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林登濱-見證金門、桃園結盟兄弟縣 榮獲桃園市成人教育師鐸獎
◎採訪撰稿:陳永富
本籍:烈嶼鄉東林村人
現居:桃園市中壢區
學歷:烈嶼中心國校、內壢國小,中壢中學初中部、高中部,中國文化學院商學系
經歷:中壢1988年國際青年商會會長、中壢市第6、7屆市民代表、桃園縣政府縣長室秘書、救國團中壢市團委會第二任會長、中壢社區大學首任校長。現任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委員及獨任調解人、桃園市中壢區調解委員、新楊平社區大學與平鎮區長青學苑專任講師、台灣桃園地方法院調解委員。獲109年桃園市成人教育師鐸獎
今年74歲的林登濱,在金門823砲戰前11年(民國36年)出生,經歷戰地烽火。他曾任桃園縣長劉邦友的機要秘書,是桃園與金門締結「兄弟縣」的見證人,民國85年爆發「劉邦友官邸血案」後,林登濱賡續遇害劉邦友縣長政策,負責協調催辦了桃園縣政府出資400萬元為金門縣闢建「桃園路」當締結兄弟縣禮的美事。
823砲戰全家逃難疏散到台灣 落腳內壢
林登濱父親林清發於47年823砲戰前,在烈嶼鄉東林開設「源發商店」,並擔任東林村村長。
在4個兄弟妹排行老大的林登濱,幼年勤勞懂事,能為父母分勞。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雜貨店,他自小充當小攤販,從東林走路沿著庵頂、后頭或西宅、西方、西路、東坑、湖井頭兩條路線叫賣,夏天時賣冰棒、清明掃墓時節賣香燭墓紙,平常時候則賣包子、油條或火柴、毛巾、肥皂等日用品,為家裡增添收入。
47年爆發823砲戰人心惶惶,政府安排金門人疏散台灣避難。
當年12歲的林登濱依稀記得,約是10月25日,母親林許麗珠(今年97歲)拉著他與2個弟弟跟妹妹,帶著簡單家當,從烈嶼羅厝海灘登上軍方登陸艇,開往高雄港。父親因係東林村長必須打點後續鄉民疏散避難作業,所以一個月後始赴高雄與家人會合。
林許麗珠母子上岸後先被安排在前金國小禮堂打地舖約兩個星期;再移轉至鳳山俱樂部暫棲兩周,也是打地舖。而後每人領到政府發給的3000元赴台疏散安頓費,逃難鄉人各自謀生,他們一家人搭火車北上,先投靠在三重開照相館的母舅家寄宿約3個月後,始選定在桃園縣內壢落腳定居,當時考慮日後晚點當兵,林登濱報戶口時晚報出生一年(民國37年)。
擅寫書法 開設「金門書局」不忘故鄉
因砲戰停學的林登濱從內壢國小四年級開始復讀,之後順利考上台灣省立中壢中學初中與高中部。48年初住家附近的公有內壢零售市場開張,林清發先與友人合資入駐開店;之後頂下對面攤子,獨資經營雜貨店,仍名「源發商店」,以示對金門故鄉飲水思源。
唸中壢中學初、高中六年期間,林登濱臨出門上學前,父親會交給他一張採購清單,放學後由他到中壢批發商處採買紅豆、綠豆、麵粉、麵線、鹽巴、炸豬皮等,以及成疊用以包貨物的舊報紙等約2、30公斤,裝上腳踏車載回家,那時個子不高、氣力小的林登濱多次在中、內壢間的坡路掌控不穩人車摔倒,狼狽不堪,眼淚往肚裡吞。
林登濱寫一手好毛筆字,且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初、高中6年有5年被同學推派為學藝股長。後來他也因有這些才華,在青商會義務幫忙製作海報,受到社團的肯定與接納。他也曾在內壢市場自家「源發商店」賣過10年毛筆手寫春聯。
大學他一心想報考文學藝術組,聯考學科成績本可上輔仁大學,因沒填輔大志願而先入伍,在郝柏村曾任師長的台中縣和平鄉陸軍第9師當文書兵;有次蔣中正總統從谷關回程巡視營區,部隊長的簡報還是他負責用毛筆書寫的。
