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第四屆世界金門日紀念特刊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3,711
字型大小:


編按:第四屆世界金門日今隆重登場。為讓鄉親瞭解先民落番、出洋的艱辛歷程,以及旅台鄉親在台發展概況,特別彙整相關資料,按地區別,為鄉親逐一介紹海外與在台鄉親同鄉組織概況。
《新加坡》
根據金門大學江柏煒教授的田野調查發現,新加坡與金門有關的宗鄉會館計有25個,其中金僑友公會已於2003年5月結束會務活動。各會館、同鄉會等組織概況簡介如下。
●新加坡金門會館
前身是浯江孚濟廟。籌建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1876年正式成立,選址於牛車水士敏街的兩層店屋,中堂主祀分香自金門的聖侯恩主陳淵及其夫人。推選當時經商致富的李仕撻擔任首任大總理。現今金門會館大廈慶昌堂仍保存「浯江孚濟廟碑記」,以及「浯江孚濟廟祿位牌」,可資見證。後陸續改名為「金門公司」(Kongsi),以及金門會館。
新加坡金門會館熱心故里公益事業,造福鄉僑福利。1922年曾組織「金門輪船公司」,川行金廈兩地,設旅行社、辦金門公校,積極促進商業文化教育之發展。1937年蘆溝橋事變,日寇侵華,金門與新加坡先後淪陷,會館亦挑起救濟的工作。
1945年在鄭古悅、黃鏡源、王丙丁和陳國礎等先賢努力下,新加坡金門會館興建會所於大坡士敏街。1975年,會所被政府徵用,1978年在主席黃祖耀倡議下,募款於慶利路重建金門會館大廈,1985年1月14日竣工。1988年,浯江公會遷駐會館,兩者合而為一。
金門會館現有會員近1200名,並與浯江公會合二為一,同舟共濟,相輔相成,對發揚華族傳統文化和美德,不遺餘力。
●新加坡浯江公會
1876年(清光緒二年)創立,初名「金浯江」,1953年以「浯江公會」名義完成註冊。係供星洲自由勞工之青年同鄉,勞動之餘有所棲息而創設。原落址於亞逸街(舊稱源順街)。1954年成立互助部,襄助同鄉喪終事宜,參與慈善事業,對照顧早期僑親貢獻頗多。會館內奉祀聖侯恩主部將李俊神像。
福建音樂隊(中式樂隊、南音),是浯江公會所屬的重要次級團體,1957年3月於臨時大會中獲得支持,樂隊的成立,創新加坡福建樂隊之先例。曾邀名師指導南音錦曲,還獲邀在新加坡廣播電台錄音,並參與文化部「音樂之夜」演出,對傳承文化貢獻良多。
1973年10月公會組成省親團首度返回戰地金門,在當時縣長羅漢文承諾撥用公有土地,由公會出面發動僑親籌募經費,在金門興建「華僑之家」,1982年10月21日華僑節正式開幕,由公會會長蔡普中將大廈地契移交金門華僑協會。1988年9月19日起與金門會館合署辦公。2007年夏,公會進一步將舊會所賣出,結算經費全數捐予金門會館基金,象徵新加坡金門僑親的團結合作。據2005年11月份統計,浯江公會現有會員約275人。
浯江公會雖與金門會館合署辦公,但行政完全獨立自主,主要節慶活動共同舉辦,但部分功能各有分工。
●浯卿陳氏公會
來自下坑(夏興)、山外、東洲、高坑、前墩的陳氏家族,1946年起即發動籌組鄉團,1947年正式註冊成立,奉祀恩主公陳淵(源自下坑孚濟廟)、林府王爺(山外)、劉府王爺等,同時也是新加坡金門鄉團中,唯一奉祀下坑開基祖六郎公、六郎婆牌位及舉辦祭祖活動者。1968年購置芽籠18巷門牌34A為永久會所。目前會員數約120人。
●新加坡董氏公會
早期以金門古崗僑親為骨幹,於1960~1970年代成立「金門古崗連絡站」;1995年註冊成立「金門董氏公會」,會員以金門籍宗親為主;1999年末轉型為「新加坡董氏公會」,廣招廣東潮州、廣府、海南、山東等其他籍貫董氏宗親入會。因董楊童三姓源自同一祖先,而童姓在本地尚無宗親會,該會也接納童姓宗親成為會員。目前會員人數約百餘人。
●新加坡歐陽公會
19世紀後期即已成立,係僑居新加坡的歐陽氏先賢以「金獅嶼」為名所設立的估俚間。奉祀分鄉自金門歐厝五顯廟的金府王爺。1933年正式註冊成立「新加坡歐陽公會」,從地緣組織轉型為宗親會性質的團體。1999年遷至芽籠3巷466號現址,目前會員人數約160人。
●古甯同鄉會
起源於1830年代古寧頭鄉僑為團結互助、照顧新客而成組織的估俚間。為打破派系之見,團結同心,特別將古寧頭的「寧」字,改為同音的「甯」,期許鄉團成員「用心經營」,而於1949年組織成立「古甯同鄉會」,1951年獲准註冊。會所供奉分香自古寧頭村雙鯉古地的山西夫子(關聖帝君)。早期新加坡婚姻註冊局未成立前,常由古甯同鄉會會長李忠信、李炎涯為鄉親證婚。設有互助會(後改制慈善股)協助僑親婚喪喜慶。1984年在新加坡芽籠七巷門牌四號A,建成新會所,1985年6月30日舉行該會35週年紀念暨新會所落成慶典,為古甯同鄉會發展立下新的里程碑。目前該會會員約有200人。
●新加坡湖峰社
19世紀後期即以估俚間形式存在,1948年正式註冊成立。會員主要來自金門湖下,以楊姓族人為主。會所廳堂比照故鄉湖下雙忠廟,奉祀武安尊王。1992年遷入芽籠24巷A門牌56號現址。目前會員約210人。
●尚卿聯誼社
1877年(清光緒三年)創立陳坑估俚間,原名「金福安」,是僑居新加坡的陳坑(上坑、尚卿,今名成功)族人所組織的同鄉團體。1942年前後改名尚卿公所,1947年正式註冊,更名為尚卿陳氏公會。1968年會所因市區重建計畫遭拆除,會務一度被迫中斷,1987年恢復,購置會所於芽籠三巷大牌4號452,並改稱尚卿聯誼社。會所奉祀溫府王爺、玉女媽,目前會員人數約40人。
●星洲官山社
1920年代創立,1963年登記註冊為星洲官山社。會員主要來自官澳,以楊姓、李姓為大宗,並有黃姓、鄭姓等會員。2000年遷入克羅士街上段第531A座4樓門牌號104號現址。星洲官山社奉祀神祇源於官澳龍鳳宮,一為廣澤尊王,一為天上聖母,早期僑親常返鄉捐款協助修建龍鳳宮。目前會員人數約170人。
●文山聯誼社
據口述歷史訪談,約創立於19世紀後期,1979年2月22日正式註冊為「文山聯誼社」,主要成員為烈嶼后頭方氏先僑。2005年於慶祝天上聖母(媽祖)誕辰晚宴間,發起募捐購置會所,獲方水金等僑親捐獻鉅款,烈嶼后頭方氏宗親會亦匯款資助,購置會所於克羅士街上段531座2樓8號,2006年2月11日喬遷。目前會員人數約300人。
●金長發聯誼社
據口述訪談,約19世紀後期即已存在,原名「金長發」,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主要以烈嶼上林、后井、楊厝、中墩、前埔等五村鄉僑為主,後亦有烈嶼青岐洪姓鄉親加入。1982年以「金長發聯誼社」名義申請註冊。會員人數約40人。會所奉祀李府將軍、厲府、蘇府、邱府王爺,關聖帝君、媽祖等。在辦理註冊前,尚有汶萊鄉親參與會務。汶萊丕顯甲必丹劉錦國在1980年代還曾經擔任幹部。
●東安渡頭聯誼社
早期估俚間時期稱「西河東安」,1978年獲准註冊,命名為「東安渡頭聯誼社」。主要成員為烈嶼東林村林氏宗親。會所奉祀分香自烈嶼靈忠廟的洪府元帥,以及媽祖、五營將軍等。會員總數約100戶。
●合安摩哆舢舨聯誼社
