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烽火下建設金門 胡璉展現「出將入相」的治理長才

發布日期:
作者: 宋秉忠。
點閱率:12,314
字型大小:

今年6月22日是國軍一級上將、前金防部司令官胡璉逝世四十二周年。胡璉在石牌及古寧頭兩場戰役中挽救中華民國國祚,被敵人所畏懼,是黃埔最優秀的將領;而且,胡璉兩次接掌金防部及金門的戰地政務,不但穩住前線局勢,同時建設金門成為「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的三民主義模範縣,成為兩岸治理的典範,更是展現出胡璉「出將入相」的治理長才。
談到胡璉的戰功,除了石牌保衛戰外,金門人最熟知的就是1949年10月25日至27日的古寧頭戰役,而今年正是古寧頭戰役七十周年。
軍人都知道:乘勝追擊易,反敗為勝難,而胡璉就是反敗為勝的典型。1949年1月在徐蚌會戰中全軍覆沒的十二兵團,當年5月在胡璉的組織下,於江西徵兵重建;歷史上,有不少重新恢復番號的部隊,但卻沒有一個恢復榮譽,原因很簡單,骨幹全失、精神不再,但十二兵團卻是少數例外。就在成軍後5個月古寧頭戰役中,十二兵團和友軍協同全殲進犯共軍,一雪前恥。
由胡璉重新組建的12兵團在當年國防部的補給名單上,僅有2個軍,但實際上卻有3個軍的兵力,在古寧頭大戰前,胡璉調了所屬18軍增援金門,讓共軍錯估金門當時防守兵力,倉促發動登陸戰並因此慘敗。
十二兵團軍事政治學校(怒潮學校)校友會理事長梁懷茂指出,隨便調動部隊在當時是有殺頭的可能,但胡璉卻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事後證明,由於國防部已遭共諜滲透,所有按計畫行動的國軍將領不是被殺就是被俘,而胡璉卻因不按計畫行事而屢次逃過伏擊並取勝。
還有,胡璉在八二三砲戰中逃過一劫,有人說是「幸運」,但酷愛史學的胡璉常說,人類史實為戰爭史,而「史中自有練兵治軍之道」;他從硫磺島戰史、從「隋唐演義」的裴元慶感悟到「能打不如能挨」、「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的道理;在古寧頭戰役後,胡璉全力推動金門的工事地下化,因此當共軍砲彈第一次沒打中他時,他立即就逃到地下坑道,才能逃過一劫。
值得一提的,古寧頭戰役的勝利,江西人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原來胡璉奉命在浙閩贛徵兵,但浙閩兩地的首長都拒絕配合,只有擔任江西省長的方天,因為是胡璉在十八軍的老長官,才支持他的徵兵計畫。
由於時間緊迫,胡璉未按正式徵兵程序,而是參考唐代府兵制實施「一甲一兵」的辦法,也就是每甲12戶共推一男丁當兵,而未出丁的11家則共助入伍的家屬。結果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裡,就重建了十二兵團。
十二兵團能在江西南部順利徵兵,這是因為當地不少地區曾被共軍占領過,由於見過中共土改的殘忍作風,很多人因此加入胡璉部隊。十八軍在古寧頭戰役擔任最後總攻,雖然全殲共軍,但自身傷亡也相當慘重。像「江西文獻」總編輯李隆昌曾聽金門當地人說,在古寧頭陣亡的國軍中,江西人占六到七成。因此,在保衛金門的戰鬥中,江西老鄉貢獻最大,犧牲也最大。
古寧頭戰役後,金門軍民傷亡慘重,房舍大都被毀,加上疫病橫行;有人形容當年的金門是「四缺之島」:缺水、缺糧、缺路、缺樹;然而胡璉愛民恤民、仁懷在抱,幾年之間規畫建設:植樹造林、發展教育、興修水利、開闢公路、厚植經濟,徹底改變金門人的命運,遺澤歷久不衰,因此金門人尊他為「現代恩主公」。
而胡璉治理金門、籌措錢糧,最有創意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的「高粱換大米」政策,既解決軍需,也讓老百姓能吃上白米飯,而釀造出的高粱酒,現在已是海內外聞名,成為金門最重要的財政收入。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