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市辦歲末敬老感恩嘉年華會數百鄉親共襄盛舉
會中安排多項民俗才藝表演洪啟義親書中堂贈市長呂芳煙張火木則惋惜未能選出金籍議員
︻鄉訊小組台北縣報導︼十二月十七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單親家庭關懷協會、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及台北縣錦和高中共同舉辦了一場「94年度台北縣中和市歲末敬老暨感恩嘉年華會」,有數百位中永和地區的金門鄉親參與這場盛會,地區立委張慶忠、中和市公所官員、文大教授等都趕來共襄盛舉,並邀請茶藝、剪紙、書法、彩繪、國畫、緞帶花、串珠才藝、陶藝等多方面的專家在現場做示範教學,晚會中並有東信國小學童的清唱詩作表演,一整天的嘉年華會,讓與會的長者有回到年輕時代的感受,每個人都自認年輕了好多歲,而這也正是主辦單位舉辦這場感恩嘉年華會的目的。
嘉年華會由下午二時展開,整個下午登場的是「親子才藝創作展示與教學觀摩」,現場邀請到柳導演工作室的主人柳松柏導演夫婦做唐詩宋詞吟唱及手語表演,書法家洪啟義、蕭漢佑、王美仁等三位大家及國畫老師李勃當眾揮毫,不少人排隊索取墨寶,經絡老師李麗燕、黃萬生免費為人做筋絡保健示範與中醫義診,此外,天仁茶葉公司董事長祕書宋宣慧老師示範茶道、中國結老師吳曼姿、綿紙花老師蔡蕙如、串珠才藝老師劉銀花等也在現場教學,引來眾人圍觀求教。
晚會中首先致贈由書法家洪啟義所題「唐詩新傳揚中外、東信民俗讚杏壇」給東信國小的劉木蘭老師,表達對劉老師能調教出這麼傑出的民俗才藝班的敬意;同時也敬贈由洪啟義所書的「龢氣興中和、政績澤鄉親」中堂給呂芳煙市長,感謝他對旅居中和金門鄉親的照顧。
之後由享譽東南亞東信國小民俗才藝班同學表演。清唱詩作表演加上舞蹈,呈現不同年齡心境的效果,曲目有大家來唱三字經,賀知章的回鄉偶,杜牧的秋夕、江南春,韋莊的金陵圖,張繼的楓橋夜泊,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月夜,白居易的慈烏夜啼、鳥,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李商隱的無題。加上歌唱扯鈴表演,可說是精采萬分,目不暇給。
在晚會致詞時,錦和高中吳校長表示,中和市是個很有情的地方,尤其是呂市長跟金門鄉親有很深厚的感情,不一樣的感情,中和有句話,叫做「和氣興中和,福氣好生活」,她在這邊第六年,這句話中和人都是朗朗上口,是句名言。深深的感到,這麼多年來,都能夠有這麼一份力量,大家集合在一起,這樣是很難得的,所以大家要惜福,要珍惜這樣一個機緣。呂市長在中和服務即將要屆滿八年,他在這裡服務有六年了,可以說見證到中和市的發展,中和市的進步,對中和建設很多,水患也解決了,大型圖書館也蓋了,醫院也有了,公園一個個的建立起來,呂市長其實是個很有心的人。
三合一選舉剛過,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張火木教授感歎地說,居住在中永和地區的金門鄉親有兩三倍金門縣的人口,我們會覺得相當可惜,怎麼連金門籍的縣議員都沒選出來,這似乎也反映在今天晚會上,空位那麼多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缺乏向心力及團結一致的觀念。他話鋒一轉,談到這一次的同鄉會推薦,板橋地區小金門的林國春,38歲,今年第一次參選,就當選了板橋地區的縣議員。他說,我們對金門有很大的期待,日久他鄉思故鄉,我們從來都沒有忘掉金門在我們心目中的價值與意義,我要說的是,柳松柏夫婦東信國小,這些年來,對發揚道道地地的中國文化,盡心盡力,可是他們在多次的全國比賽,經費越來越拮据,因為現在主政的政府其實他們另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台灣的本土文化才是重要的,可是生為金門子弟,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我們是道道地地的中國人,道道地地中華文化的發揚者。對於剛趕到會場的立委張慶忠,張火木說,張立委今天來是行動上的認同,也是理念上的支持,中和市是他的服務選區,「我想他今天跟我一樣,都想搭起我們海峽兩岸金門鄉親,原鄉也好,他鄉也好,是一種鄉親聯誼的橋樑,我們希望下一代更傑出,我們更希望上一代更幸福。」
特地趕來與鄉親聚會的張慶忠說,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在他的家鄉金門有一個祭祖的典禮,每年到了這一天,他都會到金門祭祖,他的祖先是從青嶼這邊過來的,所以來的比較早,一直都在木柵那邊,祖先早來好幾代。中和有3、4萬金門鄉親。他一直住在中和,包括當時浯江新村的興建,那時他剛好在建築師事務所,那時金門縣政府來這邊蓋房子,他都躬逢其盛。