19世紀後期成立,早期估俚間時期稱為「合安」,主要成員來自烈嶼雙口、東坑僑親,1971年正式註冊。早年經常參與「義航」等社會公益活動。會所除了奉祀關聖帝君、大伯公、朱府、池府王爺、大宋三忠王、中壇元帥、虎爺、五營將軍之外,並主祀東林先祖理學名宦進士林習山,亦即兼做宗祠之用。繳費會員約20餘人。
●金合發聯誼社
主要成員為原籍烈嶼羅厝的羅、吳、陳、謝諸姓僑親。係羅氏「金合山」與吳氏「金勝發」估俚間合併而成。1976年正式註冊為「金合發電船同業公會」,1982年更名為「金合發聯誼社」,會所奉祀分香自烈嶼羅厝的媽祖。會員人數約70人。
●星洲金浯山同鄉會
成立於19世紀後期,1957年正式向政府註冊。早期來自金門山后頂堡王氏、下堡梁氏各有宿舍,1933年兩者合租會所,始命名為「金浯山」,奉祀來自山后鎮海宮與感應廟的金府王爺。1979年11月8日遷入克羅士街上段大牌34號04-142號現址。
●金岐山同鄉會
由早期僑居星洲的烈嶼青岐、楊厝村民組成,已有百餘年歷史,1979年自購政府組屋單元,安置奉祀關聖帝君。目前會員數約百餘人。
●金盤山同鄉
緣起於百餘年前由盤山翁氏先僑組成的「金盤山估俚間」,主要用意在相互照應。奉祀來自盤山廣濟廟的玄天上帝。其組織主要以每年擲爐主為頭家,會址則暫時無償借用新加坡翁氏總會。
●金再發同鄉
約創立於1879年,早期由金門田浦、大地、東溪、內洋、新前墩、東沙尾等南渡鄉親組成,以吳、鄭、陳、葉等宗親為主。奉祀伍鄉太子爺。會員人數三十家口,約90餘人。
●金保安同鄉
1910年前後,烈嶼上庫僑親吳水鏡在估俚間奉祀分香自上庫媽祖廟的李府水仙王與保生大帝,1930年代正式將估俚間命名為「金保安」,仍以聯絡上庫僑親為主。會員人數約20餘人。未辦理註冊。
●金明發(金德發)
19世紀後期即已成立,以來自金門料羅僑親為主,當年係將料羅順濟宮媽祖分香奉祀於船上,後來才請到估俚間奉祀,後續並發展成互助團結、照顧鄉僑的組織,目前並未辦理註冊。會員人數約60人。
●金成發(溪山社)
早期由金門溪邊的僑親所成立,以估俚間的形式聯絡、照顧同鄉,其中在大坡的估俚間以溪邊僑親為主,又稱「溪山社」;位於小坡的估俚間以新頭僑親為主。會所奉祀分香自溪邊順境宮的池府王爺。會員人數約80餘人。
●新加坡汶源宮(后水頭)
19世紀後期成立,主要成員為來自金門后水頭的黃氏僑親,估俚間時期即奉祀分香自后水頭汶源宮的田都元帥。會員人數約數十人,並未辦理註冊。
●瓊林村旅外(聯絡站)同鄉
僑居新加坡之瓊林僑親,原無同鄉會組織,自1920年代起,由事業成功之僑親,以商號為名提供鄉親協助,包括「長發號」、「美發號」、「美豐號」等。1980年代,僑親聽聞故鄉雙乳山一片瓊林祖地被臺灣商人買下將經營酒店(瓊林度假村),瓊林僑親紛紛捐款欲將土地交涉買回,於此契機下,乃有此「瓊林村旅外(聯絡站)同鄉」之成立。目前會員人數約300人。
●會山寺理事會
性質為地域性祭祀組織,歷來並無會長或主席等職銜,成員主要是原籍金門陽翟的鄉親,供奉分香自陽翟會山寺的普庵佛祖公。會員約70戶。
《印尼》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有「千島之國」的別稱。自地理大發現以後掀起的殖民熱潮中,印尼被據為「荷屬東印度」。二戰之後於1949年宣佈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65年「九三○」事件中,原是共產黨傾向的軍方發動政變,但在政變失敗後,印尼掀起反共大清洗,大量華人被當作共產黨員處決,華人因此流離失所。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迅速波及並重創印尼,隔(1998)年隨即在五月份發生大規模排華運動,華人處境相當艱難。在雅加達金門會館成立前,僑社只能寄身在印尼僑聯總會等組織之下。後來陸續有區域性金門僑社出現,包括棉蘭金廈同鄉會,峇眼亞比金門會館,北干巴汝金門同益社、麻厘板金門會館等。
●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
原名「雅加達金門會館」,1948年6月27日成立,由先僑王一劍、莊天炮、吳捷卿、王尚志、王仁忠、陳永祿、洪文賢、周繼祥、陳清安、陳正書、徐保璋、翁清立等人共同發起,首任理事長為王尚志。1965年受930及排華事件影響而解散。1986年4月9日改為互助基金會形式。1988年3月,印尼殷商王尚志出面呼籲僑親捐獻集資2億3千萬,於雅加達市中心購置四層樓大廈為永久會館。於印尼坤甸、中爪哇、勿里洞、山口洋及泗水等處設有聯絡處。目前總主席黃進益,副總主席王振坤,永久名譽主席黃章掘,執行主席洪允城、黃業雄、陳火進等,成員約800多人,會所設備俱全,常年舉辦樂齡金和獎學金、恩主公誕辰慶典,每月與鄉親舉辦銀會聚餐,與15個福建社團交流等活動。黃進益祖籍西園,1944年出生於印尼勿里洞,以木業、合板起家。現任東南亞SMI企業集團及太平洋實業控股公司董事長。另外還兼任黃氏宗親會名譽主席等。是旅居海外極為傑出的僑領之一。
●印尼東加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
金僑於民國初年即成立會館,初名「峇里巴板金門會館」,1937年重建會館。據楊文益的訪談紀錄,會館宗旨為「恤貧濟困,互助互惠,振興助學」,首屆會長是販賣布匹起家的僑領黃積玉。1950年代,會館倡議設置「新華中學」是巴埠唯一的華人中學,且戰後該埠華校小學,新民學校,中華學校等,也都由會館籌資成立。金城水頭的金水國小校舍也是該埠黃獻量等僑親捐款興建。會館在1965年代受排華政策影響停止活動,僅剩福利組協助僑親喪事、處理僑親關懷工作,1984年復會,購置會館,2001年新購會所,並更名為「麻里巴板金門慈善基金會」。今年6月再更名為「印尼東加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現任主席黃延良。
●印尼三馬林達金門同鄉會
三馬林達是金門僑親最早落腳之處,可以回溯到前清及荷蘭殖民時期,當時有前水頭黃清泉在當地經營土產貿易致富,開設「魁元」公司,並陸續引介原鄉子弟赴當地發展。荷人為管理華人,特別授與黃清泉官職,讓他成為當地僑領。黃清泉還倡議籌募「千儀宮」,供奉媽祖,後來成為當地華人信仰中心。據黃炳三的訪談記錄指出,「三馬林達金門公會」的成立應回溯到清光緒年間,是所有金門人海外僑社最早成立者。
根據許從榮的口述歷史紀錄,三馬林達金門同鄉會,原名「三馬林達金門公會」,1937年由黃積玉、莊天為、莊金槍、黃祝恭、蔡世耀等人倡議而成立。1942年日據時期停止運作,二戰後於1946年恢復會務,1965年受「930事件」影響,會館遭沒入,再次停止會務。1998年會務恢復運作,更名「三馬林達金門同鄉會」。第一、第二屆理事長為許從榮,目前第三屆理事長是莊家文,副理事長張仁傑等。早期三馬林達火災頻仍,當地華僑為保護產業,自力救濟由華僑總會理事倡議購置抽水機,自組消防隊。1960年以後,這支義工消防隊由許從榮的二哥許從願(曾任千儀宮主席)接手擔任隊長,運作迄今,在當地頗具知名度。
●印尼泗水金門互助基金會
