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歧視的看法
歧視現象往往源自於團體,尤其是非自願組成的團體。通常,我們期待團體中的人能夠互相扶持、包容彼此--可這一點在現實社會中卻不容易實現,因為在互動過程中,人們可能會因為對方的缺點而產生厭惡,甚至因特質不同而歧視對方。
兒福聯盟對此進行了調查,從圖表中可以發現,最常被歧視的特質是「脾氣不好」。這類人通常因為自身的脾氣問題而不討喜,但這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改善自己的情緒管理與態度,就不會讓人產生「和他待在一起可能會發生衝突」的想法,進而減少被歧視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因個人行為造成的歧視,那就是對「愛出鋒頭」的人的排斥。記得國小時,班上就有這樣一位同學,給人的感覺就像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事事都要順著他的意見、脾氣。他的生活猶如一場電視劇,朋友發生事情時,他從不論對錯,總是盲目支持,甚至跑去指責他人。他常把小事鬧大,導致朋友漸漸疏遠他,對他這種行為感到厭惡的人也不在少數。
除了因為「脾氣不好」、「愛出鋒頭」這類個人行為導致的歧視,還有一些歧視源自於社會上的偏見,例如:因性別特質、身材特徵而遭受不公平對待。這類歧視在日常對話中時常可見。根據資料顯示,因為「與大家不同」而被歧視的人占比達百分之二十六;而因為「身材特徵」遭受歧視的人則有百分之二十四。
記得國小時,班上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學,因為說話帶有口音而受到歧視。每次分組時,總是沒人願意與他同組,甚至當同學們談論他時,也常拿這件事來開玩笑。至於「身材歧視」,我認為這在學校裡尤為常見,時常有人評論別人的身材。我個人對此非常反感,因為別人的外貌根本不會影響他人,卻總有人用不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他人,這樣的行為極為不尊重。
在團體中,如果某個人因為大多數人的歧視而受到排擠,那就已經構成了霸凌,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如果只是因為個人的偏見,就讓他人必須忍受你的不當言論,那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包容與尊重:包容與自己不同的人,雖然這並不容易,但至少要做到不隨意用歧視性的言語攻擊他人,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至於因「脾氣不好」、「愛出鋒頭」而遭受排斥的人,也應該適時反思自身是否影響到他人的生活,並適度調整自己的言行。而那些習慣歧視他人的人,則應提升自己的素質,學會包容與尊重。如此一來,我相信歧視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沒有人天生高貴,因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