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僑情》金僑下南洋情 瓊林孫女返金學箏展演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318
來自印尼的蔡瓊林,在紫韻箏樂團成果發表會上演奏兩首曲目,第一首為《印尼國歌》,象徵她對出生地的認同;第二首為華語名曲《菊花台》,則展現她與中華文化的深厚連結。年僅9歲的她,以古箏之音跨越海洋,傳遞「金僑下南洋」的深情脈絡。
(攝影:邱翌瑄)

來自印尼的蔡瓊林,在紫韻箏樂團成果發表會上演奏兩首曲目,第一首為《印尼國歌》,象徵她對出生地的認同;第二首為華語名曲《菊花台》,則展現她與中華文化的深厚連結。年僅9歲的她,以古箏之音跨越海洋,傳遞「金僑下南洋」的深情脈絡。 (攝影:邱翌瑄)

﹝採訪撰稿:邱翌瑄﹞
來自印尼的華僑後代蔡瓊林,暑假返金探望祖父蔡其發,並特地加入在地古箏教育團體「紫韻箏樂團」,展開一段跨國文化學習的旅程。年僅9歲的她,除了展現紮實的古箏功底,更在成果發表會中穿上印尼傳統服飾,以服飾與音樂傳遞「金僑下南洋」的文化意涵,也表現出對金門家族根源的認同與珍惜。
  蔡瓊林祖籍金門瓊林聚落,祖父蔡其發是印尼金僑第三代,長年經營事業,因數年前返金尋根,在金門縣政府金僑辦公室的服務下,順利取回祖宅並修建,近年長期居住在金門,印尼的產業已陸續交由第四代管理。
  其孫女蔡瓊林在印尼學習古箏,受到家庭薰陶,也對華人文化充滿興趣。這次返金期間,蔡其發特地安排她參與「紫韻箏樂團」的課程,讓她在家鄉的土地上,與金門在地孩童一同學習、演奏,體驗不同語境下的文化傳承。
  6日晚間的成果展演於金瑞酒店舉行,蔡瓊林與紫韻箏樂團的學員們同台演出,琴音悠揚,獲得現場熱烈掌聲。值得一提的是,她以印尼傳統服飾入場,成為全場亮點之一,象徵著金門與南洋之間深厚的歷史連結。
  蔡瓊林說,這次回金門不僅認識了許多朋友,也聽了許多祖父講述的故事,讓她對金門的歷史、風俗與聚落文化感到十分著迷。她希望未來能將這段經歷寫進學校作業中,也期待有一天能在印尼分享更多金門文化,讓同學們認識這座美麗的島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