據董倫慶的口述紀錄歷史指出,泗水金門互助基金會成立於1991年,發起人包括李天從、黃啟鑄、董允耀、董倫慶、董倫敦等人。主要構想是來自李天從赴星島訪友,受到新加坡金門公會與浯江公會活躍於僑界的鼓舞,返鄉後糾集同鄉發起成立,希望團結泗水的金門人,以互助方式解決鄉親困難。初期鼓勵僑親以「招會認股」方式,由僑親憑財力認捐,再以孳息提供基金會運作。基金會擁有自己的會館,三年前又購置新會址,積極推動各項會務工作。而會館組織並非選舉產生,而是配合當地民情,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先由熱心且具社會地位者組成顧問團,成立輔導委員會,成為會館的經濟支柱。輔導委員會的主席目前由黃啟鑄擔任。輔導委員會成立後再指定理監事人選。目前的理事會理事長由許宗權擔任。
●印尼廖省與廖島省金門鄉親會
即印尼廖內省與廖內群島省的金門同鄉組織。印尼廖內省位於蘇門答臘島東側,外海的島群即為廖島省,是2004年從原本的廖內省分割而來。廖內省的首府為北干巴汝(Pekanbaru)。據海外華報對廖省與廖島省金門鄉親會的報導,該會是由黃東平倡議、籌組,目前也擔任會長職務。
《香港》
香港位於珠江口,早期官方曾在此採珠(珍珠)、製鹽,明朝以後對外商貿逐漸蓬勃,並以盛產、出口香木(屬於莞香,又名女兒香)而得名。清朝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被割讓予英國,成為殖民地。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住在香港的金門人,多有類似的遷徙經驗,且多數因印尼排華引起騷亂,從南洋印尼、新加坡等地先輾轉移居回中國大陸,經歷文革動亂後再申請赴港定居,總數約千餘人。設有「香港金門同鄉會」。
根據縣府秘書董群廉2007年底組團赴海外採集,所撰寫的《金門鄉僑訪談錄(三)【香港、越南篇】》當中,對香港金門同鄉會首任會長薛慶華,以及初期擔任財政的黃雪麗的訪談,香港金門同鄉會從1985年起籌設,初期稱名為「金門服務中心」,1988年成立,由於當時英國殖民政府對社團成立有諸多規定,因此暫以「香港金門同鄉會有限公司」為名,沿用了五屆,1997香港回歸後,於1999年10月改選的第六屆,改稱「香港金門同鄉會」。2002年第七屆理監事改選時,方正式制訂章程,並向香港特區政府辦理註冊。目前並無固定會所,僑親大部分來自印尼麻里巴板、勿里洞,一部份來自新加坡,分別以黃定堅及謝聰敏為代表。曾任會長的黃定堅則表示,香港金門同鄉會會員約有550人,若含家眷在內,旅港僑親總人數約有千餘人。
薛慶華在訪談中指出,香港金門同鄉會的成立,主要源自於返台入境的許可申請,當時金門並無同鄉會,僑親往往必須奔走於出生地與僑居地取得華僑身分證明,加上對早期金門建設落後的感慨,因此希望透過同鄉會的成立,為僑親服務,也對家鄉建設表達關懷與支持。薛慶華指出,當時支持最力的當屬陳國華與李階得。同鄉會組織成立後,歷任會長包括薛慶華(一、二屆),許東亮(三~六屆),黃定堅(七、八屆),許秀青(九屆~)等。
許東亮,原名許乃昌,原來的僑居地在印尼,與黃源昌、林德昌並稱「印尼三昌」,因二戰與印尼排華事件轉往新加坡發展,並於香港與友人合股創設華豐國貨公司,強力促銷中國大陸生產的「國貨」,協助處理僑務,資助僑教發展,還負責籌資創辦泉州華僑大學。現任會長許秀青即黃東亮僑領之女。一家人熱心僑務,貢獻卓著。
其他著名僑領還包括,以「東瑞」為筆名的黃東濤與妻子蔡瑞芬,在香港創立「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熱心華文創作,啟迪青少年身心靈。僑親陳素中的父親陳牧村,外祖父傅錫琪,對建設故鄉、關懷僑務都有卓越貢獻,如陳牧村曾應陳嘉庚之命返回中國大陸擔任集美學校董事,綜理各項校務。曾任會長的黃定堅,先伯父黃積山、黃積玉、黃積元,在印尼經商發跡,返回水頭故鄉興建得月樓洋樓群。二伯父黃積玉還在抗日戰爭期間於印尼麻里巴板發起組織「金門會館」,以及倡議設立三馬林達金門公會。僑親魏宗勇,父親魏志堅於印尼經商發跡,也是三馬林達金門會館的創會會員,曾任金門會館董事。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金門人眾多,主要集中在吉隆坡,雪蘭莪州的巴生、羅浮吉膽,馬六甲,砂越的古晉,柔佛州,檳州等。大部分金門人社團都是二戰之後成立。
●巴生金浯江公會
又稱「巴生金浯江武德宮」,創立年代不詳,據金門縣志考證,推估在1900年前後,創始人為先僑李煌。早期稱「金浯江估俚間」,因日軍佔領馬來西亞而停止運作,1953年改稱「金浯江武德宮」。會所奉祀從故鄉分爐而來的邱府王爺。1986年1月21日正式註冊成立社團。目前會員概況約百餘人,主要功能包括協助處理僑親一切事務,尤其是喪事,致送奠儀,讓貧困喪家得到實惠。
●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
1920年李炎良、李炎籠倡議草創時,稱「金浯江聯絡所」,俗稱「柴皮宮」。浮羅吉膽又稱蟹島,是雪蘭莪州巴生港外的一個島嶼,島上清一色是華人。會館在1952年正式註冊為合法社團。1960年曾建成三層會所大廈。但1967年遭祝融之災。後成立重建會所籌備委員會,謀劃會所重建事宜。獲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是屆主席楊誠財太平局紳、新加坡僑領李皆得、張清月等星、馬各地僑親協助,1971年重建完成,是年5月25舉行開幕啟用儀式。目前會員約有百餘人。
●巴生金浯嶼公會
創立於1921年,又稱「巴生港口金浯嶼武德宮」,早期是聯絡鄉誼、提供新客住宿的估俚間,以呂姓僑親居多,供奉從故鄉分香而來的蘇府王爺。據公會主席呂清便接受訪談時指出,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壽誕,金門鄉親均聚集一堂。伍德宮的蘇王爺神像是在金門雕刻,由新頭乩童陳德地於逃難出洋時一路攜帶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最終於1982年5月1日正式遷至金浯嶼本廟。除源自新頭的蘇王爺之外,金浯嶼伍德宮還供奉六姓府。
●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
據僑親許晉福、劉添盛的訪談指出,巴生是馬來西亞金門鄉親聚集的主要城市之一,據非正式統計,金門鄉親總數約有四萬人之譜。雪蘭莪金門會館創立於1946年12月20日,首任會長陳維長(下坑人)。會員近兩千人,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金門僑社。1949年3月獲批准為合法社團。成立之初係有感於金門各個小僑社力量過於分散,遂以雪蘭莪金門會館為中心,結合金浯江伍德宮、金浯嶼伍德宮、浮羅吉膽金浯江等僑社為一個團體,也就是現在的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