60年退伍後轉而報考丁組,結果考上文化學院城區部商學系(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就讀文化學院時,他有三年時間擔任班代表,還創立了書法社,更擔任學校商學會會長,並榮膺為「華崗青年」(文化學院模範生)。
原本文化學院有意留他當助教,但當時中壢工業區發展迅速,他家座落在工廠旁的雜貨店供應工廠廚房的南北貨等伙食副食品生意大好,他應家人要求回家幫忙做生意。
民國71年底,林登濱於內壢的興農路開設書店,由於對家鄉有份情感存在,並提醒下一代不要忘記自己來自金門,他堅持取「金門書局」店名,如今書店雖停業,但已顯斑剝褪色的「金門書局」招牌仍掛在門眉。
為劉邦友省議員等助選 踏入政壇
由於經商廣結善緣,也累積了地方人脈,林登濱逐步參與回饋社會,他於72年加入中壢國際青年商會從事社會公益,展現熱情參與及書法長才,77年獲選為第15屆會長。
來自金門前線的林登濱在異鄉的傑出表現受到時任台灣省議員劉邦友賞識,林登濱因緣際會相繼投入劉邦友、黃木添、林傳國等政治人物的輔選工作,甚至成為助講團總召集人,進而受到林姓宗親推舉參選中壢市第6屆市民代表,以第二高票當選,並連任第7屆市民代表。
而後他陸續受聘任為中壢區公所第36、37、38屆調解委員、中壢市後備軍人輔導中心主任、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委員及獨任調解人、桃園市中壢區調解委員。
劉邦友78年底當選第11任桃園縣長,79年拔擢林登濱進入縣府擔任縣長室秘書,輔弼縣長公共關係及環保事務,成為劉邦友得力左右手。當時正值桃園縣大興土木,闢建多項大型公共建設,諸如巨蛋體育館、體育場、地下停車場、榮民服務處等工程動土或完工,劉邦友縣長都指定由「小林」,也就是林登濱充當典禮司儀,前後6、7年的磨練,造就林登濱面對大場面氣定神閒、落落大方的典禮主持人功力,也練就應對有方及流利便給的口才。
見證金門、桃園兩縣結盟兄弟縣 推促桃園縣補助闢建「桃園路」
身為劉邦友縣長機要秘書的林登濱回溯85年金門縣長陳水在與劉邦友縣長議定兩縣締結「兄弟縣」盟約往事說,當年11月16日劉邦友先率團赴馬祖,與連江縣長曹常順共同簽署結盟證書,締結兄弟縣。
劉邦友返回桃園後,應邀出席龍潭陸軍六軍團指揮官邀宴,曾在六軍團任軍職的金門縣長陳水在也是受邀的主賓,與劉邦友同坐主桌。當天兩人相談甚歡,決定兩縣也締盟為兄弟縣,劉邦友當場招來林登濱表示「我要與金門締結兄弟縣,你來當締盟的媒人。」就這樣,林登濱串演了桃園與金門縣民政處協商完成兩縣簽署盟約誓詞,催生締盟的角色。雙方同意藉由互訪,交流地方自治事務,增進農工商企業、教育文化及縣政推展。
出於回饋家鄉之心,林登濱也參與劉邦友縣長撥補400萬元經費贊助金門闢建「桃園路」,作為兩縣結盟禮的流程。即使85年11月21日爆發8死1重傷的「劉邦友縣長官邸血案」,劉邦友縣長不幸遇難,林登濱仍繼續推促這項業務,終使「桃園路」完工通車,現在是金城往來尚義機場及山外的四線通衢大道。
血案前一晚主持婚禮 陰錯陽差逃過一劫
前桃園縣長劉邦友官邸血案發生於民國85年11月21日早晨,劉邦友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於任內遇害的縣市首長。
被槍殺死亡者包括劉邦友、桃園縣政府機要秘書徐春國、縣長司機劉邦明、縣長官邸警衛劉明吉、劉邦亮、縣長官邸幫傭劉如梅、桃園縣議員莊順興、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技正張桃妹;縣議員鄧文昌重傷。
