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感恩月》星馬華人中元節的傳統與文化傳承
2024年8月25日,浯江公會舉行慶贊中元活動。當天,浯江公會主席李志遠與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一同帶領理事及鄉親拈香祈福,現場合影紀錄。(圖源:新加坡金門會館網路社群截圖)
2024年8月25日,浯江公會舉行慶贊中元活動。當天,浯江公會主席李志遠與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一同帶領理事及鄉親拈香祈福,現場合影紀錄。(圖源:新加坡金門會館網路社群截圖)
馬來西亞篇: 夜間黑白無常辦事護送金紙。 (圖源:馬來西亞吉打武安宮圖工)
馬來西亞篇: 大士爺開光。(圖源:馬來西亞吉打武安宮圖工)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邱翌瑄﹞
感恩月結束了,你知道嗎?不只是我們金門台灣在過農曆七月(感恩月),在星馬的華人們也跟我們一樣,對農曆七月這一個感恩的月份,有著濃厚的敬意。
感恩月也稱中元月其中又稱「鬼節」或「盂蘭盆節」,是華人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作為新加坡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這個節日在世界閩南、潮汕華人社區中保留著深厚的傳統和豐富的儀式。
在星馬在這一天,華人社區會透過祭祀、祈福等活動,緬懷祖先,祈求平安順遂。今年8月25日,新加坡浯江公會依循傳統,舉辦了一場莊嚴又溫馨的中元節慶祝活動,彰顯了中元節在新加坡金門華人社群的重要性。
中元節的傳統意義
中元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在道教中,中元節是三元之一,屬於地官赦罪之日,意在超度亡魂,免其在陰間受苦。而在佛教中,這一天與目蓮救母的傳說有關,佛教徒透過舉辦盂蘭盆會來供養僧眾,超度已故親人。因此,中元節既有祭祖的意義,也有慈悲救贖的內涵。
新加坡閩南、潮汕等華人社區保有良好的中華傳統文化,而中元節的核心意義在於孝道和感恩先人。每年的農曆七月,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閩南等華人社區的大街小巷便會洋溢著濃厚的節慶氣氛,華人社區的家庭、商家和各種社團都會參與其中,舉行各種儀式和活動。
新加坡的中元節習俗
在新加坡,中元節不僅是個人或家庭的祭祀活動,更是社區性極強的集體活動。各個宗鄉會館、商會、社團都會在此期間舉辦大型的中元節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通常包括祭祀儀式、放焰口、施食、晚會等。其中,新加坡浯江公會和新加坡金門會館是較著名的華人社團,每年都會積極籌辦中元節活動。
例如,在2024年8月25日,浯江公會舉行了一場獨特的慶讚中元活動。當天,浯江公會主席李志遠與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一同帶領理事及鄉親拈香祈福。在莊嚴的氛圍中,大家焚香、獻果、燒紙錢,為逝去的先人祈求安寧,並祈願現世的家庭幸福安康。這些儀式既表達了後人對祖先的敬仰,也傳遞了華人文化中「慎終追遠」的觀念。
中午時分,公會也特別準備了傳統的芋糜,招待前來參加活動的會員與鄉親。芋糜是福建和潮汕地區中元節的重要供品之一,這道傳統食品以香糯軟滑的口感,象徵著豐收和幸福,體現了對生活美好的期盼。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嚐著美味的芋糜,暢談節慶的意義與傳承,場面溫馨而融洽。
現代與傳統的交融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加坡的中元節習俗也不斷演變。在保留傳統祭祀活動的同時,許多年輕人也透過新的形式來紀念這個節日。例如,近年來一些社團透過社群媒體直播中元節活動,讓無法親自到場的華人也能參與其中。此外,還有一些年輕人透過線上祭祀、捐款等方式來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儘管中元節的某些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中逐漸淡化,但其核心精神仍然在新加坡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傳承與弘揚。中元節不僅是華人文化中的重要節日,更是維繫家族和社區關係的連結。在這個節日裡,華人們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表達對祖先的懷念與敬仰,弘揚孝道文化,同時也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結語
中元節作為星馬華人社會的重要傳統節日,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也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中的中華傳統特色。透過像浯江公會這樣的社團組織,中元節的習俗在新加坡得以延續與發展。在現代社會的衝擊下,雖然一些傳統習俗有所變化,但中元節的核心精神仍深植於新加坡華人心中,繼續發揮其文化紐帶的作用。
透過保留與創新並舉的方式,星馬華人將中元節這一古老的節日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使之在現代都市中煥發出獨特的光彩。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華人社區的不斷發展與壯大,中元節的傳統也必將在南洋這片土地上繼續傳承下去,成為華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