另,根據僑親王瑞良、李昭合、許晉福的訪談,雪蘭莪金門會館設有主席一名,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三屆。下設署理主席,是主席的左右手。另有四位副主席,及其他幹部。現任會長是王豪傑。會館下的次級團體還有「巴生浯聲協進會」、婦女組、青年團、福利組等。其中浯聲協進會創於1947年2月9日,是一個提供休閒娛樂的俱樂部。場所收入用以補助會館經費與福利事業。尤其早期會館無收入時,多仰賴浯聲協進會。福利組則專門負責協助鄉親處理喪事,頗受好評。
1953年首次籌款興建會館。近年來有感舊會館不敷使用,經歷多次討論取得共識,由前會長張成章負責覓地,金門鄉親負責集資,王瑞良負責委請建築師繪圖,採購建材,於2001年完工啟用。
●馬來西亞馬六甲金門會館
成立於1939年,創辦人是吳仲坦、吳朝和等先賢。初期取名「浯江公所」。首任總理(會長)是吳仲坦。吳仲坦卸任後,由洪金水接掌,更名為「馬六甲金浯江」,當時並無固定會所。鄉賢梁基成、胡永仁為促成固定會所的創設,聯繫鄉賢力邀當時的拿督吳忠信局紳領導會館,並以半價將吳忠信新建的排屋以半價售予會館做為會址,再向鄉親募捐另一半經費。1994年,馬六甲金浯江會在吳忠信、吳梓新、吳心泉及其他鄉賢的努力募捐下,終於建成目前三層樓的大廈作為固定會所。2001年正式改名為「馬六甲金門會館」,目前會員人數約300人。現任理事會主席是吳梓新局紳。根據對僑親李漢槎的訪談,吳仲坦,與吳森泉並稱「海王」與「山王」。其中吳仲坦曾任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主席,馬六甲福建會館主席,馬六甲中華總商會主席,金浯江名譽主席等。
●馬來西亞柔佛州金同廈會館
  會館的籌組成立,源自於40年代馬六甲一位前輩陳劍看,當時他是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的主要負責人,倡議在柔佛也成立類似組織。帶頭發起者則是黃緒諸,曾任國會議員的蘇宜德也是發起人之一。成立會館案在蘇宜德協助下,迅速獲得許可,1966年10月25日獲批准成立。主要宗旨為聯絡金門、廈門、同安三縣同鄉情誼,促進團結。第一任會長陳鎮藩局紳,是峇株開埠功臣陳瑞和鄉賢的三少爺。在第二任會長蘇宜德的帶動下, 1973年購置一座兩樓的會所。1981年在會長拿督斯里歐峇志局紳的捐獻下,開始頒發會員子女獎學金。1993年剛榮獲柔佛州最傑出青年經濟建設獎的拿督陳成龍博士獲選為會長,在拿督陳成龍的領導下,會務運作逐漸系統化、組織化和年青化,並自1999年起推動會館新廈的開發與興建,2000年6月25日動土,目前已落成啟用。此外,在楊忠禮、許子根、蔡馬友、林清標、楊集東、林順平、楊建築、呂清才、王豪傑、陳友信和陳成龍的倡議下,2009年還成立了「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首屆選舉由陳成龍當選總會長。2011年6月底的第二屆選舉,由方天興獲選總會長。
●砂越金門會館
據蔡啟東在訪談中指出,砂越的金門人曾經風光一時,最有名的是古晉首富黃慶昌,經濟實力涵蓋各行各業。另外還有蔡肅仁等。砂越金門人多集中在古晉,約有600戶,總人數約3000~4000人。
  砂越金門會館成立於1953年5月,初稱「砂越金門會館同鄉會」,1989年重組為「砂越金門會館」,1990年9月24日獲准登記。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吳民權夫人蔡玉珍在訪談中表示,甲必丹吳民權是砂越金門會館的發起人之一,1989年10月28日砂越金門會館在古晉福建公會召開籌備會時,被推選為籌委會主席,負責草擬章程,當選首屆主席,還慷慨借出店屋三樓免費供會館使用。直到2006年吳民權過世之前一直擔任主席一職,長達16年。蔡習炎則是促成會館成立的另一位推手,會館成立後,曾任首屆副主席,並於第二屆(1993年)以後,長期擔任署理主席長達十年之久。1994年,會館在朋嶺路購置四層店屋作為會所。目前會員數約462人。
●峇株巴轄金同廈會館
1966年10月25日註冊,1967年3月1日正式成立。係由金門、同安、廈門三邑鄉僑共同發起。據江柏煒教授調查,柔佛州最早的金門僑社應該是李天錫在1937年創設的「金浯別墅」,但性質偏商業界俱樂部或聯誼會性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即告瓦解。峇株巴轄金同廈會館成立之初,第一任會長是峇株巴轄開埠功臣陳瑞和的三子,陳鎮藩局紳,邁出了組織會員的第一步。第二任會長是國會議員蘇宜德,1973年於任內募款購置會所。1993年起,由素有「居鑾發展之父」稱號,柔佛州年輕、傑出的拿督陳成龍擔任會長,於任內興建六層樓商廈,2003年落成啟用。目前會員數約1000人。
●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
金門縣志對該會館的記載僅有:「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為同、金、廈三邑同鄉組織,吳仲坦該會館主席多年」。前身為創立於1931年的「馬六甲同安會館」。為擴大團結範圍,聯合金門、廈門二屬邑人,改組為「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以團結鄉親,敦睦鄉誼,共話桑梓,共謀福利為宗旨。1949年購置會所。1973年3月25日舉行新會館大廈落成典禮。為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設有大鼓吹樂組暨南音錦曲組、平劇組和閩劇組。現任主席為拿督楊建築,署理主席黃國源,副主席拿督楊建良、曾金禮、陳光海。
《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共轄7,101個島嶼,其中又分呂宋島、維薩亞斯群島和民答那峨島三大島群。菲律賓自古即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曾經歷過西班牙與美國殖民統治。1898年宣佈脫離西班牙獨立,後成為美屬領地,又經歷二戰的日據時期,1946年方完全獨立。被稱為菲律賓國父的扶西‧黎剎,因倡導獨立建國、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被逮捕入獄處以極刑,獄中留下〈最後一別〉等十四首詩作,由祖籍古寧頭的李明堂先僑以五言古詩體譯為中文,結合一部份自己的創作,於1986年出版《亦谷詩草》。
根據金門縣志記載,金門從清末即有移居菲律賓謀生的「呂宋客」,且於美治期間以多金聞名。旅居菲律賓者,以後浦林氏,後浦張氏,珠山薛氏,古寧頭李氏居多,聚居在馬尼拉、民答那峨東棉省及依里岸、宿務等地。其中薛氏主要居住在依里岸與宿務。
