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世紀島嶼‧鄉誼金門─浯島原鄉人的百年思索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1,566
字型大小:

【引言】
對於金門鄉親而言,因血緣、地緣之故而同為浯島原鄉人,當是人生中最幸福記憶,現在又能同心迎接民國一百年的來臨,可說是一生中最珍貴經歷。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前夕,欣見《續修金門縣誌》付梓,十二大冊的皇皇巨著,展現出這個島嶼精彩豐富的生命歷程,而每一個鄉親都是浯島演義中重要的主角,平凡、自然,卻真心熱愛這塊土地,矢志用生命豐富共有的海上仙洲│金門。
《續修金門縣誌》付梓之際,《金城鎮志》等鄉鎮志亦相告出爐,屆此民國九十九年歲末,本縣暨五大鄉鎮志書圓滿呈現在民眾眼前,見證著全體鄉親披荊斬棘,守望相助下經營美麗家園的殷勤歷程,如今,藉由一群熱心的文化工作者長年努力,將一個個精彩故事記錄下來,也讓世人知道金門是個有歷史的人文島鄉,其實,這個島嶼的每位鄉親都是文化人,這一百年來,島嶼的故事就是原鄉文化人無私無我,任勞任怨,同心協力向前奮鬥的故事。
近一百年的時光裡,每位原鄉人都是個金門精彩故事的開始,能夠為家鄉貢獻個人小小心力,並陪伴著島鄉一起成長、茁壯,我們以身為金門人為榮,更可貴的是,守護家園、經營島鄉的道路上,有您同行。
【故事】
《續修金門縣誌》全書區分十六卷,以民國96年為斷代年限,匯聚近二十年的相關文獻資料,力求真實呈現由戰地政務時期昇華為太平時代的金門現況,再結合舊版《金門縣誌》同時出版,幾盡完整的敘說著一千六百年前,開浯恩主公陳淵率眾抵金門的生命故事,故事裡,有著八百年家族建構的自然聚落,有著百姓胼手胝足的殷勤開墾,也有離鄉背井的出外發展,後代民眾踏著先民步伐前進,也相繼走出更多不同的道路。
地大物博的中華民族輝煌歷史三言兩語難以說盡,近代以來,隨著中華國祚起起伏伏的金門島,雖是彈丸小島,她的心跳總是與中華國祚相呼應。滿清帝制前,每個皇朝僅有一人登基,國父孫中山建立民國後,人人卻都想做皇帝,導致全國再度墮入恐慌之中,當全國干戈相向之時,在一群關懷家鄉的南洋華僑陳情下,原本隸屬同安的浯洲設立縣治,名為「金門」,轄有金門、烈嶼、大嶝、小嶝等諸島嶼。軍閥割據,日寇侵華、國共內戰,一幕幕真實戲碼,相繼考驗著神洲蒼生,金門百姓也不例外。
國共內戰結果導致兩岸分據,並以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古寧頭戰役」劃下休止符,金門、烈嶼劃歸國民黨軍隊,行政名稱為「福建省金門縣」,而大嶝、小嶝隸屬同安,成為共產黨解放軍轄區,兩軍都宣稱勝利,受傷的卻是金門老百姓,血流成河的金廈水域正式架起一道無形的水牆時,滯留廈門同安各地的金門鄉親來不及返鄉,展開長達五十二年的異鄉之旅,同時,旅居南洋取道廈門返鄉的通路也一併斷絕,也讓由國外抵廈的金僑隔海高唱望鄉之曲。
前線金門成為戰地,並開始實施戰地政務,軍民一體的戰場經營,讓金門披上神秘面紗,更在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823砲戰」後,開啟長達二十一年的「單打雙不打」的生存遊戲,兩岸常以「炮火」等方式將不滿情緒發洩在金門島上,無辜的金門百姓頗感無奈,或身心交瘁,或忍辱負重,祇能選擇堅強活下去。同時,台灣成為繼廈門之後,百姓對外連結的重要窗口,民眾紛紛赴台升學就業,安身立命,引發繼明清時金門先民遷往台澎之後的新浪潮,金門與台灣再度搭上緊密的鄉情連結。
