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強又有大作面世作述不斷好學不倦值得晚輩學習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前金沙鎮老鎮長、文史家張榮強近來又有大作問世,繼八十四年出版「浯江江第一選集」、九十二年十一月出版「浯江江第二選集」之後,日前三度出版「浯江江第三選集」,張老先生以九旬高齡仍好學不倦、作述不斷,著作等身,令不勤於文墨的文化圈內後輩晚生感到汗顏,並對張老佩服萬分,譽為學習榜樣。
為何想再出版「浯江江第三選集」?張老說,他們青嶼張氏一族先祖敏、本、慶三位從兄弟重大勳績被史闕漏,此早已發現,之後在宗親張醒民等之協助下,也陸續發現散居閩南各地吾均正公族裔,此一重大問題,要讓散居各地的張氏族人能夠了解,並進而有所聯繫,就非壆出專集不可;此外,剛好又發現金門有些鄉親先賢光輝事蹟,也被國史及地區志所遺漏或修錯,如能將這些再來與張氏一族上述的情況配合,成為專集,當可提高其可觀度。以上即是促成第三選集再出版的主因。
金門青嶼張氏族人先祖敏、本、慶三人重大勳績被史闕漏一事,張老指出,這主要在於明朝的「奪門之變」,這與金門青嶼張氏族人有切身關係。原來金門青嶼張氏族人於明正統十四年(公元一四四九年),因沙尤鄧茂七等海盜來搶劫青嶼,張敏全族受誣,致遭死多人,長者戍軍、幼者(張敏、張本、張慶)被閹割送京師內府,為司禮監曹吉祥理家事,景泰八年正月,曹吉祥與大臣石亨、徐有貞等,趁景帝病重時,發動「奪門之變」,使英宗復位,則由張敏、張本、張慶三從兄弟負責,由南宮推抬英宗坐輦至奉先,高坐龍床,天亮文武百官進宮朝拜,才知是英宗復位。
張老說,有關張敏三兄弟奉迓英宗復位,這一重史實,金門縣志等張敏傳中沒有記載,一般史書也一樣。而他是根據下列事實研考而加以肯定,其事實:一、張慶死時,大學士劉健為他寫「敕賜忠勤祠記」巾曾載:「:::景泰末,英宗皇帝復位,獲以奉迓功,:::」。二、張敏三兄弟能一齊榮顯,敏受封忠勤公、本封清慎公、慶封錄勤公,就是鐵的事實。三、馬巷廳志載:「廕生為張苗、張暉、張質」,廕生是祖先或家人有功而得入國子監讀書的人,當時因張敏三兄弟有功,才廕三位侄子就讀國子監,一人廕一位。這在金門縣誌「襲廕」欄中也有記載張苗三人因軍功而襲廕官職。四、「奪門之變」是輦將英宗由南宮推、抬至奉先殿,黎東方先生所著「細說明朝」內雖無指推抬人是誰,唯英宗是這樣復位,仍屬正確。此外,事變階段張敏三兄弟為曹吉祥理家事己有八年,曹對他們的做人處事都會很了解,且三人均二十四、五歲,年青力壯,又能幹,會合力,是最好條件,才會被派上「推抬輦」的艱險任務。張老強調,他此一發現,鄉先賢張敏三兄弟曠古大功勳,即可張顯而免被埋沒,且也能補正史之闕漏,更也是一般人研究張敏歷史的關鍵。
此外,金門珠山社先賢薛師儀及薛福祥先後蕩擊寇賊之事功,張老考證後認為,史書上也有所闕漏。其中薛福祥在明朝嘉靖年間蕩平倭寇,功勳顯赫,於嘉靖三十五年授「御殿總提督左柱國光祿大夫」從文官一品,還疊加封祖父榮祿大大從一品、父懷遠將軍三品、祖母、先妣母為一品夫人,一家三代,倍極榮寵。但這一段蕩平倭寇榮獲朝廷授勳封爵之事,卻被國史所闕漏,地方誌亦同,唯僅珠山薛氏族譜有此記載,唯記載簡略:「:::明時投軍從戎,蕩平倭寇,建立大功:::」。張老認為,這麼重大的功勳,其經過情況不予記述,實情怎能使人了解,況要長久留傳。至於薛師儀方面,職務有別:咸豐三年小刀會賊來攻金門,馬巷廳志戴薛師儀是千總,而金門先賢錄記戴為守備。薛師儀守備身份在金龜尾海上指揮奮戰,擊敗小刀會賊,建大功,誥封武功將軍,並恩廕三代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