華人在菲律賓百年經濟發展史上向來扮演先鋒角色。據董群廉《金門鄉僑訪談錄(五)【菲律賓馬尼拉、宿霧篇】》對薛承斌的訪談,薛氏家族從19世紀末及陸續移居南島民答那峨的依里岸,且金門人佔當地華人的百分之八十,有上萬人之譜,比菲律賓其他地方都要密集。薛承斌並指出,菲律賓經濟有六、七成都掌握在華人手裡,菲國最大銀行、主要兩家航空公司都是華人創立。
●菲律賓金門同鄉會
1985年金門縣政府組成「文化青年工作團」,由盧志輝擔任團長,抵菲訪問,旅菲金僑林克山、陳景成、陳振源、張秉坤、張長江、蕭德宗、薛永策、翁華璧等人,乃倡議組織同鄉會以便經常接待故鄉貴客並聯絡情誼。同年在馬尼拉召開第一次籌備會,8月23日正式成立,當時稱為「馬尼拉金門同鄉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為林克山(先僑林長庚十一子),第三、四屆為林震東,第五屆張秉坤,第六、七屆張鴻儒,第八屆蕭廷芳,第九、十屆林高茂(林長庚之孫,林克凱之子),第十一屆薛南武,第十二屆李健民。會館每年中秋與春節均有定期聚會。2002年林高茂以理事長身份率僑親經廈門返回金門參與第五十屆華僑節活動,創下海外華僑經小三通返鄉的先例。目前李健民已卸任,被聘為名譽理事長,現任理事長為林智勇(林克山子),執行副理事長張文堅,副理事長薛芳園,秘書長張漢威。
●菲律賓南島宿務金門同鄉會
據僑親薛春園的訪談,同鄉會最早要從1947年的「宿務金門公會」說起,當時的發起人包括林策勳、張振文、薛春樹、黃天漳、許水吉、李增樵、薛永昭。另據其他僑親的訪談,並綜合楊樹清編著的《閩風南渡》一書,四十多年前僑親倡議成立「旅菲南島金門同鄉會」,發起者有莊溫秋、林策勳、周媽在、楊永浪、許積淙等,莊溫秋出力甚多,曾連任多屆理事長。同鄉會有組織但無會所,理事長兩年一任,相互推選,通常理事長卸任後,即由副理事長依序接班,形成一種傳承。經營連鎖西藥房、祖籍珠山的薛祖德,與薛祖彬為兄弟,一在宿務、一在依里岸,都曾擔任當地同鄉會理事長。歷任理事長還包括林策勳、周媽在、楊永浪、黃天漳、薛春園、陳登仕、許成基(兼任呂吳許高紀烈山五姓宗親會會長)等。現任理事長則是薛鍾秀。宿務是菲律賓第二大城,金門鄉親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和興、浯泰、合記三家公司。浯泰由蔡永伴、蔡永城、蔡永源兄弟經營;合記主要股東有莊溫秋、陳金星、陳成基、薛永浪;合興的股東則有周媽在、張振文、薛芳成、張實芳等。
●菲律賓伊里岸金門同鄉會
依里岸是金門旅菲僑民最密集的地方,近八、九成僑親均居住於此,也是鄉僑最早抵達之處,嗣後才分散至馬尼拉、宿務、東棉等處發展。同鄉會的成立約在1990年間,係受馬尼拉金門同鄉會成立的鼓舞,由當時的蘭佬菲華商會理事長薛祖安、蘭佬中華學校副董事長薛祖彬、蘭佬中華學校名譽院長蕭亨利、商聯總會北棉區理事薛承斌、蘭佬菲華商會副理事長陳海關等人共同倡議。首任理事長是薛祖安,第二屆理事長由洪石俊接掌,並連任八年,其後交接予薛祖彬。薛祖安被聘為永久名譽理事長,與現任理事長薛祖彬是兄弟。金門鄉親在依里岸政經地位不容小覷。永昌與聯芳兩家商貿公司在當地曾經盛極一時。其中薛碧玉創立的聯芳,糾結移居依里岸的一批金門鄉親,經營椰乾、土產等,財力雄厚、富甲一方,曾大力捐助蘭佬華文中、小學的興建與校務運作,貢獻卓著。薛永浪結合友人成立的永昌公司,亦有諸多事業體系。薛祖安曾連任十六屆依里岸菲華商會理事長。祖籍古寧頭北山的李溫水,其子李亨利,曾任依里岸菲華商會理事長,在當地薛氏、李氏金門僑親及企業各界的支持下,當選為依里岸市民選副市長,目前也是同鄉會的副理事長。此外,同鄉會執行副理事長為蕭亨利,副理事長尚有一位許績璞,秘書長薛芳芳。
●東棉卡加鄢金門同鄉會
受到馬尼拉金門同鄉會成立的鼓舞,卡加鄢金門同鄉會1998年成立,首任理事長是陳廷國,副理事長陳奇展。據陳廷國在訪談中指出,卡加鄢的金門人約有十五戶,共百餘人,彼此多有血緣關係,因此同鄉會組織並無章程,組織也並不繁複。東棉僑親中,以林敏瑙(林克凱之子)所屬的「林克凱父子有限公司」最具規模。祖籍後浦北門的林長庚,字鈞齡,清末即前往呂宋發展,以碾穀廠、土產、雜貨起家,建立了龐大的家族企業,其子林克凱繼承父業發揚光大,在東棉擁有開發公司、房屋公司、百貨廣場、米糧加工廠等事業,佔地三十平方公里,面積達金門島的五分之一。林克凱對菲華的社會、教育事業貢獻頗多,曾組織東棉中華商會,擔任會長,並捐資興建光華學校,任董事長。金門高中俗稱「白宮」的大禮堂,也是林克凱以父親之名捐資興建,命名為「鈞齡堂」。
《越南》
越南古稱「安南」,歷代均為中國藩屬,直至十九世紀中葉清法戰爭以後,成為法國殖民地。二戰期間遭日軍佔領,1945年日軍戰敗投降後,由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宣佈獨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則挾保大皇帝在西貢成立越南共和國,並展開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法軍戰敗撤出越南,經日內瓦會議,暫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北越由胡志明領導,稱越南民主共和國,南越則有吳廷琰於1955年發動政變取得政權,建立越南共和國。隨後由於美軍的介入,形成長達17年的「越南戰爭」。1973年四方簽訂「巴黎和約」,美軍撤出越南,1976年間南、北越統一,成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迄今。1986年執政的越南共產黨實施「革新開放」,向市場經濟靠攏。
根據金門縣志「華僑志」的記載,越南金門同鄉會約於1970年成立,倡議人包括盧天厚、李朝旺、李悅來、陳清越等。當年適逢金門正修建牧馬侯祠,旅越僑親不但慨然捐款,還在西貢同樣籌款興建牧馬侯祠作為同鄉會會館,供奉的牧馬侯夫婦神像則是由金門牧馬侯祠修建會在台灣雕塑,再由外交部透過駐越大使館運抵西貢供奉。時任駐越大使正是被稱為金門現代「恩主公」的胡璉。
金門旅越僑親以古寧頭與大嶝籍居多,瓊林、下坑、賢厝、古城等次之,熱心故鄉賑災興學或協助家鄉建設,頗有貢獻。裔僑人數約兩千人,大部分聚居在西貢、堤岸等處。
《台灣》
●中華世界金門總會
成立中華世界金門總會(THE WORLD KINMEN FEDERATION)的芻議,源於2010年8月份「國立金門大學」改制揭牌典禮,期待未來將以總會為核心,承辦「世界金門日」活動,並使之常態化。嗣後遂由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金門縣長李沃士、議長王再生,及府、會、鄉鎮公所、代表會,旅台同鄉會等共同發起,2011年4月26日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縣議長王再生當選首任理事長。
理監事成員包括,理事:王再生、李沃士、方天吉、林永輝、薛承泰、翁伸金、洪成發、周壽海、楊維居、蔡水游、唐麗輝、蔡西湖、洪若珊、石兆日、陳成勇、李再杭、陳昆第、盧志輝、林孫全、楊應雄、王秀玉、王碧珍、陳天成、洪資源、李增得、孫國欽、楊耀芸、呂瑞泰、李錫榮、李金振、陳清海、楊鎮浯、蔡金發、洪慶泉、許績堂。監事:黃獻平、李淑睿、李錫民、李秀荷、林德恭、黃景舜、戴德滿、王水彰、楊萬山、翁明祺、黃怡騰。
