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林梅鳳-不斷挑戰自己 人生不怕打掉重練
林梅鳳是國內音樂治療領先研究學者。(陳永富攝)
本籍:金城鎮古區人
現居:台南市東區
學歷:賢庵國小、金城國中、中山女中、台大醫學院護理系學士、精神衛生護理研究所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北榮總護士、成大醫院兼任護理長、成大醫院兼任督導長、成大護理學系副教授、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現職成大護理學系教授
當過護士的林梅鳳博士,勇敢面對並走出兩次罹患重症的陰影,學者兼病患的身心煎熬切身體驗,讓她在憂鬱與自殺防治、團體心理治療、醫病溝通教育、癌症心理學等教學更具同理心與說服力,並開創國內「音樂治療」新領域,應用在癌因性焦慮、憂鬱與認知,都有良好的成效。
大一罹患罕見疾病,轉學護理系
林梅鳳自幼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自我期許甚高,金城國中畢業赴台報考台北高中聯招,目標是北一女中,沒想到以些微差距考上第二志願的「中山女中」,因事與願違,心情低落消沉了一段時間,也沒能好好專注於課業,考大學又舊事重演,僅上榜臺灣大學吊車尾的「農業推廣學系」(97年8月1日改名「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農推系一年級時,不明原因罹患「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簡稱ITP),這種病症造成病人血液血小板的破壞及減少,會有紫斑外,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量多或不止、腸胃道出血、血尿等症狀;血小板低於1萬者,甚至會有自發性內臟出血或腦出血、肺出血的致命危險。為了治療,林梅鳳每個月要抽血作凝血檢驗,每天要服用24顆「美國仙丹」(類固醇,會有月亮臉、變胖、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水腫、容易感染等副作用)身心飽受痛苦煎熬。
林梅鳳說,當時每天要承受隨時可能重症發作,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陰影,甚至有把台大新生首年當作最後一年過的最壞心理打算。所幸經過適當有效治療,林梅鳳重拾健康,也走出陰影。
經歷這場大病,她感恩既然老天賜給她新生命,就應重新出發,好好用功學習,開創新的人生。所以原本因為三姊林明鳳當護士,她的人生規劃本不想再選擇護理業,這回她決定轉系去念台大醫學院護理系。而後續升念台大護理研究所,鑽研精神科護理學。但尚未畢業前,父親因肝癌病逝,她因而將癌症心理學列為研究重點之一。
由於有自身重症重生以及父親罹癌去世的切身之痛,林梅鳳的研究所畢業紀念感言是:「不斷挑戰自己,人生不怕打掉重練!」
獲「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助學金」 赴華盛頓大學進修
民國77年7月至79年9月,林梅鳳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當了2年神精外科、精神科病房護士,體驗護理實務,也藉以了解學術理論與醫院護士實務操作的差異性。
81年自台大護研所畢業後她受聘擔任成大護理學系講師,歷經助理教授、副教授等職,其間她選擇國內心理輔導領域居領先地位的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攻讀博士,花了6年時間念博士收穫良多,也奠定她在「醫病溝通教育、癌症心理學、憂鬱與自殺防治、團體心理治療、音樂治療」等研究領域基礎。
在成功大學迄今約30年的教職生涯,林梅鳳教授孕育許多教學、研究與服務果實,她於98年獲得校、院、系方的肯定,榮膺全校教學傑出教師、醫學院教學創新團體組第一名、護理系優良教師與優良導師;校外相關專業機構亦給予肯定,護理師護士全國聯合公會與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分別頒給護理研究佳作獎(101年)、研究發展成果獎(102年)。並於104年獲選為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赴美研究獎助金學人。
「傅爾布萊特獎助學金」是美國國衛院提供的。她得以赴美國護理學術研究權威的華盛頓大學進修8個月,跟隨有30年乳癌護理研究經驗、腫瘤心理學權威的70歲名教授Francis Lewis學習,也開啟她系列乳癌夫妻互動性研究之路。
率先創設音樂治療實驗室 研發「GIM引導想像音樂治療法」
回顧林梅鳳81年起在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與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的教學研究,前期(81-90年)她以結合精神護理與心理諮商專長為志向,發展憂鬱症患者的團體介入模式,率先在台灣護理界建立應用認知與心理復原的實證方案,並在護理系籌設「音樂治療實驗室」,接受成大醫院精神科門診轉介的困難個案,展現護理在醫療體系中的獨立功能。
