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心彙集‧光耀金門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將於12月10日及11日慶祝成立70週年紀念晚宴會,一連兩天各筵開100席,邀請海內外鄉親參與,海外嘉賓包括來自故鄉金門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台灣本島金門同鄉會、新加坡及印尼鄉親會。
雪蘭莪金門會館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表示,飲水思源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了不平凡的70個春秋,會務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在歷屆主席和理事竭誠合作,同心同德,關心桑梓,開展了大量工作。維繫巴生同鄉情誼,支持家鄉經濟教育建設,凝聚鄉親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果。藉此機會,我謹向多年來為開拓會務而作出無私奉獻的理事和鄉長,致以崇高的敬意。」
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深信,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會務在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下,承先啟後,薪火相傳,必將不斷發展,與時俱進!
帶領鄉親迎新時代
另一方面,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70載,翻閱歷史,金門人經歷了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到南洋,先輩期望落葉歸根,但最後落地生根及扎根在馬來西亞。
「在金門會館這屋簷下,我們照顧同鄉,為同鄉謀福利,著重子弟教育,持續推廣和保護金門文化,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金門後裔記得我們的根。金門是我們的家鄉,而馬來西亞是我們生於廝長於廝的地方。」
他說,先輩努力奮鬥及謙虛學習的拚搏精神,是金門後裔必須學習的,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已經與昔日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面對各種挑戰和競爭,我們必須牢記先輩「拚搏精神」這盞明燈。
「走過70載,我們將迎向百年,期望金門會館持續強化組織,與時俱進,重點培育接班人,關注子弟教育,繼續照顧鄉親福利。同時也隨著世界局勢的改變,與世界各地的金門人,尤其是金門家鄉,保持密切的聯繫,除了促進鄉誼,也引領鄉親和世界接軌。」
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一直努力不懈汲取傳統的菁華,善於運用現代觀念,我們相信這可以讓鄉誼結合,匯成一股充滿堅毅、智慧的力量,繼續打開金門人的新局。
「走過金彩七十,我會館適逢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經濟區域化、全球網絡化與數碼化的時代,我會館必將承先啟後,除了繼續注重與祖鄉的聯繫及金門子弟的教育外,更將更進一步拉近與海外鄉親在經貿文教領域的聯繫,從而希望能搭建出一個屬於全球金門人的網絡,走入金門鄉親無疆界的新時代。」
巴生擁有4萬金門人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今年欣逢成立70週年,金門鄉民南來巴生,比福建其他城鎮的人遷徙雪蘭莪還要早。
巴生是馬來西亞金門人最集中的一個城市,全國估計有超過十萬的金門人,而其中過半聚居在此。雪蘭莪金門會館創辦至今七十年,一直是團結巴生金門人力量的重要平台,而最值得會館驕傲的是鄉親對會館和故鄉那股情深意重的愛護。
最早來到巴生的金門人是1820至1830年清道光年間的古寧頭人李煌,操舟為業。李煌因為購買軍需品供應給蘇丹並協助平亂,蘇丹因此授予勳章。他也是首位榮獲雪蘭莪蘇丹功勳的金門華人。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金門鄉人南遷巴生日眾,從事各行業,為巴生的發展作出貢獻。1937年,金門淪陷日寇手中,鄉人紛紛南來避難。巴生鄉親同感國破家毀之痛,一方面響應籌賑,一方面安撫避難鄉人,便有了倡組會館之意,以達到敦睦鄉誼,團結鄉親,互通資訊及互相關懷的作用。
日軍在1941年12月入侵馬來亞、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這一段時期,金門鄉人蒙受戰亂之苦。二戰後,在一批熱心鄉會的鄉賢努力下,雪蘭莪金門會館正式於1946年成立。並於1947年,創辦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
1953年,先賢陳金盃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古打律16至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成義舉,成就今日舊會所。1990年代會館計劃購買地段建築新會所大廈,1998年會館新大廈動工,並於2001年12月20日落成,同年也慶祝本會成立55週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