●中華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進會
成立於2010年7月17日,前身為「金門旅台中央機關軍公教人員聯誼會」。協會會員主要由中央機關之現任及退休(伍)、離職之金門籍軍公教人員為主。首任理事長為現任立法院總務處處長黃炳中。協會成立旨在結合中央機關金門籍軍公教鄉親的力量,服務金門旅台鄉親,促進鄉親互助、互勵,團結鄉親力量,並共同為建設金門而努力。其成員包括多名中央部會及直轄市政府高層官員。首屆理事:黃炳中、洪國興、張峰義、莊國祥、許秀能(新北市政府勞工局副局長)、許睿宏(教育部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副處長)、許乃欽(台北市政府衛生下水道工程處副處長)、王錦芬、許懷平、李偉人、王惠玲、許奮鬥、翁瑞美、許丕平、張鴻武。監事:莊鎮坤、李炳煇、李沛澄、蔡惠敏、吳慕農。常務理事:洪國興(前監察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處處長)、張峰義(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莊國祥(中選會選務處處長)、許丕平。莊鎮坤(行政院勞委會參事)為常務監事。秘書長李炳團。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
成立於1971年4月。發起人包括曾任金門縣長的陳玉堂、鄉賢楊水應等。首屆創會理事長陳玉堂。歷屆理事長尚包括楊水應(2~8屆),蔡天全(9屆),林朝文(10屆)。現任理事長王水衷(11屆~),聘楊水應、林朝文為榮譽理事長,副理事長吳文智、楊振銘、李綿鎮。同鄉會初期暫借陳玉堂於北市中華路經營之「金湖旅館」進行運作。後於楊水應任內,積極募款在環河北路購置會館。又在現任理事長王水衷任內高規格整修。第三屆第三次理監事會議決議發行鄉訊,自此定期發刊,聯繫鄉誼。曾於2004年至2009年三度發起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平日積極參與各項同鄉活動,熱心島內建設與公共事務。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
旅台鄉紳陳宗炯、張實芳、蔡蔭堂、許乃琛、張輝東、邱自泉、陳振東、李逢時、黃應夢、蕭清商、蔡聯銘等人,為凝聚力量替鄉親服務,1970年9月6日正式成立「臺北縣金門同鄉會」,2011年俟應台北縣升格,於4月16日經新北市政府核准,更名為「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歷屆理事長包括,創會第一屆理事長陳宗炯;第二屆張實芳;第三屆蔡聯銘;第四屆張維廉;第五屆陳明南;第六、七屆張邦育;第八、九屆張繼遠;第十、十一屆理事長黃獻平(現任)。該會於新北市鄉親人口較多之重要行政區均設有聯絡處,協助會務推展。會館原與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合署辦公,後有總幹事張輝東積極奔走,發起鄉親募捐購置會所。目前會員人數累計約四千餘人。該會設有「獎學金基金」,定期對優秀同鄉子弟發放。1982年發行「鄉訊」,並寄送海外。
●基隆市金門同鄉會
成立時間是2010年7月31日。發起登記時的會員人數有82人。首任理事長張礽成,是海三軍區退役榮民。首屆理監事成員包括,理事:張礽成、李國商、張峰悉、陳永在、王根陣、楊仁彰、許清義、林洪泉、楊恭祝、李金祺、吳良材等11人。監事:梁美秀、林火金、陳金標等3人。其中李國商、張峰悉為常務理事。常務監事梁美秀。
●宜蘭縣金門同鄉會
「人在蘭陽地,心繫金門情」。一群旅居宜蘭的金門人,在頭城國中退休教師李增河一年多的奔走聯繫下,2010年6月20日成立「宜蘭縣金門同鄉會」。第一次會員大會,選出李增河為理事長,台灣自來水公司宜蘭北區服務所主任李志強為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尚包括陳嘉元、林建志、吳克由;理事包括葉永松、陳克家、楊建忠、陳福星、蔡春生、李賢老;監事:林錦英、李月圓、張淑女,其中林錦英為常務監事。雖然草創,但宜蘭縣金門同鄉會不但出版了「金聲蘭語」會刊,設置「金聲蘭語」網站,還成立了金門故事館,希望藉此平台「傳播金門人的聲音,訴說蘭陽地的話語」。
●花蓮縣金門同鄉會
花蓮縣金門同鄉會的成立,緣於縣籍將領顏忠誠於1989年仲夏調任花東防衛司令部司令,盛情邀約花蓮鄉親團聚,並力促王壽宣成立「花蓮縣金門聯誼會」,以凝聚同鄉向心。2005年,時任縣長李炷烽率縣府人員抵花蓮業務觀摩,邀集花蓮鄉親聚餐,席間再次談及成立同鄉會事宜,同年10月展開籌備。經王壽宣、董志誠、林文棟、許乃潭、許燕權等多位同鄉積極聯絡奔走,2005年11月25日於花蓮市青葉餐廳舉行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理監事會議,推選王壽宣擔任創會理事長,許乃潭先生擔任總幹事。同年12月30日獲核准立案,正式成立。
●桃園縣金門同鄉會
成立於1978年10月22日,成立以來,秉持「聯絡家鄉情誼、維護鄉親權益、促進共同發展」宗旨,在歷任理事長及理監事支持下,為離鄉旅桃之鄉親提供服務。歷任理事長及總幹事芳名如下:第一、二屆理事長莊大松,總幹事何鵬舉。第三屆理事長張國泰,總幹事何鵬舉。第四屆理事長張贊續,總幹事林登濱。第五、六屆理事長林福財,總幹事林登濱。第七屆理事長陳國元,總幹事蔡文輝。第八屆理事長陳添丁,總幹事蔡文輝。第九屆理事長洪朱生,總幹事戴德滿。第十屆理事長楊榮煥,總幹事鄭和順。第十一屆理事長戴德滿,總幹事孫允理。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
長年旅居新竹的金門籍鄉親,包括多位當地金門籍台電員工及軍公教人員,有感於桃園以南、台中以北的地區,尚無金門鄉親同鄉會社,因而在每年的八二三砲戰紀念日聚會時,倡議成立同鄉會,推舉陳詩文等三十位鄉親發起,2011年9月3日正式成立。理事長王文稟、副理事長陳詩文、常務理事楊恭賜。理事陳天生、周以發、李素寬、蔡天力、洪朱碧、何和平、劉金民、顏章聖、何桂順。常務監事許維義。監事:黃昌仁、林福界、林章。
●台中市金門同鄉會
成立於1988年,創會理事長為莊水談。創會的首任總幹事許九如表示,籌辦同鄉會的緣起是一樁原籍尚義的金門女子因車禍身亡,為協助處理後事,方感旅外同鄉應先團結起來,有了組織才有力量,因此糾結眾多鄉親展開籌備。同鄉會歷任理事長還包括鄭根陣、沈炎平、黃吉瑜、李淑睿等。其中李淑睿是歷年來首位女性的同鄉會理事長。她在卸任後當選為第十一屆「台中市旅中同鄉聯合會」理事長,仍在同鄉會領域繼續為鄉親服務。其子聶政偉也獲派為縣府中區服務處主任。現任理事長為周壽海,副理事為李增銘、鄭允全,總幹事為黃玉琍,副總幹事為陳宗西。
