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紅粿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散文組佳作 )

發布日期:
作者: 金湖國中/蔡瀞宸。
點閱率:9,251
字型大小:

夏日午後,恣意地漫步在金沙老街上,一股香甜的花生味撲鼻而來,循著香氣,觸動我味蕾記憶中的味道,也帶我走進童年的美好時光中。
那是自我出生以來,圍繞在我身邊,也連繫著阿祖和我之間情感的-紅粿。
兒時的回憶彷彿微風吹動湖水的漣漪,一圈又一圈地自腦海中逐漸開展。
從小,我就特別愛吃紅粿,紅通通的外表,特別討喜,軟糯米微帶黏彈的外皮,連皮帶餡一口咬下去,綿密的口感,香甜的花生餡,頓時噴發出來,在舌尖上跳躍著;更重要的是,阿祖手藝精湛,皮跟餡料的比例總是拿捏得恰到好處,我也特別喜歡與阿祖一同做紅粿,每逢過年、清明節、端午節及中秋節等重大節日前夕,清晨一睜眼,紅粿的淡淡香味就會隨之襲來,我就知道,阿祖在舊家廚房裡用她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雙手在做紅粿。
舊家是傳統閩南建築,廚房的大灶一直保留至今,偌大的鍋子,燒著柴火,蒸著紅粿,望向屋頂的煙囪,炊煙裊裊升起,這時,我總會興致沖沖地衝下樓,看著阿祖不急不徐地將濕潤的糯米磨成米漿,再裝入麵粉袋裡,用大石塊用力地壓著,每次我總會湊上一角,吃力地跟著阿祖一起壓,瀝出水分,再看著阿祖將蒸熟的地瓜塊拌入,接著加入番仔紅的色素,便開始跪在地上,用盡上半身的力氣揉麵團,阿祖說揉的夠力,麵皮才會黏彈好吃,揉著揉著就成了糯米糰了,接著,就是我最喜歡的環節,包內餡,阿祖會牽著我,手把手的教我開麵窩、包內餡,收成一個圓球,「塞進去,包起來,就是按呢!」最後放在粿模上,輕壓入模,最後倒扣出來,就成了紅粿的半成品,等待上鍋蒸熟時,我總會特別興奮,急著想看我與阿祖親手做出來的漂亮成品,接受大人不斷地誇讚。
製作紅粿的過程總是要花上一整個上午的時間,在一旁小飲高粱酒的阿公待酒興起來時,就會講起了屬於他那年代的故事:「那天,對岸打來如落雨般的砲彈,阮的農作物、阮的房子、阮的心血,攏不見了」說完,便一口飲下那陳封已久的歷史傷痕。
金門紅粿的靈魂,是那龜甲形、看著特別討喜,象徵福壽雙全的外表,而以一顆顆純香飽滿的金門在地花生當內餡。金門花生顆粒雖小,但香氣十足,一口接著一口,一點也不膩。我住在東半島的金沙,風大地瘠,適合種植耐旱的花生,也成了金沙重要的農特產之一,身處的聚落,除了高粱及小麥外,種植最多的就是純香飽滿的花生以及軟糯香甜的地瓜,這兩者堪稱是製作紅粿的核心。
那時正值垂髫之年,盡情地在農田裡跑跳,享受農村風情,真的格外幸福;而在田裡控土窯烤地瓜跟雞蛋,與鄰居的小朋友一起遊戲,更是我最歡樂且難以忘懷的時光。年復一年,高粱、小米、花生、地瓜所編織出來的地景,隨著四季變化,呈現的景致也隨之不同,一片廣闊無垠的農地,襯托在落日紅霞的背後,徐志摩曾說過的「數大便是美」,在此時化為真實的畫面,具體展現在眼前。
那歷歷如繪的過往,就如同紅粿喜慶的外形││鮮豔大紅的龜殼形狀,駝著阿祖在祖厝揉麵的身影,駝著祖孫兩人做粿時的歡笑聲,更駝著童年的甜蜜的回憶,悠悠地,盪漾在歲月的流光之中。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