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高丹華-為公義弱勢發聲烏坵俠義奇女子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永富。
點閱率:3,167


年籍:55歲
現居:無定所
學歷:烏坵國小、金城國中、台中護校
經歷:曾任北一女校護、烏坵鄉公所秘書、福建省政府委員、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

「一路走來,我執著於有故事、有文化、有歷史的場域,一路挑戰有意義有開創性的事務。生命的樂趣及使命對我而言,就是勇敢到陌生的地方拚搏,但心中必須充滿愛和耐力。」
2014年7月3日,高丹華在個人網誌的心情留言,貼切廓寫這位「烏坵奇女子」大半生的心路歷程。
做過校護、公務員、福建省政府50年來首位女性委員、泰北義工的高丹華,2002年曾不計成敗、參選金門縣議員得172票。今年初她再度明知不可能當選,仍挺身代表軍公教聯盟黨參選第9屆金門區域立委,強調為弱勢發聲、為公義奔走、為軍公教警消尊嚴而戰,獲得666票;在她深愛的故鄉烏坵,她只得到15票。
身材嬌小的高丹華屢屢帶頭引領民主風潮、不畏挑戰衝撞體制框架,不了解她的人,會誤解她特立獨行,沒事找砸。在烏坵這個中華民國仍有民居的唯一軍管島嶼,直言敢言的高丹華曾被視為「黑名單」麻煩人物,走到那都有軍方人員如影隨形監視,防她又有驚人之舉。但她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返回烏坵,冒險跳船上岸,鍥而不捨的為烏坵島民發聲,為爭取烏坵醫療與交通改善而疾呼奔走。
這就是高丹華,愛打抱不平、充滿俠義精神的奇女子。
高丹華也自認不是「乖乖牌」。她說:「離島要像我這樣的女性微乎其微,台灣要像我這樣的女性也不太多。因為我赤手空拳、又沒財權背景,但依然堅持理念、勇敢力抗強權。」
1998年,傳出台電欲將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設於烏坵,高丹華憤而為家鄉發聲,從北一女校護轉而投身社會運動,輿論壓力逼得台電進退兩難,發給烏坵鄉公所一億元探勘回饋金,高丹華一家人一毛也沒領,以示抗議。
2001年底,她在亦師亦友的名作家張典婉鼓勵下,出版《發現烏坵嶼》。以深入淺出、有系統圖文方式,描寫烏坵天地、人文、傳奇、田野調查等,是第一本解開國人對烏坵陌生與隔閡的書,也是烏坵第一本鄉土記事文獻。
2002年全國社會福利會議,她高聲向陳水扁總統陳情:「請總統救救烏坵!」震驚各界。
2006年823,時任民進黨族群部副主任的高丹華策畫-毋忘在「金」--尋找金馬獎大頭兵活動,帶動老兵返金熱。
2007年9月高丹華發起「航向烏坵:千人傳千愛,百人來登島」活動,訴求「讓烏坵解嚴」,也讓孤懸外海的烏坵不被遺忘。
接著她先後投入推動雲林虎尾建國眷村保存、以及促成「山東流亡師生澎湖冤案」立碑尋史等守護家鄉、關心弱勢族群、保留文化資產等社會運動。
現在她全力爭取1874年建造的烏坵燈塔能重新發光,並發起「1874人網路連署」支持烏坵燈塔登錄國家古蹟。高丹華說,她曾祖父高珍於清同治年間即參與烏坵燈塔的石材運送建造,燈塔落成即為管理員;祖父高瑞翁續任燈塔看守員,至其父高金振在2001年1月15日末代燈塔主任奉令退休,高家3代都是守燈塔人,堪稱燈塔百年家族。(高丹華的外曾祖父、外祖父、舅舅也同樣守了一百多年烏坵燈塔)可惜經歷1952至54年間數次台海戰事的烏坵燈塔,於民國40年被以軍事安全考量拆除燈器,至今熄燈65年。
高丹華刻骨銘記父親高金振臨終只說了兩句遺言:「烏坵燈塔為什麼不發光?烏坵交通為什麼這麼不方便?」
為讓烏坵燈塔再放光明,了卻父親遺願,高丹華數度赴湄洲島及粵海關博物館蒐集英國人建造烏坵燈塔的歷史文資,並向民進黨立委蔡適應陳情,促成交通部航港局、文化部文資局、金門縣文化局、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大隊等單位於今年8月17日登島會勘燈塔,讓烏坵燈塔從金門縣定古蹟,升格為國家古蹟露出曙光。
這趟烏坵燈塔探勘行,高丹華與長期併肩作戰的張典婉再度見證鄉民返家需冒險跳船的驚險與不便。她們目睹一位抱著幼兒返鄉的護士,因軍方接駁小艇與國防部包租金門快輪的船身落差大,才一、二歲的幼兒必須由數位阿兵哥危危顫顫的逐一空中接手將他托接上小艇,張典婉要拍下這幅令人驚悸不已的畫面,還被軍方人員連連大聲喝止「不准拍!」,更深刻印記烏坵人如孤島棄兒的悲哀。
這趟返鄉行,高丹華還歷經野犬圍攻驚魂。她被數隻野犬攻擊(包括一隻軍方養的狗),兩腳數處被狗咬傷鮮血淋漓,在軍方醫務所住院治療數天。看到島上野狗越來越多,威脅到駐島老人家安全,她不平則鳴,問代管烏坵島的金門縣政府環保局做了什麼?為什麼不能派人登島誘捕野犬結紮或圈養,以防野犬攻擊老弱島民。她也要問金門縣衛生局,在她10年前爭取到衛生署IDS醫療給付提升計畫後,為什麼不能善用資源、有效改善島上醫療設備,並把護理人力及環境配置好,縣衛生局身為主管機關且是烏坵IDS醫療給付提升案的委員,比環保局更怠忽職守。
針對國防部斥資2.9億元為烏坵守備大隊改善官兵營舍等設施,卻將施工機具建材等堆置於直升機停機坪,致使直升機得改降偏遠的碼頭空地,增加重症軍民救命後送風險,高丹華更是痛心疾首,痛斥軍方罔顧人命。
高丹華也向金門縣政府請命,不要以「代管」或住民僅數十人、或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為藉口,不思善盡管理與照顧烏坵島民實際需要的責任。金門是離島,有離島建設基金可以運用,烏坵是「離島中的離島」,更需要關懷與照顧,不要讓烏坵真的淪為棄島孤兒。
這就是愛抱不平、寧鳴而死的奇女子高丹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