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823砲戰55週年全國徵文比賽)和平的精神─反思﹑緬懷823

發布日期:
作者: 大專組第二名徐慧筑。
點閱率:1,349

 八月尾末的那天傍晚,一如往日,村民們坐在家門前輕搖涼扇話家常,辛勤一天的疲勞在涼風吹拂下微微紓緩。忽然間,天空艷紅火光乍現,一枚又一枚的砲彈張牙舞爪地呼嘯撲來。驚慌的島民四處竄逃,卻仍躲不過鋪天蓋地的炸彈。轟炸持續了八十五分鐘,不長,卻已是許多人的一輩子。金門淪為人間煉獄,人民何辜,戰火無情。
 這是繼一九四九年以後,台灣和大陸爆發第二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大陸無預期的猛烈攻擊使得國軍措手不及,折損眾多部將。所幸台灣本島立刻派遣軍力補給救援,美國也伸出援手協助台灣防禦。不過,即使戰況危急,台灣的當局領導人始終沒有動用核武,因為考量發射核彈制敵的後果,造成更多百姓受害;也沒有屈服於各方壓力而放棄金門、馬祖,力圖以外交手段以及優秀的作戰人才迫使大陸放棄武攻。
 海潮聲依舊,就像曾經護衛過我們的英靈,正低低絮語要我們別忘記八二三砲戰的教訓,繼續堅毅的守衛先人拚死留下來的家國。經過八二三砲戰後,台灣當局轉而著手改善本島各項建設發展與制度,大陸當局開始明白發動戰爭最有可能導致的還是兩敗俱傷。若當初兩岸能理性對談,建立溝通平台,會不會就能避免令人心碎的死傷呢?
 大陸領導人的輕率動武,不僅造成雙方軍民的傷亡,最後淪為形式的「單打雙停」也使得資源被無謂的消耗。無論哪一方最終獲得勝利的戰果,上戰場的父親或許再也回不來看看孩子了,在後方支援的家人在砲擊中可能受到無法復原的重傷,只能戰戰兢兢地過著時時受驚的生活。在戰役中每條消逝的性命,都代表其家庭將留下無可抹滅的傷痕。人死不能復生,哀痛在每每回憶起八二三砲戰的家屬心中永存。
 距離發生八二三砲戰的時間,已經過了五十五年。對我們這些從未上過戰場的莘莘學子來說,老一輩深深刻刻在腦海裡從來不曾忘卻的回憶,隨著老人生命的凋零逐漸模糊。身為後輩的我們只能從當年留下來的資料,依稀遙想戰場的慘烈,以及國軍英勇作戰的身姿,用肉身保住了台灣本島的第一線防護。相信那些衝上前線奮勇抗敵的國軍們,在生死交關的當口下,心底唯一的信念一定是保護後方的家人、保護他們所愛的國家。而幾十年過去,這一代的我們承蒙前輩以生命換取的恩澤,過著安定的生活,從沒體會過直接暴露在戰火下的恐懼。但是,這並不表示日後直至子孫都再也與戰爭毫無關聯。我們仍須擔負著一項很重要的使命│讓生活在這一塊土地上的人理解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與和平的重要性。就如同現今正在承澤先祖精神的我們。
 人民何辜,戰火無情。擦拭淚水,放下傷痛,才能體悟和平的真諦。進而以柔軟但不辱國的靈活手段,解決臺海衝突,勇敢地守護台灣,我們的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