●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
原名「台中縣金門同鄉會」,係於1988年元月間,由謝金廈、洪振超、謝天球、林 等、程水木、洪足水、楊誠康、蔡天註、謝慶雨、洪允心、謝世界、林水來、謝金爵、謝進興、黃太平等鄉賢共同發起,成立籌備會,幾經多次會議,同年6月12日召開成立大會,選舉謝金廈為創會理事長,並蟬聯第二屆。歷屆理事長包括第三、第四屆謝和平,第五、第六屆林水來,第七、第八屆洪允心,第九、第十屆洪慈旭,第十一、第十二屆(本屆)洪資源。同鄉會原無會所,經理事長洪資源向縣府爭取,獲時任縣長李炷烽、議員李沃士(現任縣長)支持,2009年向縣府租用縣產,權充會館暨中區同鄉會聯合辦公室使用,2011年3月27日『臺中金門會館』正式啟用。同鄉會並設有全球服務網站。後因台中市、縣合併、升格,經會員大會通過正式更名為「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
●台南市金門同鄉會
1992年11月25日由旅居台南鄉紳張鴻圖等35人共同發起,董振茂擔任籌備會主任委員,委員計有陳天壽等17人,1993年7月18日正式成立。主要宗旨在加強旅居台南市之金門縣同鄉聯繫,敦睦鄉誼,增進公益,同時,聚集鄉親之力量,回饋鄉梓。歷任理事長包括董振茂、吳恒遷、李金振、林允生、林建宇、王泉尚等,會員四百多人。包括現任縣長李沃士、國立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均為創始會員。
●台南縣金門同鄉會
早期在台南的金門鄉親為軍眷較多,居住眷村,隨工商業發展與金門社會結構改變,金門鄉親逐漸往永康附近聚居。新營市鄉賢陳德豪,為促進鄉親聯繫、謀求鄉親團結合作,倡議成立同鄉會,於1991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陳德豪為首屆創會並連任第二屆理事長。第三屆理事長為洪木華。第四、第五屆理事長為葉長春。第六屆理事長洪永成。現台南縣內金門鄉親約計三千多人,多數集中於永康市區與附近鄉鎮。
●高雄市金門同鄉會
1972年4月9日成立,早年為搭乘軍艦往返高雄、金門兩地的鄉親提供住宿,協助搬運行李,安排搭乘火車,服務精神有口皆碑。因草創之初經費拮据,會址所在地土地產權屬國有財產局,僅地上物屬同鄉會資產,而同鄉會主要成員以軍公教人員,以及做小工、經營小企業者為主,會員散居各處,因此自成立以來30年餘,不曾收取任何會費,經費來源端賴理監事成員及熱心公益鄉親捐輸。經多年來用心經營,頗具績效。現任理事長翁明祺。副理事長張繼立、呂德育、許駿英。總幹事翁維麟。
●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
即原來的「高雄縣金門同鄉會」。成立於1988年10月份。後因2010年高雄縣、市整編合併為大高雄市,為避免名稱重疊,2011年2月13日經理、監事會議通過,更名為「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首任與第二屆理事長謝經歷。第三、第四屆理事長黃康成。第五、第六屆理事長楊維居。第七屆理事長鄭永群。第八屆理事長再由楊維居出任。該會原無固定會所,第三屆理事長黃康成曾耗資600萬元購買房舍,免費供同鄉會使用6年。第五屆理事長楊維居亦免費提供處所,增闢會議室一間,作為會址、會議之用,同時取得理監事共識後,撙節會務經費90餘萬元,加上鄉親認捐及縣府補助,終於在2005年購置永久性會所。高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會務運作良好,長期協助各項政務推展,屢獲各級政府肯定。目前同鄉會會員人數已達858人。
●屏東縣屏東市金門同鄉會
鑒於台灣有17個縣、市均先後成立旅台金門同鄉會,唯屏東縣市尚未成立,為促進鄉親之聯繫、謀求鄉親團結合作,遂有三十多位設籍屏東縣市的金門人共同發起,2010年10月8日在屏東市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籌備委員陳禮智、呂柳平、林松柏、林文泰、劉文德、陳應新、楊忠永、楊恭淼、王成興,共同推舉陳禮智任籌備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楊忠永任執行秘書,林文泰任祕書兼會計。2010年12月18日舉行成立大會,選舉陳禮智、王成興、林松柏、蔡志德、黃淑貞、盧月金、吳安慰、劉文德、陳建南擔任理事;楊恭淼、陳應新、許鄭寶華任監事,並由楊恭淼任常務監事。陳禮智當選創會理事長,同時敦請鄭永富擔任榮譽理事長,聘呂柳平任副理事長,榮譽創會會長楊忠永兼任總幹事,林文泰為副總幹事兼會計,榮譽理事王先覺等。同鄉會為聯繫鄉誼,並由王成興理事建構部落格,服務鄉親。
●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
1991年6月,由洪允典、林鴻圖、旅居汶萊僑領洪德星等多位烈嶼鄉親發起,於1992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1997年2月份籌資購置會館,會址設於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517號3樓。1997年10月12日會館落成啟用,並於1998年元月9日登記為社團法人組織。近二十年來,協會在歷任會長洪允典、吳圭潤、洪肇輝、吳奎新、林鴻圖、林永輝與現任會長孫國欽的領導下,對旅臺、海外鄉親盡其所能的提供訊息、連絡鄉誼、急難救助與相關必要協助。2001年7月1日發行《烈嶼協會會刊》,每年出刊一至二期。2009年8月成立台中服務處,由台中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洪慈旭兼任處長。9月成立桃園縣服務處,張坤義任處長。2011年2月19日在廈門文灶區成立服務分處。在所有同鄉會組織中,第一個將觸角伸向對岸。
●桃園縣金烈鄉親公共事務協會
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一個非正式同鄉聯誼組織:「桃園縣金門鄉親聯誼會」。在此基礎上,由金門縣政顧問李寧源與楊德和領銜,加上歐陽楠、林長才、蔡水雹、林長淞、方珠玉、李國贊、李漢亮、李錫益等人共同發起,於2011年8月14日正式成立。10月9日理事長及理監事宣示就職。首任理事長李寧源。副理事長楊德和、蔡水雹。常務理事李錫益、范天佑。理事:翁世章、歐陽楠、林麗芬、李漢亮、王金灶、蔡其庸、洪素珍、楊國安、林博學、楊建雲。常務監事張雲弓。監事:吳金國、許績興、洪國賢、王毓麟。秘書長林長才、副秘書長林顯財、方珠玉。執行長陳松堅、副執行長林長淞。財務長李碧玉。
●中華民國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
