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翟山坑道
金門是一個位於台灣西部的一個小島嶼,金門本島、烈嶼總共有五個鄉鎮,分別為金寧鄉、烈嶼鄉、金城鎮、金沙鎮和金湖鎮,而每個鄉鎮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古蹟建築和歷史地標,如同星星一樣多,例如:莒光樓、得月樓和陳景蘭洋樓等等都是金門非常熱門的景點。從小到大走過林林總總、數不勝數的景點,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是之前因為中國大陸砲擊金門,金門為了要防衛,所以設置了這個坑道。坑道原是金城鎮古崗村古崗湖東南方的一條隧道,翻閱紀錄:它的高度有三點五公尺、寬度是六公尺,但我覺得驚讚的是它的長度居然來到了一百零一公尺!這個坑道是在八二三砲戰時設置的,是提供安全的避難所和軍事指揮中心。
挖鑿工事過程艱難,工人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利用一些簡易的工具,挖掘出頂天立地的坑道。坑道內部的設計寬敞,戰事的背景加上洞內天然花岡石,使其既莊嚴又藝術!記得,第一次走進去時我感到就像進入「大觀園」似的,連連讚嘆:太美了!但在戰役時期,裡面除了有提供安全的避難所和軍事指揮中心,還有儲存物資的倉庫、宿舍和醫療設施等等,這就使得坑道在戰爭期間成了重要的據點。
翟山坑道現代的價值已經逐漸成為旅遊景點,尤其是翟山坑道現在又多了一個節日:「音樂節」。因為岩壁是花岡岩,而坑道的形成就像一個天然的音箱,利用這個特點,由音樂演奏者在翟山坑道內,邊划船邊演奏樂器,演奏的音樂因此具有獨特的音響效果,這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聆聽。透過靜心聆聽:無論是演奏的樂音或渾然天成的潮汐,都可以讓我們燃起要保護這塊土地的意識,讓更多的人了解金門的歷史和坑道建造的意義,也讓遊客感受到當年戰爭期間的氛圍,由此更感悟和平的可貴!
走在翟山坑道內,我覺得心情不是開心、歡樂,而是帶一點憂傷,因為想起坑道的過去,想起戰士、居民們在建造翟山坑道的時候,是多麼地辛苦,多麼地艱苦!現在的我們在這個曾經充滿緊張和衝突的地方,能這麼平靜地欣賞,無論是內部的造景或是音樂節的美妙樂音,這都讓我想要好好地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