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110年慶祝祖父母節(樂齡心‧祖孫情)作文比賽優勝作品高中職組第一名/金門高中─摯愛
窗外突如其來的聲響來自一群夜不歸宿的飆車族,一輛輛被精心改裝過的機車穿梭於深夜無人的街道,刺眼的光線隨著呼嘯而過的噪音漸漸歇下,原以為嘈雜後迎來的會是一室闃黑與寧謐,但房門半掩,隱隱約約從外頭滲入一絲微光,我起身朝門外探頭張望,暖黃的燈光在墨色的廊道間暈開,我知道那是佛廳裡的光。阿嬤還沒睡。
煙霧裊裊,薰香騰騰,婉約縹緲的香煙繚繞於偌大的佛廳裡,漸次模糊了神龕後神像的臉,兩旁赭紅色的燭光透著光亮,穿越煙塵的縫隙,被篩入我的瞳仁,時間彷彿凝結於此,散發著詭譎又神秘的色彩。打從有記憶以來,佛廳一直帶給我歲月悠遠、整潔明亮的印象,雖然總是煙霧繚繞,但阿嬤會在閒暇之餘,將佛廳徹頭徹尾地打掃過一遍,盡其所能去保存原本的樣子。此時已是深夜,其他房間早已漆黑,唯有佛廳燈火通明,每每阿嬤睡不著的時候,總會出現在佛廳裡,在這一片寂寥之中,這麼一個佝僂的背影,布滿歲月刻蝕的雙手合十,弓起的背脊呈現出一種怪異的弧度,背影飽經風霜,頭上頂著片片暴雨前的亂雲,我卻依稀能感受到那雙放光的眼睛,像是出現了極光。她喃喃唸禱些甚麼,我聽不見。
自有印象以來,每每只要是逢年過節或是先祖忌辰,佛廳總是瀰漫著濃濃的白煙,在阿嬤的帶領下,家人們各個手執線香,虔誠地敬天、奉神、祭祖先,還有像是拜天公、觀世音和媽祖婆等等仙佛的聖誕,年幼的我個頭還小,大概只比前方放著供品的桌子還高一點吧,當時的我尚未明白拜拜的意義,只是看著大人們的動作依樣畫葫蘆,小小的手指抓著一炷線香上下擺動,時不時被嗆辣的白煙燻得眼角沁出淚水,那時的我將目光帶向前方的阿嬤,她的眼神莊嚴肅穆,靜靜地凝望立於眼前的佛像,嘴裡喃喃地流瀉出涓涓的詞語,阿嬤講了多久,我們便也要跟著站多久,像是永遠講不完一般,然而小時候的我對如此繁複冗長的儀式缺乏耐心,我不明白為什麼阿嬤在神明面前會那麼貪心,滿滿都是說不完的願望,而且說出來了就有可能會成真嗎?懷著滿滿的猜疑,卻還是跟隨著阿嬤的動作擎香過頂,在一片白茫茫的氤氳之中,阿嬤的背影格外鮮明,像是榜樣,也像是依歸。
再長大一點後,每逢過年期間,阿嬤會去城隍廟、觀音亭等等廟宇燒香祈福,我也成為了阿嬤得力的小助手。金黃色的陽光灑下,從枝椏間的罅隙篩過點點金黃,錯落成路面上斑駁的經緯,我們穿梭於浩浩的車川人流中,漫步於蜿蜒的街道巷弄裡,在前往廟宇的路上,我喜歡牽著阿嬤的手,蹦蹦跳跳地蹭著她掌心的紋路,總逗得她綻放一朵燦爛的笑靨,成了天地間最美的一朵香,阿嬤總會笑著撫摸我的頭,稱讚我又長高了幾公分,眼神滿溢著祖母對孫女的疼愛,伴著熱烈的陽光,烘得我心頭暖洋洋的,平常再平凡不過的小徑,也都添上了幾分爽朗的笑鬧聲。某一次,我向阿嬤問了一個一直潛藏在我心中許久的問題,「為甚麼線香的味道那麼臭,在拜拜的時候卻還要使用呢?」阿嬤笑著回答:「因為遮丟系將阮的願望傳給天公伯的方式呀。」我將阿嬤的回答牢牢記在心中,即便我還是有點排斥線香的味道。在懵懵懂懂的年紀裡,對神佛之事仍舊一知半解,卻記得此刻阿嬤的話語,如此令韶華神往,又是如此敦厚,如此溫暖。
走進廟宇,映入眼簾的是兩側鐫刻著歷史韻味的楹聯,帶領著我們進入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在香火鼎盛的廟裡,我被流瀉而出的煙氣薰得睜不開雙眸,只能透過眼角的餘光摸索。滿室煙霧裊裊,終日氤氳靉靆,像是仙佛的隱潛處,也是眾多信徒進行跨越時空溝通的靈魂寄託點。