因血案現場在搶救人時遭破壞,唯一倖存者鄧文昌議員腦部嚴重受創記憶受損,未能作證;檢警偵辦陷瓶頸,迄未能破案。只能研判2名歹徒可能押著縣議員莊順興、鄧文昌開車抵劉邦友官邸,才能騙開警衛入內並控制眾受害人,於警衛室以近乎槍決的方式槍擊被害人頭部,一共開13槍造成8死1重傷。犯案後歹徒押著鄧文昌議員的秘書梁美嬌開車逃逸(當晚將梁女載至虎頭山釋放)。劉邦友夫人彭玉英案發時在官邸2樓佛堂作早課逃過一劫,她一度以為是警衛開槍自殺。
案發後警方全面清查劉邦友生前公私交往,不排除可能出於政治恩怨或施政擋人財路,而遭黑道僱兇殺人。不過跟隨劉邦友縣長6年的林登濱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劉邦友應是無辜被牽扯,建議檢警也應朝官邸警衛是否與人結怨的方向偵查,但未獲採納。
林登濱在案發後曾接受桃園地檢署承辦檢察官姜貴昌與主任檢察官朱富美多次詢問,事隔25年,他對案發後拼湊出的情節仍有深刻記憶。
林登濱說,85年11月20日案發前一晚,他因接下東森電視台記者黃主華結婚晚宴的司儀工作,整晚忙到未曾與劉邦友縣長與機要秘書徐春國碰頭,不知徐春國次日一早要從龍潭鄉送雞湯到官邸給劉縣友提早過生日暖壽,沒有一同前往官邸,幸運逃過一劫。
由於21日一早,前台灣省議員呂吉助與楊梅的里長預定要到縣府面見劉邦友縣長,為劉邦友處理公關事務的林登濱上午8時許抵達縣府,首先接獲縣長夫人來電說「好像警衛自殺」,他去縣長官邸看了一下,見警察局長謝秀能在場指揮救人,就折回縣長室準備接待呂吉助等人。
後來知道發生血案,徐春國秘書(前龍潭鄉長)遇害。但直至上午9時10分許,始傳來劉邦友縣長也在警衛室遭槍擊滿臉是血,送往省立桃園醫院急救的消息。
林登濱說,就他所知的劉邦友政商交往情況,劉邦友應無與人結下重大冤仇,他懷疑歹徒應不是沖著劉邦友而來,可能是劉邦友聽聞警衛室有吵鬧,前往一探究竟而被押進警衛室滅口,且可能是倒數第二個被槍殺的,鄧文昌議員最後一個被槍擊倒在門口,才能及時送醫救回一命。
死裡逃生的鄧文昌曾長期受到警方保護,他記憶尚未完全恢復,對當年案發經過也不作回應。血案現場官邸與緊鄰的縣府主秘官舍,在該案發生多年後全部拆掉重建成第二警政大樓。
任中壢社區大學首任校長 去年榮獲桃園市成人教育師鐸獎
86年,林登濱離開縣政府,接任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的心燈啟智教養院院長,期間他除了率團拜會金門縣政府,並在院內收容5位金門子弟,給予了特別優惠待遇來回饋家鄉。
98年退休,林登濱99年擔任中壢社區大學首任校長工作,並以他多年主持、公關事務經驗,在中壢社區大學、桃園縣救國團開課教授「黃金說話術」、「主持與禮儀」等課程,11年來傳承「司儀」實務經驗和心得,培養了不計其數的典禮主持人才。去年榮獲桃園市長鄭文燦頒發「109年桃園市成人教育師鐸獎」表揚。
他現任新楊平社區大學與平鎮區長青學苑專任講師,兼任桃園市中壢區調解委員與台灣桃園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中壢區調解委員會位於中壢區公所2樓,每逢調解庭期人滿為患,林登濱從96年起即任調解委員,嫻熟調解業務法規及止紛息爭之法,能有效平息當事人憤怨,願意協調和解,達成減少法院訟源效能,也深受當事人信任。能夠在退休後對社會有所貢獻,已逾七旬之齡的林登濱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