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習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夠豐富人的思想,能夠讓人更聰明。我們獲得知識,通過思考,就能解決我們以前所不知道的很多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所以我們要思考問題,才能解出以前不會的問題,讓自己的學習越來越好。
有一個人,他在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二十二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敗。二十六歲時,愛侶去世。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三十四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三十六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四十五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四十九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因為他堅信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因此能屢仆屢起,最終成就不凡。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要做那些事來改善它。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即將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做什麼事來改善它。
林肯並不會因為落選很多次,而挫敗,他還是很堅定的相信不是上帝拒絕他,而是上帝延遲。這個故事讓我學到了不管你遇到了多少使你感到不愉快的事,都不要感到挫敗,要用正確的態度是去面對事情、面對學習。
有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當個外科醫生,需要二項重要的能力:第一、不會反胃,第二、觀察力要強。」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他們只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醫生頷首一笑說:「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故事裡的醫生要讓學生知道,觀察力一定要強,如果學生可以觀察到醫生並不是舔碰過液體的手指,而是舔沒沾到液體的手指,那麼那一位學生想必也是一位聰明且觀察力強的學生吧!這故事讓我學到了,觀察力是要慢慢練,練到滾瓜爛熟,如果有個人觀察力很強,那麼他一定是位學習很厲害又聰明的人吧!
學習的方法有大量閱讀、學習小組、自主學習。一、讀大量閱讀:閱讀是擴展知識和學習的重要途徑。閱讀書籍、文章、報紙、雜誌等不同類型的文本,可以豐富你的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識基礎。二、學習小組:加入學習小組或組織合作學習團隊,與其他人一起學習和討論。這種互動可以促進思想碰撞、分享不同的觀點和提供相互支持。三、自主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找到學習資源、解決問題和評估自己的學習進展。透過大量閱讀、學習小組、自主學習,我們就可以有效學習。
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有如神。」這句話意思是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湧,行文暢達,如有神助。所以我認為學習跟閱讀有密切的關連性,結合這兩者,就可以讓學習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