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專題》馬來西亞僑生:華文教育的堅持與挑戰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5,482
字型大小:
馬來西亞的華校校徽,使用著繁體字。
(圖源:寬柔中學)

馬來西亞的華校校徽,使用著繁體字。 (圖源:寬柔中學)

「馬來西亞華校建立的血淚影片」連結。

「馬來西亞華校建立的血淚影片」連結。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在台灣的校園裡,馬來西亞僑生是常見的一個族群。即使這些學生同樣講中文,他們獨特的口音和選擇來台灣求學的原因,往往引發了不少人的好奇。深入了解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發展,我們才能理解這些學生背後的故事。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艱辛歷程
馬來西亞是大中華地區之外,唯一擁有完整華文教育系統的國家。同時也是保有閩南傳統文化最深的地區。然而,這套系統的建立並不容易。從19世紀開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在困難中起步。第一間華文私塾於1819年在檳城成立,這成為華人社群教育歷史的起點。早期的華文學校主要依賴華人社群的自發組織和資助,克服了重重困難,逐漸發展起來。
隨著華人人口的增長,華文教育體系逐漸完善,涵蓋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然而,這一切的背後是華人社群長期的艱苦努力。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在缺乏政府支持,甚至面對阻力的情況下,憑藉堅韌的決心,克服了黑暗時期和教育斷層等多重挑戰。今天,他們依然在努力爭取教育平權,期盼著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而這樣的黑暗時期是現在擁有良好教育資源的我們是無法想像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影片連結。
多元民族與教育政策
擁有2800萬人口的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國家,主要包括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然而,憲法將公民分為土著(Bumiputera)和非土著兩種,前者包括馬來人和其他原住民,後者則是華人和印度人。這種分類影響了國家政策的實施,也深刻影響了不同族群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發展。
馬來西亞的憲法和政策架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人的教育發展。華人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上受到諸多限制或排擠,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許多華人感到不滿,甚至有「二等公民」之感。然而,馬來西亞華人社群並未因此放棄,而是更加努力地爭取自身權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
華文教育的現況
自1970年代起,馬來西亞將英文中小學全面轉換為馬來語教學,目前小學系統僅剩國語(馬來語)、華語和淡米爾語教學的小學。根據最新統計,2016年華小(華語教學小學)有1297間,學生數量超過54萬。
中學方面,體制內僅剩馬來語授課的國民中學,不接受改制的華文中學則轉變為獨立中學(獨中)。獨中的數量已增至60間,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顯示出馬來西亞華人對華文教育的支持。
獨中雖然獲得華人社會的支持,但經費和資源依賴社會捐助。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統整獨中的教科書和考試,建立了獨中教育的公信力。然而,各獨中的規模和發展仍然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限制獨中的整體發展。
華文教育的困境
華小和獨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撥款不足、校舍空間有限等挑戰。教育部對華小的師資培訓和新校設立限制嚴格,導致華小發展困難。而獨中的經費自籌模式,造成不同地區獨中的發展不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獨中數量不足的情況。
華文小學(華小)的經費長期不足,每年須向社會募集龐大經費。儘管華小學生人數佔全國各源流小學生的21%,但每年只獲得2.4%至3.6%的撥款。教育部也忽視華小師資的培訓,並嚴格限制華小數量,不允許新的華小設立,這導致華小發展成數千人的大型學校,校舍空間不足,需分為上、下午班的兩班制。
獨立中學的困境
獨中的發展不為國家所支持,經費自籌,經常面臨資金短缺的挑戰。各獨立中學在經費上獨立自主,導致不同地區的獨中發展不均。獨中分佈不均、學校規模及學校制度差異明顯,例如在華人較密集的馬來半島西海岸地區,獨中較多,但在東海岸的吉蘭丹、登嘉樓和彭亨三州,只有吉蘭丹有一所獨立中學。這樣的分配現象與華人的人口分佈有密切的關係。
獨中學校的規模差異反映了城鄉發展的差距。在都市的獨中,有些學校可以有6000名學生,但在砂勞越的某些學校,卻只有70幾人。此現象源於鄉村地區就業機會少,人口外流嚴重,導致都市地區的學生數不斷增加,而鄉村地區學生卻不斷減少。
獨中的學校制度可分為單軌制和雙軌制。單軌制只重視董總課程(統考課程),較忽略政府課程(政考課程);雙軌制則同時重視兩者。根據調查,南馬柔佛州多實施單軌制,而其他地區則實行雙軌制。這些差異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機會,特別是進入政府相關單位工作的機會。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堅持與展望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華人社會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教育成就,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的希望。華文教育不僅讓子女在社會階級中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也使華人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延續,維繫華人的族群認同。
未來,如何在保有文化傳承的同時,促進不同族群間的理解與融合,將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堅持,期待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能夠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結語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艱辛與努力的故事。從19世紀的私塾,到今天的現代化教育體系,華人社會在教育上的堅持和努力不容忽視。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成功,離不開華人社會的支持與努力,更是他們對文化傳承和教育公平的堅定追求。未來,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仍需面對許多挑戰,但只要繼續努力,必定能迎來更加光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