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僑情》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辦「歷史散步團」 走入牛車水印度廟探索多元文化

金門會館董事許國振代表致詞,感謝平度帶來精彩的導覽講解與深入的文化知識分享,並贈送紀念品,以表達誠摯謝意。 (圖源:新加坡金門會館社群照片)
﹝新加坡報導﹞
﹝整理撰稿:邱翌瑄﹞
新加坡金門會館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族群交流,文教部於7月4日舉辦「歷史散步團」活動,邀請來自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的博士研究生平度擔任導覽人,帶領會員走訪新加坡牛車水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深入了解印度教信仰、建築藝術與族群融合的文化意涵。
馬里安曼興都廟建於1827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印度廟,亦被列為國家級古蹟。廟宇主祀馬里安曼女神,據信具有驅除疾病與保佑平安的神力,對於早年南印度泰米爾移民社群而言,是心靈與社區的雙重支柱。整座廟宇外觀裝飾繁複,色彩鮮明,塔樓(Gopuram)上雕刻眾多印度教神祇與傳奇人物,廟內牆面與天花板佈滿壁畫與浮雕,展現濃厚的印度宗教與美學風格。
活動當日,平度以淺顯生動的方式,引導參加者從歷史背景、神祇象徵、建築語彙到宗教儀式,逐步認識這座古廟如何成為牛車水地區的文化樞紐。他特別指出,馬里安曼廟不僅承載宗教功能,也是印度社群舉辦節慶、凝聚族群的重要場所,像每年舉行的火焰節(Theemithi)便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與旅人。
參加者在導覽過程中不僅學習到印度教的信仰結構與儀式邏輯,也更理解新加坡如何在現代城市發展中保留少數族群的文化遺產。許多成員表示,過往經常經過這座廟宇,卻從未真正理解其歷史與文化,這次活動不僅讓他們開了眼界,更加珍惜新加坡作為多元族群社會的豐富底蘊。
活動結束後,金門會館董事許國振代表致詞感謝平度的精彩講解與知識分享,並贈送紀念品以表敬意。他表示,金門人長期旅居海外,深知文化認同與族群理解的重要,而透過這樣的文化走讀活動,不僅能增進會員的在地認識,也為跨族群交流開創更多對話的可能性。
金門會館文教部強調,「歷史散步團」是近年重要的文化教育項目,透過實地走訪與深度導覽,帶領會員走出會館、走進城市,從實際的歷史場域中發掘文化交織的軌跡。未來將持續與本地及國際學者合作,安排更多涵蓋華族、馬來、印度、外來移民等不同文化主題的導覽行程。
新加坡金門會館這樣的推動方式,不僅提供知識性的學習平台,也兼具情感連結與社群凝聚功能。對於生活在多元社會中的金門鄉親來說,這是一種文化扎根的具體實踐,更是培養年輕一代拓展視野、尊重差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