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等鱟(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高中職散文組第二名)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門高中/蔡詠卉。
點閱率:953
字型大小:

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遇見這種形體神祕、詭異且奇特的生物,是在某年春節時的水試所裡。
披著鏗鏘堅實的鎧甲,灰綠色的光澤與我的視線相互掩映,鎧甲上頭交錯幾根凸起的棘刺,擎著一把鋒利尖銳的利劍,遙遙只向遠方的蒼穹戟張,慢悠悠地在養殖場域內緩慢移動著,像是帝王出巡般,透露著兇猛且唯我獨尊的危險氣息,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鱟,也是我對鱟的第一印象。
旁邊有專人細膩的講解,也有影片專業的導覽,他們說,鱟的出現大約可以追溯至四億年前的古生代,在歷經幾次生物大滅絕的危機之後,依舊保有如初的樣貌與型態,顯然在生物演化的脈絡,或者是眾多流派紛雜的遺傳學說裡,鱟是少數自始不變的生物,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有所變化抑或滅絕,因此又有「活化石」的美譽。養殖人員又說,在數十年之前,台灣西部的沙灘仍有許多鱟的蹤跡,在金門的沙灘上也隨處可見,但如今只剩下金門才有,且數量稀少,必須採用復育的方式才能維持一定的數量,而金門之所以能成為良好的棲地,是因為地處島嶼的邊緣,那年的仗雖然戰勝了,卻在附近留下許多地雷,因此杳無人煙的地方,反倒成了絕佳的繁衍處所,牠們守護著這片美麗的沙灘,以一種難以言喻的堅貞情感,永遠不離不棄,就這麼靜默地、悠然地,細數遙長的光陰,看遍無數次滄海桑田的輪迴,安靜的歲月如慢吟的小令,靜悄的織錦。
「鱟經過脫皮才得以成長,一生會脫十五至十六次的皮。而雄性會一輩子附著在雌鱟身上,緊緊相依不再分離,因此被稱為夫妻魚。」不斷地左右扭轉身體,腳一下子向前蹭地,一下子後蹬,最終脫離原有的殼中,每一次的脫皮也代表著又增加一齡,進入嶄新的「鱟」生里程碑。鱟殼的厚度跟蟬殼相差不遠,卻不同於看起來弱不禁風的蟬殼,鱟殼多了幾分瀟灑俐落,在簡單俐落中,卻細微地可以讓人清楚看見不同的部位,即便殼中不再包覆著生命,卻依然英姿煥發,像是保衛金門的勇士,也是有情有義的生物。而脫下來的鱟殼對於人們也有許多功能,像是有人會將此當作舀水的容器,在金門還有人會將鱟殼風乾,加以繪製成老虎的圖案掛在門上,虎虎生風的樣子,是金門人驅邪的一種方式。
鱟在全球現存的種類有四種,而恰巧在金門覓得牠們的蹤跡,像極了張愛玲女士筆下所述的那些關於相遇的浪漫,四億年來的等待讓我們剛巧遇見了,我想,我有必要去細細了解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滿懷希望,年幼的我與家人漫步於建功嶼的步道上,開啟一段尋鱟之旅。漫無邊際的海岸線攫住湛藍蒼穹中片片疏朗的雲,隨海風拉起成一縷輕煙,腦中殘存的瑣事與煩憂,也隨風化作天地間微不足道的一絲清塵,於空氣中留存專屬於潮間帶的氣味,與平靜下來的心靈攪動成潮濕淋漓的對話,句句皆是鄉音。眼前是一幅海天接地的畫作,建功嶼像是一塊寶藏般的樂土,孕育著許多獨特的生物,傳承一代代生生不息的年歲。我牽著媽媽的手沿著步道緩緩而行,我一邊聆聽耳畔旁的細風碎語,一邊聽媽媽述說一段舊故事,媽媽說:「以前鱟是金門沙灘上隨處可見的一種生物,有人就會在海灘捕捉,可以撿回家收藏,或者是拿到菜市場賣錢討生活,甚至可以被烹煮成一道道料理,像是取牠們的卵與雞蛋拌炒,或者川燙鱟的魚肉,佐上些許的調味料,都是饕客們的最愛,除此之外,牠們蛻下來的殼也有許多功用,與金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是……。」