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學文化策略──長期軍管社會壓抑的覺醒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978

接受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監察委員黃煌雄的邀請,昨天(星期五)是「九二一」之後,我再次踏上埔里停駐三天,到暨南國際大學出席也採訪「第四屆全國文史工作者研討會」,參與也聽見金門文史、《金門學》的聲音在全國文史工作者會議上飄盪,這樣的心情感受特別複雜。
一九九二年初,金馬正處在卸下戰地征衣的解嚴前夕,結合文史工作者的力量,我們開始提案架構《金門學》,一九九六年起推動了《金門學叢刊》三輯三十種的出版,缺少較嚴格的學術規範,但這套叢刊也如江柏煒教授在〈台灣研究的新版圖:以跨學科視野重新認識『金門學』之價值〉論文裡所言「儘管比起台灣在一九八○年代鄉土運動、一九九○年社區營造運動興起後於探詢地方知識的熱潮晚了一段時間,且多數出版並非嚴謹的學術著作,但作為一種對抗長期軍管的社會壓抑之運動,以及去除『台北/金門中心/邊緣』的文化策略,《金門學叢刊》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從《金門學叢刊》出發,金門學研究會成立、金門學學術研討會召開,及至進入全國文史工作者會議作文化後送,尋求的,吸引世人建立對金門土地、文化的了解與尊重、關懷與探索,希冀為金門文化找到對話通路,也能為台灣文化論述找到新路。一個文化策略。如此而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