對於舉辦這次活動,張火木教授表示,主要為響應中和市長呂芳煙「和氣興中和,福氣好生活」的施政理念,同時配合地方政府推動老人福利服務社區化政策,以及因應服務台北縣中和市弱勢家庭老人密集地區的文化休閒與身心健康的需求,特別選定老年人口密集的台北縣中和市隆重策辦本項重陽敬老暨社區化關懷社區老人生活照顧健康休閒嘉年華活動。
他說,隨著世界醫學的進步,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可以預期已開發國家在廿一世紀將是一個「老人」世界,老人學及保健將是社會的重大課題,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出生後必經的歷程,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就像機器一樣會老朽失靈,醫學上稱之為老化或退化(Aging and degeneration)。「老」是每個人不願面對但又不得不經過的生命歷程。老年人要活得獨立( independence)、有希望(hope)及尊嚴(dignity),金錢(經濟自主能力)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健康的維護」。而老人的生存需求依序為健康醫療、經濟安全、教育休閒、居住安養以及心理社會適應。而以上各項老人的需求均與自我照顧的核心議題息息相關。總之,在高齡人口急遽增加之時,老人各類教育休閒福利服務益顯其迫切性與重要性,應不斷鑽研相關知能,分享服務經驗,藉以提昇服務品質,因應需求拓展教育休閒服務項目,使政府機構,社會資源相互為用,以全方位、人性化的需求導向,以提供適切的福利服務。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單親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湘凰也指出,老人面臨之主要困境可歸納為:身、心、靈及資源等層面的需求。有一首流行的不老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老不了。」而「老」字的含義可以包括:老本、老友、老伴、老鄰、老屋、老身、老心、老趣、老樂等。老年人最實用的生活方式就是預防重於治療,運動、保健、避免抽煙、酗酒、縱慾、肥胖、缺乏睡眠等,加強對老人學、老人醫療及老人生活科技研究可防治老人失能與疾病,促進老人及其家庭生活幸福。
在「親子才藝創作展示與教學觀摩」活動中,有一場「健康人生一世情銀髮生涯不是夢」的主軸講座,由六十五歲的社區長青大學婦女學苑講師任宜蓀主講,其妙語如珠的講演,獲得滿堂彩,掌聲與笑聲不斷。這位曾在台大醫院任職十二年,最後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退休,如今已子孫滿堂卻退而不休的湖南女子,早年嫁給本省的丈夫,她這位外省婆與本省婆婆間的「婆媳對話」常會產生一些「笑果」。
在今天這個場合,任宜蓀主要要講的是老人問題。對於「認識老化」,她說,這主要是腦幹多巴胺減少,引起老人說話慢,行動遲緩協調功能退化,個性固執刻板低落,導致意識覺狀態與敏感度降低,無法敏銳應付外界環境的改變,對於要急迫決定事易遲疑,甚至引起憂鬱。
此外,由於內分泌腺減少,唾液分泌減少而口乾,緊張,味口差,腸胃功能不良,失眠,煩躁,易怒,嘮叨,全身無原因酸痛,怨歎,自責,孤獨。
「生老病死」是任誰都躲不過的人生宿命與過程,老了之後,病痛相隨,因此,認識慢性病是相當重要的。任宜蓀說,慢性病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心律不整的血管疾病 )、高血壓(85-125mmg為正常)、腎臟(尿毒症、尿酸高,痛風)、海洋性貧血及癌症(紅血球mcv小於80為正常)。正常血壓- <130<85,正常偏高之血壓為130-139 85-89,輕度為40-159 90-99,中度為160-179 100-109,重度為180-209 110-119,極嚴 重為>210>120。
高血壓的保健:一、充足睡眠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精神緊張。二、適度輕鬆的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三、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祕。四、避 免用太冷或太熱的水洗澡或浸浴。五、選擇新鮮食物,避免醃製食品。六、忌食含鈉量高的食物及蔬菜,如麵線、蜜餞、餅干、芹菜、胡蘿蔔、海帶、紫菜、發芽蠶豆。七、避免抽煙、喝酒、節制茶葉、咖啡、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