自晉末起,金門先民相繼由漳泉各地遷徙而來,視為避亂的世外桃源。三、四百年前,隨著明鄭與清軍大舉入台墾殖與奠基,金門百姓也相繼隨軍遷移台澎各地定居,並漸漸成為中原文化邁向海洋的中繼站,安平、鹿港、艋舺三處金門館深植人心,居民有八成祖籍金門的澎湖,處處可見金門厝已是家喻戶曉,民國前後,許多澎湖姓氏遷往台灣各地,也讓台灣居住更多祖籍金門的民眾,而當近半世紀由金門遷往台灣的人數越見稠密時,這些鄉親也相繼在各縣市籌組金門同鄉會,並與左鄰右舍在飯後茶敘時,發現同為祖籍金門的趣事時有所聞。
金門為南洋重要僑鄉,各地海外金僑總以籌組「金門會館」來守望相助,聯絡鄉誼,以新加坡金門會館為例,目前已有一百四十週年歷史,前身為孚濟廟,供奉金門恩公祖,並成為金僑信仰與社團活動中心。早期金僑往返南洋與金門,大多取道廈門,兩岸分據後,由於資訊封閉,許多金僑抵廈門後才發現返金路已阻斷,祇得定居廈門,加上原本滯留廈門等地的金門鄉親,人數眾多,1985年定居在福建省各地的金門鄉親籌組同鄉會,名為「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藉以凝聚鄉情,慰藉鄉誼。
戰地金門,戒備森嚴,民眾往返台金手續繁瑣,海外金僑取道台灣方能返回金門,程序上更有諸多不便,旅台金門同鄉會仍扮起重要幫手的角色。斯時,兩岸對於海外華僑都非常重視,金門縣始終為福建省一部份,大陸亦歡迎金僑回到祖國。由於福建各地金門鄉親有些係由印尼等地返國定居,並常與海外親友連絡,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成立後,自然與海外金門僑社建立起更多互動,在金門鄉親與廈門親友不能直接連繫情況下,透過閩台地區金門同鄉會的互助與接力,海內外僑社開始成為金廈兩地金門民眾尋找親友的最佳管道。
大陸文革期間,台灣推動文化復興運動,軍管下的金門亦不遑多讓,首以出版《朱子與金門》等叢書響應之,並宣告著金門與中華文化和「朱子、魯王、鄭成功」有著密切關聯,同時想藉由這些歷史英哲「過化百姓」,提醒民眾軍令如山,達到教忠教孝的目的。自此,主簿同安的朱熹儼然是文化金門代言人,「過化金門」傳說始終如影隨形,同時,明鄭王朝也讓金門在歷史舞台上展現多元身段,「清朝」海禁與清界對沿海地區的威脅,也讓浯洲首當其衝,然後,冥冥中,這些先賢似乎點出了金門在一生追隨國父革命的蔣公心目中的複雜地位,如同國姓爺一般,金門這個距離祖國最近的島嶼擔負著蔣公沈重的期許,「立修齊志‧讀聖賢書」對於金門人而言也蘊涵著多元的意義。
台澎解嚴之際,慢了半拍的金馬望眼欲穿,金門正式解除戰地政務後,地區百姓方才嚐試到民主自治的果實,然而,對於金門官員來說,一切作主的機會得來不易,決心把握這難得的時刻,全心為百姓服務,卻也有人六神無主,難以適應。在摸索當中,金門大力開放觀光,推動各項建設,眾多企業抵金投石問路,也讓家鄉邁出充滿朝氣的步伐。雖然,地區仍有眾多後母型機構,讓本縣施政有捉襟見肘、多頭馬車之憾,純樸的公僕與鄉親,在飽經烽火焠鍊後,始終逆來順受,穩健的向前衝。
在歷史的重要關口,金門總扮演著關鍵角色。民國九十年(2001年)元月金廈首航開啟兩岸小三通序幕,當年,滯留福建各地的金門鄉親在睽違五十二載後終能重踏故鄉的土地,有人找到年邁的高齡母親,有的則向著深鎖的老家望門興嘆,有的看到的是如同母親口中所言「家鄉的祖厝草在住」,在童稚笑問客從何處來之後,也增添幾許辛酸淚。軍管時期省吃儉用的鄉親,為讓負笈他鄉的遊子有個遮風避雨的棲身之處,相繼在台灣購買房子,小三通後,這股潮流延續到廈門,金門民眾到廈門置產的比率越來越高,鄉親們在兩岸「種房子」蔚成風潮,有些姓氏宗族更出錢補助開基祖在大陸的原鄉修護宗祠,不停變動的宗族軌跡,讓古厝故事的背後有著更新奇的故事。
小三通後,兩岸政經文化交流熱絡,繼與台灣半世紀的密切互動後,金門百姓前往廈門置產、經商、讀書、就業者越來越多。有鑑於眾多台商取道金門前往廈門成為潮流,金門期待為地區觀光業帶來更多的利基,結合眾多配套措施,吸引兩岸龐大的觀光客蒞金參訪,並藉由金廈生活圈緊密結合,塑造為雙子星城,開創雙贏局面。金門民眾進出廈門越加便利,南洋的金僑也能取道廈門返回金門探親,廈門再度成為金僑往返家鄉與僑居地的重要窗口,而由台灣、福建與南洋各地爭相返鄉的民眾也為金門帶來溫馨與熱鬧。
