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僑鄉僑情》南北粽之爭與馬來西亞的粽子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6,484
字型大小:
馬來粽。

馬來粽。

鹹水粽。

鹹水粽。

﹝端午節篇﹞
﹝整理撰稿:僑訊馬來西亞組﹞
每年一到端午節,南北粽的擁護者們便再度掀起一場熱烈的討論,有時甚至將湖州粽、客家粄粽、原住民的小米粽等不同種類的粽子也牽扯進這場混戰中。這場南北粽之爭,雖然年年上演,但也讓各地粽子的獨特風味成為了人們熱議和品味的焦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並不以地域來區分和較勁粽子口味,而是以「籍貫」來劃分。各地華人依據祖籍的不同,有著各自獨特的粽子文化和風味。吉隆坡的廣府人、檳城的閩南人以及東馬的客家人和福州人,各有各的美味與講究。
馬來西亞華人對自身的籍貫有著高度的認同和了解,籍貫或祖籍可細分為近十類,每一類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飲食文化。早期自中國下南洋遷居的華人,因地制宜,結合當地食材,創新出了別具特色的粽子風味,以寄存祖輩的味覺記憶。
香氣誘人福建粽
馬來西亞的福建粽與台灣北部粽類似,常被戲稱為「立體油飯」。其主要食材包括糯米、豬肉、香菇、栗子、花生、蝦米、蠔乾等,都會先以醬油炒香,然後包裹成粽子。飯粒呈現醬褐色,香氣濃郁。與北部粽不同的是,福建粽不是放在蒸籠裡蒸熟的,而是放入水中煮熟,這種做法融合了台灣南北部的特色,成就了一顆顆香氣十足且口感綿密的福建粽。
鹹甜合一潮州粽
潮州粽,也被稱作「雙烹粽球」,以其獨特的鹹甜混搭而聞名。鹹餡以豬肉為主,食材與福建粽相似;甜餡則是芋泥或紅豆泥,層次豐富。製作潮州粽時,需要預先準備甜餡:紅豆需熬煮並研磨成泥狀,再篩掉雜質;芋頭則需切片蒸熟後打成泥,加入糖和油炒乾,直至能搓揉成球狀,然後冷藏備用。
包裹潮州粽時,粽葉先捲成漏斗狀,再依序加入糯米和餡料(鹹餡需將紅豆泥球或芋泥球包圍起來,以免糯米因摻雜甜餡而難以煮熟)。最後,用鹹水草扎緊放入水中煮熟。與其他籍貫的三角粽外觀不同,潮州粽稜角分明,呈長條形。正宗的吃法是在品嘗潮州粽時,搭配一杯中國茶以解膩。
海陸雙拼海南粽
海南島四面環海,海產豐富,因此海南粽中多了其他籍貫粽子少見的魷魚絲。海南粽外觀有五個稜角,因此也被稱作「五角粽」,有一說是因與海南島的「五指山」有關(但不是《西遊記》中壓住孫悟空的那座)。
早期的海南人用茄冬葉裹粽,但因茄冬葉在南洋一帶難以取得,當地海南人便改用較易取得的香蕉葉。海南粽粽囊較大,可容納更多餡料,食材包括豬肉、蝦米、香菇、栗子等,吃起來鹹香味濃,料多豐富。
傳統上,海南粽除了五角粽外,還有重達半公斤、足以供一家人食用的「枕頭粽」,以及新居入伙等喜事上才會看到的「笠」。笠的造型類似馬來粽,粽囊以粽葉交錯編織而成,完成後從粽囊邊緣開口處塞入生糯米與調味餡料,最後封口放入水中煮熟。笠的料理過程中不加入醬油,所以米粒呈糯米原本的米白色。
跟椰糖很搭的鹼粽
馬來西亞華人食用鹼粽的方式與台灣人相似,一樣會蘸著白糖或黑糖一起吃。然而,一些當地人也會搭配椰糖漿(Coconut Palm Syrup),這種糖漿常用於製作冰品或飲料,為樸實無華的鹼粽增添了南洋獨有的異國情調。椰糖漿的甜香和鹼粽的淡雅相得益彰,成為了馬來西亞華人端午節的獨特風味。
娘惹粽:文化交融的美味
娘惹粽是南來華人與當地馬來文化交融的產物。娘惹(Baba Nyonya)是中國移民與馬來人通婚後繁衍的混血後裔,他們在飲食文化上融合了中馬兩地的特色。娘惹粽的最大特色在於糯米染上蝶豆花汁液後呈現出的藍色,這種做法讓粽子外觀更具吸引力。
娘惹粽的內餡包括冬瓜糖、花生、香菇、豬肉等,並用芫荽和咖哩粉調味,使其具有獨特的「南洋味」。包裹粽子時會加入幾片香蘭葉(Pandan),使粽子散發出一股幽幽的香蘭味。一拆開粽葉,藍色糯米的外表更增添了娘惹粽淡雅而神秘的南洋色彩。
馬來粽:極簡的美味
馬來粽(Ketupat)是印尼和馬來西亞地區的馬來傳統美食,常見於穆斯林的開齋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與華人粽子追求餡料豐富不同,馬來粽走的是極簡路線,主要以白米或糯米和椰漿為材料。馬來粽用細長的椰葉或棕櫚葉編織成方形粽囊,然後填入約八分滿的生米或糯米,放入水或椰漿中煮熟。
馬來粽看起來白白胖胖,本身味道清淡,但食用時會切成小塊狀,搭配沙嗲醬(Satay Sauce)或仁當(Rendang)。沙嗲醬是由黑糖、椰奶、花生和辣椒等辛香料調製而成的辣味花生醬,而仁當則是以椰漿和香料燉煮的雞肉或牛肉(亦稱乾咖哩)。這些濃郁的醬汁為馬來粽增添了豐富的風味。
全馬各地對馬來粽的食用方式略有不同。例如,有些地方在包裹時會加入眉豆或肉絲,而北馬如吉蘭丹地區則偏好較甜的口味,並會裹成三角形的馬來粽(Ketupat Palas)。這些地區差異展現了馬來粽在馬來西亞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結語
馬來西亞的粽子文化不僅豐富多彩,還展示了不同籍貫華人對家鄉風味的珍視和創新。在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國家,各地華人憑藉因地制宜的智慧,創造出多種風味獨特的粽子,這些美食不僅保留了傳統,也融合了當地的特色。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一場味覺的盛宴。無論是南北粽的激烈爭辯,還是馬來西亞各籍貫華人的和諧共存,粽子都成為了人們聯繫情感和傳遞文化的重要媒介。這些粽子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每一口粽子,都是對過往歲月的致敬和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