原名「金門後湖旅台許氏宗親聯誼會」,1981年秋展開籌備,發起人包括許氏宗長許乃珍、許丕華、許朝昌、許全金、許朝厚、許乃紅、許丕謀等,由許丕平擔任召集人,1983年在立院康園餐廳舉辦籌備會議,決議自1984年起,凡辦理珠浦許氏宗親會遙祭歷代祖妣大典暨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元祖祭典,均以會元祖祭日農曆六月十五日為基準,擇假日辦理之。嗣後並參加全國許氏宗親會以及世界許氏宗親會懇親會、世界昭倫總會、世界烈山五姓宗親會等各項活動。由於活動頻繁且業務繁多,經籌備委員會議定章程,決定以金門旅台許氏宗親為會員,結合金門11村落許氏旅台宗親,自組「中華民國珠浦許氏宗親會」,2008年7月召開會員成立大會,選舉第一屆理監事及理事長,由許清安當選創會理事長,並連任第二屆。現有會員戶數348戶,近期並籌備至台中、高雄、金門等地區設置服務處,擴大旅台宗親服務。
●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
2011年2月初,由在立法院服務的翁瑞美發起籌設,經翁漢文、翁天助、翁泉團、翁國防等人四處奔走聯繫, 2011年9月18日在新北市成立。首任理事長翁在龍。常務理事:翁瑞美、翁國防、翁福成、翁明旺、翁文濤、翁炳贊、翁自清、翁泉團、翁國林、翁漢文。監事長翁天助。常務監事:翁永回、翁炎輝。翁在龍是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材料博士,現為亞太文教機構負責人、錦銳設計公司總經理、翰伸出版社總經理、美國亞特蘭大學台灣辦事處執行長,也是大同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企劃組長,事業有成。
●中華民國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
該會原名「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近代古寧頭李氏宗親受古寧頭、八二三等戰役波及,紛遷往台灣,多聚居於三重地區謀生,為紓解鄉愁、聯繫鄉誼及相互關照,1976年由李水呼,李皆得,李文團,李水攀等發起組織宗親聯誼餐會,1978年農曆十月初十舉辦第一次聯誼餐會,爾後並訂每年此日祭祖吃頭日,紀念五山聖祖,1994年以「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為名,正式成立組織,並選舉第一屆理監事幹部,由李水占擔任首任理事長,其間購置房產為會址及祖厝。2005年更名為「中華民國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2005年10月舉行成立大會,推舉李國贊先生擔任首屆任理事長。該會定期籌發清寒獎助學金提攜優良學子,協助、關懷公共事務,定期出版會刊,近年來並結合各縣市同鄉會成立宜蘭、台中服務處,正積極籌設高雄服務處。目前會員人數三千多人。本屆(第二屆)理事長李增得,榮譽理事長李水占、李國贊,副理事長李增通、李金汀,秘書長李再興,副秘書長李文福。
●中華金門同鄉會
籌組「中華金門同鄉會」之構思,主要是認為目前台灣所有金門同鄉組織,會務範圍侷限於地方性、區域性或宗親性,台北縣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即於第三屆「世界金門日」中發言,呼籲籌組『世界金門同鄉會』。因此以黃獻平、張群釗(東光船運總經理)、黃平璋(怡盛集團總裁)、黃昭贊(潔之方公司董事長)、楊榮煥(桃園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蔡榮根(北縣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鄭金國(中原土木系系主任兼所長)等七人為主要發起人,2009年期間即展開籌備,2010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首屆創會理事長是陳永東。常務理事:張群釗、黃平璋、黃昭贊、楊榮煥。理事:何國傑、吳政謀、洪國興、陳世昌、張輝明、黃重慶、黃長發、吳登峻、林文棟、張雲欽。常務監事:黃獻平。監事:葉華鏞、張忠吉、許乃權、鄭秀貞。同時聘張邦育為名譽理事長,王水彰、張人傑、翁明志為顧問。
《大陸》
●金門同胞聯誼會
根據福建金胞聯的簡介,大陸福建省現有近萬名的金門籍同胞,絕大多數聚集在福、廈、漳、泉四個城市。1985年12月,大陸福建省金門同胞在福州召開第一次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章程》,宣告成立「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推選顏西嶽為第一屆會長,林彥群、許文辛、林應望、王家驊為副會長,陳毅中為秘書長。
二十多年來,顏西嶽共連任三屆會長,第四、第五屆會長分別由林幼芳、許文辛擔任。2002年7月在泉州召開的第十一次代表會議,選舉陳慶元為第六屆會長,李添吉、許永惠、顏達成、黃建業、方友德為副會長。
福建省金胞聯成立後,福州、廈門、漳州、泉州四個市,以及永春、同安兩個縣也相繼成立當地的金門同胞聯誼會。廈門市行政區重新調整規劃時,同安縣被劃分為同安、翔安兩個行政區,原「同安縣金門同胞聯誼會」相應變更為「同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2005年9月則成立新的「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
在大陸各省、市、區之中,只有福建一個省有金門同胞聯誼會組織,屬省一級人民群眾團體,負責統籌計畫、組織與協調全省性聯誼事務,融合、依託福、廈、漳、泉和永春、同安、翔安各個金門同胞聯誼會共同協作開展全局性聯誼工作。1987年並創辦《金門鄉誼》報刊,原為季刊, 2003年起改為雙月刊,通過報導鄉情傳遞鄉訊,加強聯繫、加強溝通、增進鄉誼。
根據金胞聯的統計,大陸地區的金門鄉親,先後有兩名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五名鄉親被聘任為全國政協委員;七名鄉親當選為福建省人大代表,五名鄉親被聘任為福建省政協委員;還有不少鄉親當選或被聘任為各有關市、縣、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另外,透過金胞聯的協助,促成了小三通啟動第一年,91名老年金胞與相關人員直航返鄉訪親祭祖,打破兩岸隔絕半個世紀不相往來的局面,實現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破冰之旅」。
翔安地區由於金門同胞人數較為集中,約有3000人,2008年的第三屆世界金門日還特別移地翔安舉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