媽媽微頓,「只是後來由於人民大量濫捕,棲地被人為開發,造成鱟的數量銳減,因此在沙灘上看見鱟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此時,我不禁微微思忖,或許位處邊緣其實也並不是甚麼壞事,像是鱟因為有了地緣上的隱蔽,反而獲得了更多喘息的空間,得以活得更長、更遠,就像是金門,位於本島中的離島,雖然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在相比之下時常被歸類為偏鄉,經濟發展上也的確比不上本島那些車水馬龍的大城市,但卻因為如此,金門保留著最珍貴的純樸與人情,也保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古蹟。對金門人而言,骨子裡流有屬於金門的血液,無論未來走到何處,這份純真與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不會埋沒於社會的大熔爐裡,在我們遠走他鄉、徬徨無措時,指引著我們回家的方向,因此,鱟的存在像是令人心安的座標,是鄉愁的經緯,是屬於金門的標誌,牠永遠永遠,在這裡等候著我們。
牽著手繼續向前。地上碎石間的交錯,成了一種令人心驚膽顫的鋪陳,即便自幼成長於金門,但每每走至島嶼沿海一帶時,仍然會擔心在一片茫茫沙灘中,是否殘存著一株埋在土壤中許久、帶著血淚的一朵血腥玫瑰,而這朵玫瑰又是否會衝破土層,開出不忍回頭睹視、今已風乾的戰史,皆令人戒慎恐懼。但那年的他們一定更為驚懼吧!當年兩岸的火光,佔領過這座小島無數個朝朝暮暮,沿海一帶的情勢尤其嚴峻。那些血戰沙場的英勇,視死如歸的執著,將士們扛起干戈與興衰榮辱,憑藉著滿腔熱血卻不曾忘卻歸宿,無數為國捐軀的將士血戰至最後一刻,不知當時的他們在血漬未乾、氣息尚存之際,是否曾為了這片故土做最後一次轉身,在最後一眼回眸中,或許就是我眼前這一片亙古穿今的遼敻,看著最後一波湧浪掙扎地濺濕天涯。後來,那些亡魂隨時代顛沛流離,幕幕生不逢時的悲劇與烙火紋身的記憶,被劃記在歷史課本中,濃縮成句句美好的言傳,記錄著這裡---我的歸屬,我所成長的地方。
唯有石板步道如此一彎,飛沙走石中如此一靜,沉默蒼涼中如此一景,方能使人感嘆造化之機巧,聽聞多元生態在四周湧動的樂音,也是在如此偌大的空間中,才能享受一種跨越時空的超然與悸動,我凝睇著遠方,此時的潮水不再興起一波波驚濤拍岸的湧浪,迫近黃昏的光影交錯隱沒一段段塵封多年的歷史,安靜地留下時光的傷痕,日日夜夜代謝著亙古不變的晨昏。這裡從戰時的舊時代緩步蛻變,從干戈相向走向寧靜,從血流漂杵的淚痕裡走至和平,為此地埋上歷史風韻的伏筆。炮火隆隆的風雨過後,狹長的海岸線邊緣拉起了怵目驚心的封鎖線,戰爭過後留下許多尚未被發掘的地雷,因此海邊就成了人類活動的禁地,卻也因為少了嘈雜的人煙,許多生物得以在邊緣地帶獲得喘息的空間,這其中也包括鱟,數億年以相同的容貌守護著這座島嶼和居民,像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堅貞與情感歸宿。
金門的海對我而言有強大的吸引力,在潮起潮落之時,我喜歡金門的海有捲起千堆雪的魄力,也擁有波光瀲灔的沉靜,並融入我在金門所擁有的一切記憶、感動與深情,哺育我成長茁壯,振了我的心跳,滋養我的呼吸,不僅僅如此,這片偉大的海洋更是以豐富的資源,撐起無數家庭的生計,養活了許多子民,如此迷人的變化萬千,吸引我著迷於海的風華,我相信金門對於鱟亦是如此,有著一定的磁性,吸引著鱟一路尋尋覓覓來到了這裡,即便將來的我可能會因為求學、就業或其他緣故,久久才能回金門一次,我知道鱟會在金門等候著我。四億年的光陰,承載著無法以隻字片語總和的革命情感,以最純粹的樣貌與海廝守一生,漫長的光陰裡,或許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太陽漸漸西沉,我相信牠會出現的,在天色全暗之前,但我假裝沒有看見。
我深信牠們會以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守候這一片島嶼天光,和看海的子民。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