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孤獨,就是和自己在一起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門高中/許介寧。
點閱率:548

沒有孤獨,沒有完整的個人。
孤獨是一種情緒,各種情緒的組合,最後才是一個人。情緒都是要表現的,無論是有型或無型,情緒是人體的一套防護機制,某件事讓你受委屈,就哭出來、某件事讓你感到不愉快,就吼出來,孤獨也一樣,當你很累時,孤獨就散發出它獨有的模樣。
像是羅丹著名的雕塑作品-沉思者,為什麼他是一個人托著下巴?目光下視,表情痛苦沉思著,內心隱藏著苦悶與強烈的思想矛盾,托著代表他累了,所以一個人待著,人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我們並不會將醜態顯露給他人,當我感到身心疲勞時,我習慣默默從人群中離開,找個地方一個人待著,像是動物冬眠一樣,在冬天,動物們會偷偷找個洞穴躲起來,在睡眠中,腦中的潛意識開始對話,複盤著今日的行為,此時,與心靈的對話展開,你在這其中了解自己、探詢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
孤獨是一種選擇,歷史上不乏終身孓然一身的偉大名人,也許因為沒有找到對的人,無法與之心靈融合,但也因此了無牽掛,成就卓越;而神仙眷侶的夫妻,像是居禮夫人與她的丈夫,對的人,能協同彼此成長,奔赴山河。
但若沒有找到能共鳴的人,也不遺憾,即便選擇了孤獨,和自己在一起,陰陽兩行,萬物相生相剋,萬物都有正反面的存在,沒有絕對孤獨的人,那只是他對你表現孤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百年孤獨裡曾說:生命從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於是,孤獨像是影子在生命裡與我們密不可分,獨而不獨,便是最好的狀態。在屬於不孤獨的地方綻放自我,是因為在孤獨的角落找到自我。
我在平常是一個非常社交的人,就現在時代的用語就是:社交牛逼或簡稱社牛,不管怎麼樣的人,我都能輕輕鬆鬆地聊起來,但我始終沒有找到真正喜歡的圈子,我的外表雖然看起來非常外向,但心中卻保持孤獨,人們總以為我朋友很多,但實際上卻沒有知心的朋友,課後時間,我不像其它人喜歡成群結隊,呼朋引伴一起出去玩,我反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回家,但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空間,大量的社交消耗我的精力,一邊漫步回家,看著一望無際的田野,灑落的陽光,非常放鬆身心,不用緊繃維持人設,這樣孤獨的空間裡,讓我感到很舒適。
孤獨就是和自己在一起,不僅是情感在一起,在拋開各種外界因素,能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方能超越世俗,追尋自我,便能更加正視自己,向內探求,獨處並非與世隔絕,而是為自己保留了一個更開闊的空間,聆聽內心的聲音,知道自己該堅持什麼?該追求什麼?安靜做自己,同時,不僅變得更有自信,還更加真誠。
清代,李漁寫過: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原來這句是寫烹飪要簡單原味,而,美食如此,人生難道不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