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2018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題演講與研討會論文摘要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益源。
點閱率:13,031
字型大小:

11月17日金門場第一天之摘要
主題演講
林明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建構地方學的一些思考││以彰化學與金門學的對照為例〉
 1977年,臺灣掀起一場鄉土文學論戰,針對過度西化現象進行批判與反思。1980年代,後殖民思潮蔚為趨勢,主體意識逐漸浮現,引起一些學者諦視在地人文,積極搶救瀕臨滅絕的民俗藝術。臺灣解嚴(1987),各縣市政府紛紛提出文化策略,以凸顯其區域特色。於是,金門學、宜蘭學、南瀛學、彰化學……相繼推出,成為顯學。
 本文特別列舉彰化學與金門學,對照分析,一窺其建構地方學的用心。前者從1970年代迄今,仍在進行的文化工程,範疇涵蓋宗教、歷史、地理、民俗、文學、傳統建築、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美術與飲食文化等面向,相當程度詮釋了彰化三百多年來,豐饒多元的文化資產底蘊;後者於1996年推出《金門學叢刊》,為金門學發聲,五年之間出版了三十冊專著,論述面向包括宗教、歲時節慶、生命禮俗、聚落族群、文學、戰爭等。2006年,金門縣文化局委託學界舉辦兩年一次的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至2016年共有六屆,論文與專題演講124篇,涉及的面向包括歷史、信仰、文學藝術、聚落家族、經濟、軍事、僑民等,既開拓國際視野,也深化論述,為地方學注入新血。
 個人覺得,為尋找地方學的永續經營,將資源回饋地方,並轉化為社區總體營造的活力,以彰顯地方學的積極意義,是值得思考的議題。
研討會論文(10篇)
1.徐威雄(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外文系高級講師):〈楊忠禮與興華中學〉
楊忠禮祖籍金門,馬來西亞當代企業家與巨商,為海外華人白手起家的典型,更是海外金門人的典範。然而與其他殷商較為不同的,是楊忠禮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深密淵源,尤其與巴生興華中學的關係,更是極為特殊。楊忠禮在當學生的時期,就參與了興華的創辨,成為創校人之一;畢業之後,長年參加校友會與董事會,積極參與母校的發展。尤其在生命最後十二年,更以創校人的身分接任興華董事長,並將母校推向高峰,成為全馬數一數二的中學,為大馬華教史的美談。本研究將全面疏理楊忠禮與興華的特殊因素,及其教育理念與實踐,藉此亦可窺探海外華商與華文教育的關係。
2.高瑞新(國立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多元文化接受度影響因素之研究-金大學生與金門外籍配偶之認知差距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討金門大學學生對外籍配偶(包括中國大陸)的多元文化接受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以及大學生與外籍配偶在本研究變項上的認知差距。為達本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問卷方式獲得金大學生與外籍配偶之研究資料,並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階層迴歸分析進行統計,研究發現如下:首先,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對外籍配偶的刻板印象是正面的。此外,金大學生對外籍配偶的多元文化接受度也很高。然而,藉由對金大學生與外籍配偶之認知差異分析,本研究發現除偏見外,兩者對其他變項的認知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性,且大學生的認知程度高於外籍配偶。其次,關於接觸經驗,只有直接接觸才會對外籍配偶的社會距離產生重大影響。第三,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刻板印象和偏見對其社會距離有顯著影響的假設。再者,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外籍配偶的刻板印象、偏見和社會距離對其多元文化的接受度具有積極的重要影響。透過本研究發現,期望能幫助讀者正確認識多元文化的意涵,幫助金門民眾改善其對外籍配偶之刻板印象、偏見和社會距離,以促進金門成為真正的多元文化社會。
3.紀博棟(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兩岸主政者更替與金門小三通入出境人數變化之分析〉
兩岸主政者對兩岸關係發展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因此主政者更替,可能影響兩岸有關政策之擬定。其中,兩岸交流是否可能受影響,是非常值得觀察之研究主題。而金門小三通往來是觀察兩岸經貿等交流變化之一種特殊重要指標。因此,本論文在實證研究途徑下,採統計數據與圖形等有關分析研究方法,探討兩岸主政者更替期間(馬英九前總統與蔡英文總統、胡錦濤前主席與習近平主席,以及胡錦濤前總書記與習近平總書記),金門小三通中入出境人數之各項數據變化。主要研究發現為無論是臺灣主政者總統、中國大陸主政者國家主席與中國大陸主政者黨總書記上,根據有關統計數據與時間序列變化圖等分析,基本上皆沒有明顯出現向上或向下變化之轉折趨勢。此可能顯示在複雜兩岸關係發展中,金門與中國大陸持續穩定交流,金門堅守穩定和平之特殊重要性。綜合而言,金門小三通在本論文所探討研究期間之兩岸經貿等交流仍屬正常發展。此研究結果對於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與金門政經發展提供幫助。
4.閻亞寧、簡雪玲(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金門聚落保存呈現的價值〉