在這裡,阿嬤對這些禮節的要求便會比在家的時候還要嚴格,不能隨意笑鬧、走動,我便緊跟著阿嬤的身子,做好每一項動作,先擺好當作供品的零嘴和水果,再接過阿嬤手中早已點火的線香,跟著執香過頂,自報姓名並祈求神明保佑我將來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也保佑家人們都能夠平平安安,我緊盯著那小小的一簇火苗,冉冉白煙以娉婷嬝娜之姿緩緩散去,像是承載著我的心願翳入了天聽,我忽然明白阿嬤的哲理,人們把神明當作傾訴的依託,在最絕望的時候仍有隱隱的支柱支撐著絕望的自己。阿嬤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煩憂,阿公在我出生前就過世,她一肩扛起家計的重擔,一路走來也歷經無數風雨飄搖的時刻,養家糊口的任務將她的青春拖長成眼尾的憂愁,此時阿嬤將命運的無常化作虔誠的祝禱,在靜默的沉澱中,阿嬤從苦難中走來,撐起了一個家,即便日子再艱難,依然有一絲嬝娜作為阿嬤停泊的地方。
我將線香放入前方的香爐中,阿嬤在一片白煙中叩首、起身,反反覆覆,絮絮叨叨的誦唸一輩子也講不完的願望,阿嬤總會細心的惦記家中每一位成員,希望一個個平安順遂,事業有成。那布滿歲月刻蝕的面容,在凝睇神佛的瞬間像是獲得了心靈上的解放,泛起紅潤的光輝,方才的鬱悶悄然散去,不留下一絲痕跡,緩緩呈現出祥和且慈愛的模樣,剎那間風雨湧退,霎時間天地清朗,我喜歡注視阿嬤拜拜時從容不迫的神情,不論未來福禍的羈絆,依舊坦然面對並虔誠祝禱,讓自己在波瀾中沉澱,也在奔流的時光中攫住信仰與信念。每每拜拜後,阿嬤會替我煮碗熱騰騰的鹹粥,祖孫倆在忙裡偷閒,此時我會細細聆聽阿嬤講的故事,那些關於她生平的,關於她所感慨的,即便當時日子苦,仍獨力撫養三個孩子成長,克服接踵而至的難關,卻也付出了美好的青春歲月。「凡事一步一腳印」是阿嬤教會我的人生哲理,這也是他的處世態度,即便遭逢困境,她仍從容的在佛廳裡沉思,不屈從於眼前的框架裡。而在我遇到挫折時,阿嬤的這句話像是明燈,指引著我在闃黑的旅途上慢慢前進,在低潮的同時,我能感受到的是阿嬤對我滿滿的愛,如同那道在她眼眸中亮起的極光,在浪濤洶湧的彼岸,祝福我永遠平安。
後來阿嬤很少再跟我們提起之前那些遙遠的瑣碎,抑或是支撐她許久的人生哲理,更多的是關於她羸弱身子上的病痛,她的嗓音裡帶點無奈的哽咽,蒼老的尾音隨著年歲的流逝止不住下沉,聲音如同形體,在歲月的折磨下日益消瘦,我不忍聆聽聲聲隱隱的哀號,淡淡的哀鳴猶如一把把架在我脖子上的利刃,揪心、無奈等等,我無法從腦中覓得一個精準的詞彙闡述歲月帶給我們的殘忍,只能從一句句的關心與問候,讓她在最疼痛的時候還能感受到我的溫暖。即便病痛纏身,阿嬤仍不願意沉淪於無止境的病痛中,在狀況好的時候能料理家人們的三餐,偶爾也會與我們暢談往日的瑣事,睡不著的時候也會坐在佛堂兩側的木椅上,我會知道是因為佛堂的燈光總會在我睡著後又獨自亮了許久,我也還是習慣起身去看看那熟悉的背影,那佝僂的背影仍舊虔敬,執起雙手喃喃碎語,反反覆覆,這次我聽見了,她一次次祈求神明保佑兒孫平安順遂,健健康康,還有一些我聽不懂的祝禱詞,阿嬤一生劬勞,擁有無數煩憂,但透過拜拜,她好似獲得心靈上的寄託,牽腸掛肚的思念,家務瑣事的憂愁,都乘著裊裊香火散去,長久漂泊的心才有得以靠岸的處所。
但此時阿嬤的眼神裡再也沒有當初的那抹極光,像是被時光抹煞一般,我想她是把眼神裡的光亮給了神主牌前的兩盞燭火,也給了我們這個家吧,那兩盞泛著刺眼紅光的燈火,把整個廳堂照得神采奕奕,打亮了這個家,卻令我不忍直視阿嬤的眼睛。
歲月在黑暗的長廊裡丟失,我知道一切不會重新開始,那些與阿嬤相伴的回憶,又是如此鮮明而耀眼,我知道這會是我一輩子最動人的寶藏,也是一段我不忍丟失的感情。
我想我還是討厭線香的味道,但這次換我跪在佛廳裡殷切的祈禱,祈求神明保佑阿嬤身體好轉,永遠健康,只是我仍舊學不會阿嬤的從容,因為此時的我,想起那些與她相處的美好回憶,想要揚起微笑的我卻還是忍不住哭了出來。
(稿件由金門家庭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