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六十年:小國大智慧的故事》新加坡大學圖書館的數位轉型
我在台灣政治大學任教時,便很少親自前往圖書館,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研究室,透過網路查詢並閱讀電子期刊論文。數位化的學術資料庫讓我能夠一次瀏覽成千上萬篇論文,並迅速篩選出與研究相關的內容,大幅提升了學術研究的效率。偶爾需要借閱實體書籍或影印少量的台灣雜誌資料時,我才會親自前往圖書館。
政大圖書館在設計上仍然提供許多書架旁的讀書座位,讓學生可以就近自習或閱讀館藏書籍。然而,這些座位畢竟有限,在期中、期末考期間更是一位難求。此外,傳統圖書館的使用仍受到諸多限制,例如開放時間、管理規範等,這使得學生在使用圖書館時無法完全自由地交流與討論,也限制了圖書館作為學習空間的靈活性。
然而,不少學校已經開始重新思考圖書館的角色,並透過數位化與創新設計,使圖書館的功能更貼近現代學生的需求。
到新加坡管理學院參觀
2023年參觀新加坡管理學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IM)後,我對於圖書館的定義與功能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所學院不僅僅將圖書館數位化,更徹底改造了學習環境,使圖書館成為一個高度靈活、開放且符合現代學習需求的空間。
首先,SIM將大部分實體書籍搬離傳統圖書館空間,改採數位化管理。當學生需要借閱書籍時,他們可以透過學校的APP預約,館員會將書籍準備好並存放在圖書館旁的智慧儲物櫃中,學生可隨時透過數位鎖取走書籍。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借書效率,還大幅減少了人工管理的負擔,讓圖書館的功能更加現代化。
其次,SIM圖書館的空間設計令人印象深刻。學校將原本的圖書館空間重新規劃,設計成不同學習模式的區域,包括:
1.安靜學習區|提供學生安靜自習的空間,適合需要高度專注的學習者。
2.開放式交流區|讓學生能夠自由討論與合作,打破傳統圖書館「禁止交談」的規範。
3.隔音電話亭與討論室|供學生進行視訊會議、電話討論或小組學習,避免干擾其他使用者。
4.24小時開放區域|確保學生無論在何時都能夠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這種全新的圖書館模式,讓我意識到傳統圖書館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藏書與借閱空間,而是應當轉型為學習資源中心。SIM的做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展示了如何透過數位技術與創新空間設計,讓圖書館成為更靈活、更符合現代學生需求的場所。
數位技術改變圖書館的角色
在新型圖書館模式下,學校將大量實體書籍轉為數位管理,讓學生能夠透過線上系統查詢並預約書籍。當學生需要借閱實體書時,他們可以透過學校的APP進行借閱,系統會自動通知館員準備書籍,並將其存放在智慧儲物櫃中。學生可以隨時透過數位鎖從櫃子中取走書籍,不再受限於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或人工借閱流程。這種作法不僅大幅提高借書效率,也解決了傳統圖書館人力管理的問題。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正在快速轉型,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也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中心,而不僅是借閱書籍的場所。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圖書館勢必需要與時俱進,擁抱數位化與智慧管理的概念,以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
歡迎加入《新加坡六十年:小國大智慧的故事》WhatsApp社群,直接收到每一篇精彩故事。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https://chat.whatsapp.com/DGDkzqZBPH48dqRsNUJPo9
(駐新加坡大使童振源博士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