金門於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百餘處的傳統聚落建築群及其承載的生活型態,是一項活的文化遺產十分珍貴。近年政府與民眾合作,積極推動了各項聚落保存工作,目前仍持續進行中。
 本文以金門聚落保存的歷史進程為背景,探討基於聚落價值評估與加值呈現的保存政策,在金門的執行機制,從而提出檢討與建議以為總結。
5.曾逸仁(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清代金門書法名家呂世宜古厝的歷史與保存〉
呂世宜號西村,金門西村人,為清代臺閩書法名人,一生的黃金歲月盡奉獻在臺灣之書法藝文教育,被奉為金石、碑帖及書法宗師。
金門縣定古蹟東村呂世宜古厝位於金湖鎮東村聚落,為呂世宜之故里宅邸,推論為呂世宜之祖厝,興建時間至少早於清乾隆(1735-1795)中葉之前。建築內大門上方道光年間「文魁」木匾,至今仍保留,頗具歷史意義。古厝兩百餘年來一直為呂氏族人居住,20世紀初期,居住於本棟之呂明寬家族,其子呂炳坤、呂俊坤下南洋新加坡,並匯款回鄉,而後該家族遷居新加坡,此宅為族親使用至公元2000年左右而閒置至今。
呂世宜古厝為一落四櫸頭民居,空間格局、構造與材料僅為金門常見的民居建築,未有精美石材、木雕與建築裝飾,然從既存構造材料仍為清代中葉原物,將明證該年代金門民居的發展特色。20世紀初期呂明寬家族所遺留的大量僑批,則見證了金門民眾落番、僑匯的歷史。
本研究擬藉由呂世宜古厝的歷史與建築,探析金門書法名家呂世宜在臺閩與金門間的歷史與影響。從名人的文藝成就至鄉族以其為貴,分析古厝做為一名人的歷史影響而進行建築保存的思維邏輯,並從金門落番的大歷史中探究此類建築的生命史及其建築遺產的保存發展脈絡。
6.黎光長(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文學系系主任):〈陳長慶先生的短篇小說及其越譯問題〉
「陳長慶,金門碧山人,為金門鄉土文學作家。1966年第一篇散文見於《正氣中華日報‧正氣副刊》,在1974年至1995年間曾停筆20餘年,期間專心經營『長春書店』,1996年復出,2009年證實罹患血癌至今未癒,但仍不減其對寫作之熱情……。」至今他的作品可謂是受到臺灣讀者的歡迎,但對越南讀者還比較陌生,因此透過陳益源教授的橋樑,其作品在越南第一次翻譯與出版。
 本文初步探討了陳長慶先生的短篇小說的內容和藝術問題。重點探索他的短篇小說中描述生活的某些方面,以及作品的藝術表現方式。同時,本論文從文化和翻譯的角度來探索將陳先生的作品在越南翻譯的若干問題。
7.阮黃燕(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東方學系講師):〈創傷的記憶││金門與越南文學戰後書寫之比較:以臺灣陳長慶和越南保寧作品為例〉
金門與越南,這兩個都曾經被戰爭砲火蹂躪過的地方,為兩地戰後文學提供許多創作的素材。陳長慶是金門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保寧也是越南改革開放後文學的著名作者。因此,本文以陳長慶和保寧兩位小說家的戰後小說為研究文本,試圖對二家的小說基點、表現手法、敘述結構、小說技巧等進行比較和分析。初步的比較成果發現,儘管兩位小說家的作品在內容和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其歷史關懷、人性思索、嚮往和平以及對原鄉土地的熱愛是極為近似的。
8.石曉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文學與電影中的「特約茶室」││《軍中樂園》的身體展演與空間想像〉
2014年上映的電影《軍中樂園》為鈕承澤所導演作品,以金門沙美東蕭村洋樓為主要場景,並將時間設定於八二三砲戰結束後十一年的1969年,以此鋪衍金門特約茶室中的愛恨情仇。電影部分取材來自葉祥曦以陸軍第二軍團鳳山特約茶室為本的〈軍中樂園祕史〉一文,伴隨的相關文字結集則有彭雁筠《軍中樂園》(臺北:時報出版,2014年)一書。
本文意在探討軍中樂園做為一剝削女體、侵佔女體的場域;軍隊做為一規訓男體、鍛鍊男體的特殊空間,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如何被呈顯?其中身體的被踐踏與反踐踏,又如何形成影片的敘事張力?除此之外,在影片公開放映後,金門籍作家陳長慶亦曾撰就〈虛實之間的差異││「軍中樂園」的時代背景及原貌〉一文,駁斥影片中「受刑人」及「未成年」身分的悖離史實,凡此爭議亦體現出《軍中樂園》電影塑造身體奇觀的商業考量。論文欲由此論述《軍中樂園》電影與相關文字所呈顯身體展演的諸種爭議性。
9.游文福、楊惠玲(國立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金門之語言與文化互動舉隅〉
 過去從歷史、社會的角度去詮釋金門的文化現象,本文則以金門為考察對象,從語言的角度切入,探討這些文化現象與語言之間的互動。本研究顯示:一個地方的文化,包括其歷史、政治、人文思想會在語言裡留下印記,尤其是詞彙;另方面,語言也會影響文化,人們可藉由具有諧音作用的圖像與文字去創造物質文化。就漢語而言,文化對語言的影響總是體現在詞彙上,而語言對文化的影響則總是體現在語音和文字上。
10.陳書毅(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師):〈寨子房:金門新式合院的設計研究〉
金門的傳統合院建築受到歷史的驅動下,濃縮了閩南和僑鄉等文化因子,然而在現代化的傳遞過程中,已然發生幾波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營建的風氣。可以理解在地方住宅的樣式選擇上,從閩南合院與洋樓的混合、加入鋼筋混凝土仿木構和加強磚造的結構性變化,使得金門縣政府提供之標準圖和國民住宅、鄉村新住宅、販厝、農舍等類型的多數生產均受到引導和制約,甚至在近二十年內產生以翹脊、斜屋頂和外廊等簡化特徵,做為現代金門建築風貌規範的片段表徵。
住居的型態往往取決於其背後整個歷史、社會涵構的推動力量。可惜的是,金門民眾長期倚賴臺灣都市集居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以及營建方法,呈現對於住居喜好上的依賴性格,業主與建築師均缺乏地方小住宅的自明性探討。本研究即透過地方歷史的爬梳和理解,做為一個階段性的住居形式的類型轉化,並提出以成功(陳坑)新型態的實驗住宅案例,以做為金門小型住宅的設計研究芻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