裡種菜,想起與阿嬤閒話家常地坐在客廳的搖椅上一針一針的編織著專屬於我的毛衣。思緒至此,才驚覺這些日常的瑣事似乎已經成了回憶。而今,這些事情我卻再也無法也無力與阿嬤共同完成的,昔日單純美好的相處不再,留下的只有滿滿的不捨與遺憾。
從小,我就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一些和我同齡甚至年紀比我年長的親戚總是喊我叔叔、舅舅,那時的我怎麼也想不明白,對這樣稱呼心生厭惡,總覺得如此一來會顯得自己瞬間變成滿頭白髮的老人家似的。不知過了多久以後,無意間與阿嬤聊到這個問題,在了解了我的疑惑後,阿嬤就耐著性子地跟我解釋:「因為不同於現在,以前的人大多早婚,生的兒子女兒也多,你爸爸是家中老么,且與伯父們差了十幾歲,所以你輩分當然比要大啦。」聽完阿嬤的解釋後後,我不但長了知識,對這些稱呼的厭惡感也漸漸消失了。
正因為我輩分的關係,所以我是阿嬤年紀最小的孫子,也是阿嬤的心肝寶貝。我從小就跟著阿嬤四處跑,就好比是她的跟屁蟲,可說是有阿嬤在的地方就必然有我的身影。記得有一次,阿嬤帶我去田裡種菜,我因為覺得好玩,就躺在田的中央,阿嬤種完菜找不到我便著急地六神無主,直呼我的名字,這時,媽媽剛好來找我和阿嬤回家吃飯了,卻看到我不見蹤影,兩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田中四處找找。這時調皮的我被媽媽找到了,當她看我全身泥土,又故意躲在田裡,此刻的我知道,勢必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果然,在回家的途中氣氛十分的低迷,我完全不敢吭聲,此刻安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可以聽到。不出我所料,回到家以後,我被罵得狗血淋頭,媽媽甚至準備家法伺候,就在我準備好為自己的一時貪玩買單時,說時遲,那時快,阿嬤突然跳出來幫我求情,跟媽媽說人沒事就好,不用處罰,在阿嬤的求情下讓我免去了皮肉之苦,同時我也向阿嬤、媽媽保證下次不做這種事情。現在想起,阿嬤對我的疼愛與包容確實是筆墨所無法言喻的。
待我年紀稍長時,我們搬到自己的新家,沒有再跟阿嬤住了。即便我們每個禮拜還會回阿嬤家一兩天,但是與阿嬤相處的時間確實比起過去少許多。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阿嬤摔倒,大腿粉碎性骨折,醫生說因為阿嬤年紀大了,身體的機能也有些退化,未來只能依靠輪椅來行動。在一次次的手術中,看到阿嬤痛苦的神情,我心中如針在扎一般,眼淚也像潰堤的洪水般,怎麼也止不住。俗話說禍不單行,在摔倒的後一年,阿嬤被醫生診斷出阿茲海默氏症,得知消息的我,一想到她會漸漸地忘記家人,也忘記與我的點點滴滴,此時的我心疼無以復加。時間眨眼即逝,不知不覺中,我升上了高年級,課業逐漸繁重,再加上社團活動的籌畫,我忙得不可開交。與阿嬤相處的時間就變得少之又少。
半年前的某天半夜,一陣電話鈴聲劃破寧靜的夜晚,我們家接到伯母的電話,說阿嬤命在旦夕,已經送去醫院搶救了,聽到這個噩耗時,我頓時睡意全無,感到不敢置信,在一陣手忙腳亂後,我們全家趕到醫院等待消息。我們提心吊膽得在病房外來回踱步,時間似乎過一世紀,急診室的門緩緩打開。醫生說阿嬤因為身體器官衰竭,已經不幸逝世。我在聽到消息的瞬間,眼淚瞬間奪眶而出,那些藏在心裡悲痛、恐懼以及不捨,全都化作淚水。此刻,腦海中浮現出我與阿嬤之間的一點一滴,有甜蜜、有溫馨,有感傷,那些笑與淚共同編織而成的畫面從我腦中劃了過去,而我會將這些回憶深深的刻在我心中,同時將思念化作人生前進的動力,畢竟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生老病死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是大自然循環中無可避免的事情,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把握當下,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不要讓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在台灣,大多數的人可能不知道八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是祖父母節,但是其他國家的人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以美國來說,每年九月份,美國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在這天全美各地都會舉辦各式敬老活動,目的是要讓子孫們更重視長輩。中國有句古諺說:「百善孝為先」,認為世界上沒有比孝順還要更重要的事,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機會,以免為人生留下任何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