一衣帶水的金廈雖有共榮美景,現實中的金門仍是中華民國「金馬台澎」之一,在金門民眾以血肉之軀捍衛「後方」台灣時,台灣正漸漸興盛與繁榮,可惜解嚴後,台灣社會引發許多不可思議變化,宗教團體各立山頭,炎黃族群嚴重分裂,亞洲四小龍光芒日漸消失,傷痛同時也波及金門。在台灣政客炒作省籍情節時,在故鄉人編修族譜時,發現同是祖籍金門,根本同源的旅台族親,明清時遷移的叫「本省(台灣)人」,近五十年來遷台的叫「外省人」,而其移民南洋的族親有歸化僑居地的「新加坡人、印尼人…」,這些族親本是一家人,受時空因素影響而有不同稱謂,也形成有趣而令人省思的新課題。
謎樣的金門,在民主自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有得有失,可貴的是,金門人不論居住在何處,始終關懷家鄉,擁抱家園。海內外金門鄉親已越來越多,並相繼在各地開枝散葉,若加上明清時期遷移台澎各地的宗族鄉親,更是難以統計,同時,近廿年來,各縣市民眾與各地新移民相繼蒞金定居,致讓島鄉展現如同海洋般多彩多姿的宏偉風貌,由浯洲到金門,近百年故事宛若中華民族的歷史縮影,而鄉情網路也讓金門預見一個寬廣的未來。
【序曲】
這一百年來,金門故事是一段段金門子弟殷勤奮鬥的鄉情記錄,同時也是炎黃子孫開疆闢土的重要片段。每個金門鄉親都在用心血寫下經歷,而讓小小的島嶼有著大大的歷史,由「世外桃源、海濱鄒魯」的浯洲,到「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金門,因為疼惜與關懷,濃烈鄉誼讓家鄉金門成為人文島鄉。
兩岸的分分合合,讓金門深受其苦,在苦難當中,花崗岩的子民應該體會到散沙與磐石的道理,當下金門文獻常以曾有四十四位進士為傲,但不可忘卻目前金門在國內已有三百餘位博士,近二倍的碩士,而金門最為光榮的是有著數千數萬個關懷島嶼發展的鄉親,金門要成為「文化島鄉」,全民必須重新體會「承先啟後」是件任重道遠與責無旁貸的事,大家有必要努力定義與實踐「讀聖賢書‧立修齊志」,當鄉親心中有聖賢,則金門已是聖賢之島。
金門有諸多精彩的歷史特色,金門有著寬闊的鄉情網路,金門為人類見證「戰爭與和平」關鍵點,亦為兩岸歷史演義分水嶺,金門在承受戰地洗禮後當更體會團結意義,「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形容著金門的戰略位置,同時也透露出金門鄉親「眾志成城」的珍貴價值。「親愛精誠」為決定中華民族近百年命運的黃埔子弟謹守的生活哲學,金門見證黃埔子弟愛國愛鄉愛家的英勇故事,金門鄉親有必要將愛鄉愛家視為終身信仰,則家鄉必能成為鄉情洋溢的英雄之島。
廿一世紀裡,網際網路讓四海一家美夢成真,鄉情依舊是人類生存的關鍵要素,它讓冰冷的數位世界散發人性的溫暖。國父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愛護家鄉是項極其重要的鄉情革命,而「革命」必先「革心」,這個世界還有比計較唯是英雄更重要的事,唯有把關懷家鄉形成一種全民運動,並持續努力,同時讓世人感染這份愛家能量,愛鄉愛國,愛全人類,金門便能成為鄉情貴島。
九十九年前,大家錯過了1911年的關鍵歷史,欣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感謝為島鄉奉獻心力的諸位前輩,現在,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且讓我們用疼惜與關懷迎接金門的未來,同心書寫現代海上仙洲的春天。
不論何時,我們始終以身為金門人為榮,尊敬的鄉親們,鄉情之路,感謝有您同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