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亞洲》亞洲人口老化現象與政府應對策略:挑戰、機遇與未來展望

82歲的壁英去年開始成為聖若瑟失智日照團隊的得力助手。 (圖片來源: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多企業,紛紛推出銀髮專案,讓越來越多年長者可以重新投入社會。 (圖源:7-11永續社會)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亞洲邁向高齡社會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亞洲的高齡化問題已經不容忽視。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亞洲將成為全球最年長的地區,取代歐洲成為高齡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一轉變對各國的經濟、社會結構以及政策制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一趨勢,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提出應對方案,期望在高齡化的背景下找到發展機會,而非僅僅視之為負擔。
一、亞洲高齡化現況:數據與趨勢
根據聯合國報告,亞洲國家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中國、韓國、日本與台灣,這些國家的高齡人口比例均預計在2050年達到或超過35%。其中,中國與韓國的比例更可能突破40%。這一現象帶來的影響深遠,包括經濟成長放緩、社會福利支出增加、醫療體系承受更大壓力等。
1.人口老化速度加快:
‧中國: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約為2.1億人,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3.8億人,占總人口比例超過40%。
‧日本:日本目前已有近30%的總人口為65歲以上,2050年可能達到35%。
‧韓國:2023年韓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20%,預計到2050年突破40%。
‧台灣:台灣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50年預計高齡人口將達35.3%。
2.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
‧南韓與日本的總生育率已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分別為0.72與1.3。
‧隨著勞動力人口減少,企業與政府需重新規劃勞動市場與退休政策。
二、高齡化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經濟增長受阻:
‧高齡化導致勞動力減少,年輕勞動人口下降,使企業經營成本提高,進而影響GDP成長。
‧社會保障與養老金支出激增,造成政府財政負擔。
2.醫療與長照體系壓力:
‧高齡人口慢性病與失能率上升,使得醫療資源需求大增。
‧長照機構與社區照護需求日益提升,政府需大規模投資於醫療設施與護理人力培訓。
3.家庭與社會結構變遷:
‧過去亞洲以家庭為主的照護文化,因少子化趨勢而無法再支撐傳統照護模式。
‧高齡獨居人口增加,社會孤立問題加劇。
三、亞洲各國如何應對高齡社會?
新加坡:延後退休與靈活就業
*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2026年退休年齡提升至64歲,2030年將進一步延長至65歲。
*政府企業補助:
‧兼職再就業補助金與長者就業信貸,鼓勵企業聘用高齡勞工。
‧提供彈性工作機會,支持高齡者持續參與勞動市場。
中國:推動退休改革與社會養老體系建設
*2025年起漸進式延遲退休:
‧男性退休年齡將從60歲提高至63歲,女性則從50歲/55歲提高至55歲/58歲。
*擴大養老保險制度:
‧增加最低繳費年限,確保養老金供應。
‧鼓勵私人企業參與長照服務市場。
日本:世界最高的高齡就業率
*法規強制企業雇用高齡員工:
‧2021年修法,要求企業提供至70歲的就業機會。
*高齡創業補助:
‧鼓勵高齡者創業,提供政府補助與貸款支持。
*65至69歲就業率達52%,是全球最高的高齡勞動力比例之一。
韓國:提升高齡勞動力與退休保障
*提高退休年齡至65歲,並同步提高退休金發放年齡。
*高齡就業計畫:
‧2023年65歲以上的就業人口達394萬人,超越15-29歲年齡段。
‧企業推行「工時峰值制」,允許年長員工減少工時,逐步過渡至退休。
四、科技與創新:高齡社會的機遇
1.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
‧AI健康監測與遠端醫療。
‧智慧居家照護系統與機器人輔助護理。
2.銀髮經濟與高齡消費市場
‧高齡友善旅遊與健康食品市場成長。
‧樂齡學習與文化活動需求增加。
五、結論與未來展望
亞洲的高齡化趨勢已成為不可逆的現象,未來各國必須積極適應並尋求創新應對策略。透過延後退休、發展智慧長照、提升高齡就業率以及擴大銀髮經濟市場,各國或許能將高齡化挑戰轉化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契機。然而,如何在保持經濟增長與社會福祉之間取得平衡,仍將是各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