中期(91-100年)她深耕於腫瘤心理學領域,加入乳癌照護團隊,建構音樂治療的科學與臨床證據,以擴展癌症的心理照護功能。她積極投入癌症溝通教育教材的研發(99-100年),以學生的溝通困境為劇情繪本,拍攝乳癌等病患的溝通經典影片,完成「新手上路」、「說與不說之間」、「我是少奶奶」、「生命在倒數」等教材。以團體互動情境、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演出癌症病人的角色、從參與、到感知、和體認病者的情緒,經由同儕之間的經驗、知覺比對,以增進對病人內心世界的瞭解,強化護理照護者的適時同理與支持能力,促進護病間溝通品質與人性互動。
另外她鑽研「GIM引導想像音樂治療法」,設立專用音樂治療室,以音樂配合感動的畫面引導,協助憂鬱症及癌症化療期病患,度過化療不適反應,尤其對高焦慮特質者的焦慮緩解最為顯著,確立在聆聽20分鐘GIM的紓壓音樂後,可有效減緩因化療所引發的焦慮,有不少醫師轉介治療成功。
現階段她以國際合作和跨院研究為目標,對乳癌婦女的憂鬱—失眠—倦怠感症狀群與夫妻情感互動行為的觀察有更深入的專研。她也將相關癌症治療建置為護理繼續教育e化平台,作為數位化的護理學習資源,有多所大學部、研究所採用,發揮教材資源的校際共享作用。
擘畫跨國研究罹癌夫妻的情感互動與調適
林梅鳳教學兼融理論與實務,她為人體貼富愛心與耐心,與所作實證研究接觸的患者都成了好朋友,病患願意敞開心扉述說抗病心路歷程,林梅鳳也體諒乳癌病患辛苦,多次撥出研究經費,與醫療器材業者合作,幫切除乳房的患者訂製合身美觀胸衣並贈送給患者,讓患者感受溫暖,拾回外在美信心。
樂觀積極的林梅鳳經常熱心的接受親友對醫病的諮詢並給建議。近年來以系列獨樹一格「漂木」作品揚名藝術界的楊樹森,是林梅鳳金門古區老家的鄰居。楊樹森39歲時精神受創,靠著信仰走出人生低谷後拾起畫筆,在漂流木和廢棄木板上作畫,開啟他的藝術人生。旅居美國50年的宋楚瓊曾向國畫大師黃君璧學畫,看到楊樹森的畫作驚為天人,盛讚充滿生命力,愈看愈精彩,希望能把楊樹森的畫推介到美國。
林梅鳳不久前專程到新北市三芝海邊找楊樹森,傾聽楊樹森從病患蛻變為藝術家的心路歷程。她鼓勵楊樹森要完全放開心懷,不要糾結於過去解不開的結,而楊樹森的人生經歷是鼓勵病友重生的良藥,有類似境遇的病友,看到楊樹森自我挑戰與賦予廢棄木頭的生命藝術能量,都能得到療癒和鼓舞。
未來,林梅鳳計劃結合醫工、生理、與癌症照護專家,研發虛擬實境科技導入想像式音樂治療的軟體與硬體,透過臨床實驗檢視對癌症病人因接受治療所引發的疼痛、倦怠、失眠、憂鬱等症狀群之效果後,將之設計為適合癌症病人使用的身心療癒醫材。
鑑於罹患乳癌婦女不僅人生重大壓力事件,也是夫妻要共同面對的疾病,但目前醫學界對在不同壓力下,罹病夫妻的情感互動對疾病之適應尚未有嚴謹的研究結果,因此她計劃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Lewis教授,中國首都醫大劉均娥教授合作,進行中美乳癌家庭介入方案的成效追蹤研究,並比較在台灣、中國、美西罹患乳癌的夫妻情感互動之跨文化差異,找出適用於華人夫妻文化之家庭評估與介入模式,建構不同文化下罹癌夫妻的情感互動與調適歷程的理論模式。
這兩年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林梅鳳的教學合作也跨國際的延伸到印尼,與印尼大學合作,在雅加達、蘇門答臘、梭羅、巴東等地區進行精神科、心理衛生的教學研究與音樂治療推廣。
3年前再度戰勝病魔
3年前,林梅鳳在成大醫院例行胸部X光檢查,發現肺部有一個0.3公分大的結節,幾位醫師看了X光都說沒什麼問題。她不放心,返回台大醫院掛胸腔外科名醫門診,名醫一眼就斷定她肺部的0.3公分大結節是第一期肺腺癌,但腫瘤還小, 即使過2年仍大不了多少,沒有立即危險,囑她繼續追蹤觀察即可。
由於有大一時生罕見重病的經驗,林梅鳳選擇積極治療方式,如果真的罹癌就勇敢面對,及早處理。她回成大醫院作了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並立即住院動手術切除小腫瘤,因已經有心理準備,她術前勤於練瑜伽及運動健身強化體力,手術後第2天就下床,第3天出院返家。
林梅鳳說,「這次又是勇於面對的積極個性救了我」,因為動手術切開肺臟,醫師才發現0.3公分的腫瘤雖小,但周邊已有擴散跡象。如果她不追根究柢,積極面對並當機立斷決定動手術,而「再追蹤觀察2年」的話,惡化程度恐難想像。
「健康第一!癌症不可怕,但不可患得患失整天憂鬱想不開,要努力回復正常生活」,這樣的話,始有找回身理與心理健康的機會。林梅鳳不時以自身罹癌及努力面對、戰勝病魔的經驗,與研究個案患者及學生分享,從她健康、樂觀、自信的笑容,給患者帶來更多希望與信心。
得英才而教之,人生樂事。林梅鳳所教學生中,台灣公益聯盟創辦人暨執行長高嘉璘榮膺今年度成功大學傑出校友獎,是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畢業生首位得此殊榮者,林梅鳳正是高嘉璘的指導老師,覺得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