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財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一把手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西園村
現住地:台北市內湖區
學 歷:述美國小,金沙國中,金門、中壢高中,逢甲大學土木系
經 歷:宏賓營造工地主任,國旦建設公司工地主任,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兼副總經理
早期一些地區的孩子,讀小學是得經歷多個校區的,黃種財的小學階段就曾依序讀過西園分校、官澳和述美國小,他是述美第一屆畢業的同學,今天走在沙青路往校園望去的兩排高聳林木,其中2、3棵便是他在當時墾地栽植的,種了之後還經過了一年的照護,那時他還跟著軍隊士官長學著怎麼操作推土機。
金沙國中第六屆時採取男女混合班制,同學感情益加融洽,記憶中有幾位不錯的老師--李小薇、蘇淑英等等,還有自小即視成模範的黃武仁校長。中午,他必須幫忙看顧沙美街上的電器行,或協助送瓦斯、電器產品,假日時需要上山種田,從而練就了一身健壯的體魄。而他在七兄妹中排行老三,自認協調性和溝通能力較強,並亦養成了當下就把事情做好的習慣。
他說,他的父親黃世簾專長是電子和機械,也很喜歡搞創新,曾經自行開發過打玉米的機器,他經常隨著四處幫人打玉米,幾乎都是一天下來就是一身的粘膜。而他大學的學雜費大致都是哥哥黃種斌濟助的,黃種斌曾任八德大成國小校長,應該有不少鄉親認識。
逢甲大學土木系畢業的黃種財,在校成績基本一直保持中上,當兵服的是海軍陸戰隊,役畢先後在宏賓和國旦公司充實了營造和建設方面的實務。76年,黃種財因為一則徵求高水準建築師的廣告而進入了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從而也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起先,他也曾度過一波不甚能夠適應的階段,因為正規的路總是很辛苦。有次,細心周到、觀察入微的老闆潘冀見他翻閱報上的徵才版面,便主動和他說明走正道才能永續經營,並給予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從中他也慢慢有所體會,而公司也交付他負責管理工務部門。
他表示,潘冀事務所有一項「協同主持人」機制,每年公司會把一半的盈餘拿來給高階且具潛力的主管當作紅利,而由此建立永續經營的向心力,進而才能貫徹潘冀的理念,以及得到業主們的普遍信賴--友達、華邦、旺宏、台積電、聯華實業等大公司,現在都是潘冀長期的「業主」,進而也打造出臺灣最具規模的建築師事務所。
除了工務,黃種財後來也帶專案,開始與業者接觸談設計,而他在公司的成長很大程度是受到潘冀的影響。87年,潘冀事務所接下了金門救國團大樓的設計工作,這是潘冀在金門最早的一項業務。後來的金門大學圖資大樓和工學院,基本悉依李金振校長的意思而維持著閩南建築設計風格。
其間,「大同之家」的工程設計,更是獲得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頒予了金質獎。他提到,潘冀之前在雙連長老教會三芝福利園區中,有關安養、長照和全國首座單元照護 (UNIT CARE)模式的失智症照護專區設施,是國內目前做得最好的照護機構,因為事務所會特地從長者的心理去構思許多細節處,例如可以「坐」而非用「站」的通透玻璃電梯門。
因此在規劃設計大同之家之時,事務所便邀請三芝福利園區執行長、馬階醫院護理長、失智症協會秘書長與當時大同之家主任陳大鵬一起討論應該涵括的硬體理念,從而建立起全台第二座失智症照護專區。其後的94年間,他受邀擔任事務所主持人,並認為應該返金回饋鄉里,且尤應以新工法優先來詮釋設計理念。
他說,之後在金門的一些設計執行結果,仍是依照標準程序且是虧錢在做,但卻往往面臨到產業結構限制致與潘冀理念不盡相符之處,諸如在台灣常配合業主從事的外圍生態、室內植生牆和屋頂薄層綠化等措施,在金門都很難推得來。但他仍強調,潘冀在金門秉持一貫創新與服務的理念作業,雖不符合成本執行,但所有工程均能如期、如質完成。
在潘冀事務所的辦公空間,還有一項很特殊的文化--職員不分階級高低,彼此間都以名字直接相稱,因此經常「種財」、「種財」之聲不絕於耳。他笑言,不明就裡的外人還真當他是事務所的「總裁」。
黃種財最後提到,他的爺爺抗日民族英雄黃金楓先生是日據時代的村長,由於被日軍拷問走私人(通常亦是捎情報的人)的下落不從致死,因而他認為金門的戰略地位因素常受政治變遷而影響,所以金門福利更應多放些在培養學生的視野和國際觀,例如開闢無線上網等等。他說,金門人天生資質都很好,及早培養能讓他們日後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