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現慈湖新「視」界(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高中職散文組第三名)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門高中/蔡侑岑。
點閱率:959

  慈湖是軌條砦壯闊林立,壯麗的觀海平台。
  慈湖是三角堡雄偉矗立,巍峨的戰地風光。
  慈湖是魚塭、沼澤、旱田、灌叢、樹林,為一處生態體系複雜之濕地,亦為金門國家公園內野生鳥類最大棲地。冬日夕陽,亮橙色的黃昏圖上,幾許墨筆勾勒出木麻黃枯枝,綺麗的黃昏景色、漁舟晚唱;每年令人驚豔的冬季鸕鶿過境,吸引多少人流連駐足。
  一直以來慈湖是我們全家出遊的最佳景點,它結合休閒、遊憩、賞鳥、生態等多重功能,我們時而騎車穿梭於慈堤大道,時而架上望遠鏡欣賞海鳥翱翔,脫下鞋襪在沙灘奔馳、恣意撒野,這片天、這片海都是屬於我們的快樂時光。
  一日,我無意間在臉書社團中看到一張張潮間帶水下生物的圖片,有的觸手隨著水波在水裡恣意蕩漾,有的用它柔軟的身軀緩緩移動,還有一張全景圖:藻類搖擺,各種形形色色的物種遨遊水中,看到這些照片不禁讓我嘆為觀止。從小爸、媽就帶著我們認識慈湖附近的各項自然景觀、從空中的飛鳥、陸地的昆蟲,到水裡的生物……。我自以為對這片天地無所不知,天哪!圖片上這些美麗的水中嬌客駐足在我平日熟悉的慈湖水域中,而我竟不自覺,我的好奇心油然升起,我好想實際看看這些海牛、海蛞蝓……。於是我們求教於金門潮間帶的志工叔叔、阿姨們,終於,在一個假期裡我們全家有幸跟著這個社團一起去潮間帶考察,這真的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親眼見識慈湖潮間帶的水「下」世界。
  我們準備了採樣透明盒、鑷子、防水相機,下水前還穿了特別的膠鞋,它不僅能保護你的腳不被石頭、藤壺割傷,還可以防滑。下水嘍!我小心翼翼地翻開石頭、剝開一層層水草,想尋找藏身於石縫中的小小生物,深怕一時魯莽,毀了牠們的棲息地。此時,遠處志工阿姨揮手要我們過去。她發現了一隻非常稀有的海蛞蝓!透過顯微鏡的「視」界中,我看到翠綠色的並帶有一些白色小斑點的小小生物,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飄落於潮間帶中的一抹綠葉,因此得名:綠葉海蛞蝓,金門的綠葉海蛞蝓是亞洲的首筆紀錄,全世界也只有美國東岸和金門有發現這個物種,非常的罕見!志工阿姨說我們運氣實在太好,因為當它不動時就像水藻,很難發覺它的存在,能親眼見到如此稀有的它,我像挖到寶藏一樣雀躍萬分。除了數量很少以外,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會偷走植物裡吸收太陽能的構造~~葉綠素,這是其他動物不曾有的構造,使它擁有像祖母綠般的身軀,它柔嫩嬌貴的身體讓我想好好保護它,希望在潮間帶中能看到更多它們的足跡。
  突然間我踢到一個皺皺的像「瘤」的東西,一觸碰到它,它竟然開始朝我噴水,嚇得我滑了一跤,我驚魂未定跑去請教志工阿姨,阿姨看我如此狼狽的模樣,笑著對我說:「這是海鞘,當它被騷擾時,會噴水來嚇阻敵人,而且這種生物還有一些奇異的特點,出生時有腦這個器官,但在長大後腦就退化了,還曾經被認為是人類的祖先!」我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一顆長得像瘤的海鞘,在幼時竟然有腦這個構造,還有肌肉可以因為外在威脅而做出「噴水」的反應。鄉民在網路上跟人筆戰,常常罵對方「無腦」~代表缺乏思考能力,不過地球上有很多生物真的沒有腦:水葵、水母、水螅、海膽、海星、海參、海綿都沒有腦袋。特別的是脊索動物門的「海鞘(sea squirt)」,在幼蟲時期有腦,還會像蝌蚪般游來游去,直到變為成蟲時附著在岩石上,再把自己的大腦「吃掉」,因為「用不到了」。由於不再需要腦子去調控身體的活動,於是進一步分解、吸收掉自己原有的尾巴和神經節等身體部分,「自己吃掉自己」變成養分,但這種行為並不血腥,只是在「回收」對自己有用的器官罷了。然後經過變形,成為袋狀的小生物。牠們長得像植物,但卻是動物,以過濾浮游生物和水中有機物維生。海鞘吃掉自己的大腦是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失去大腦的海鞘看似沒了思考能力,雌雄同體的牠們依然能夠繼續繁衍下一代:雌體排出卵子到水中,經過異體雄體排出精子受精後,發育為受精卵。海鞘「從有腦到無腦」的生命模式已持續5億年之久,見證多少「有腦」的物種從創生到滅絕,「笑到最後」的海鞘成為真正的贏家,所以「簡單」才是生存之道!現代人每天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當中,緊張、高速的節奏讓人難得有休閒和放鬆的時光,人們總在奮鬥事業的拚搏中深感身心的疲憊。然而,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作為現代人,其實人們每天都在儘可能的放鬆自己,調整生活節奏,追求平靜、自然的人生,在忙忙碌碌中品味著平凡的人生樂趣。由此我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簡單就是幸福。
  志工阿姨帶我們陸陸續續認識了各種生物,她說以前來潮間帶,隨便翻一翻海藻就可以發現很多動物,但如今想要找到它們越來越難了,現在潮間帶上布滿塑膠製品與保麗龍等等的污染物,使潮間帶的生物受到威脅。塑膠袋除了會讓大型海洋生物窒息或被當成食物吃下肚堵住消化管使生物死亡,還會被陽光照射與海浪衝擊分解成「塑膠微粒」,塑膠微粒雖然非常小,但卻會對潮間帶造成非常大的危害。除了污染物,水溫對於它們是否能棲息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現今地球暖化,全球氣溫上升,他們都被「熱」死了,種類以及數量都急劇減少,如果再不做出改變,我們美麗的潮間帶將不復以往,一想到再也看不到這個象徵金門生態的寶地,我就感到十分的惋惜和難過!
  金門是我的家鄉,我很開心能在這片寶島成長,這片土地有很多珍貴的自然生態,探索金門的自然生態便是我兒時的日常,在探索的過程中也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經過那次的考察,讓我見識了金門自然生態的豐富,我希望這自然生態面貌可以延續下去,好好呵護,讓孕育金門特有種的這片土地能永續發展,也讓更多人看到它的美麗。雖然我只是一名學生,為了金門珍貴的自然生態,我願意透過網路、演講、文章來介紹金門潮間帶的美,讓更多人知道它、了解它、欣賞它,並一起以身作則保護它。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愛護環境做起,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只能做一些微小的事,但是只要有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讓世界都看見金門之美。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