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法名家洪啟義又有新著問世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1,142

內容網羅古今人物隨興所至盼發揚人性光明面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書法名家洪啟義繼去年出版「銘浯齋隨筆集」之後,日前再完成「銘浯齋隨筆集」新書問世。新書分人物篇、述事篇、感時篇、附錄及畫葉五大內容,其中人物包含古今,今人有法鼓山聖嚴法師、高齡一百零四歲的一代儒將何志浩、鄉賢張邦育、八閩美術會名譽會長蔡鼎新、藝壇雙珍│林婉珍、于美珍;古代有航海家鄭和、閩侯人翁筱禹(翁文煒尊翁)。洪啟義說,「隨筆」乃隨興之作,不限體裁;「續筆」則繼隨筆之餘興而作。為發揚人性之光明面,在使命感之驅使下,只好繼續寫下續筆集。

三十一年次的洪啟義鄉親早年曾任職金門縣政府科員、技士,之後調台北市信義區公所,擔任公務人員將近三十年。服務公職期間,曾先後參加中華民國橄欖齋書會及中韓二門書會等聯展及金門縣美術家聯展多次,也曾應海內外各單位之邀舉辦個展,為馨書畫會創會會長,現任中華書法傳承學會顧問、金門縣書法學會顧問。

關於一代航海家鄭和,洪啟義說,鄭和是舉世公認的大航海家和外交家,是一位被後人所景仰的和平使者,他於一四○五年七月十一日自江蘇太倉首航,中華民國早在五十年前將這一天定為海洋節,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在二○○五年跟進,正是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兩岸均擴大慶祝。紀念鄭和不是要陶醉歷史,而是要學習鄭和精神,在新的海洋世紀中重視海權,推廣海洋意識,尤其是台灣四面環海,屬海洋國家,更應重視。今日東南亞海權爭鋒,中日韓力拚,中國遙想鄭和,日本紀念大和艦,南韓與日本爭獨島(竹島),我們的鄰國是如此積極,波瀾壯闊,反觀台灣卻忽視自己的海洋資產,心有戚戚焉!國人不僅要緬懷鄭和下西洋的探險精神,更應將其發揚光大,應從經濟層面走向海洋,開發海洋資源,重返海洋國際舞台才對。

他說,六百年前鄭和不避風險,堅韌不拔,從長樂走出國門揚帆遠航,寫下了中華民族對外關係史的宏偉篇章。六百年後的今天,儘管世界風雲變幻,但和平發展的總趨向不會改變,國與國之間「共享太平之福」的夙求,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希望,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理想。從這個意義來說,鄭和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面對當前紛擾的政局與社會風尚,法鼓山就有如社會人心的一顆巨大定心石(安定人心之石),心向法鼓山者心中多慈悲,為世人也為家國。洪啟義說,「法鼓山就是聖嚴法師;聖嚴法師就是法鼓山」。聖嚴法師曾強調,法鼓山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大悲心起為主題,喚起大眾說好話、做好事、轉好運的社會運動,實現處處人間淨土的願景。另外所謂開山,不只是開發和建設這座法鼓山,更重要的是開發每個人心裡面最珍貴的寶山,只要有人出生,就有人心中的寶山要開,而這個山是永遠開不完的無盡寶藏。

洪啟義說,聖嚴法師宣揚佛法的主軸是「心靈環保」。法師說,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就能做「心靈環保」,凡事靠自己,不是要求別人。「心靈環保」的第一層面:多為他人設想,少為自己設想。第二層面:超越自己主觀意識,自己不預設立場。第三層面:一切現象都是有的,但不是恆有,沒有永恆不變的任何東西。希望大家多說好話、做好事、轉好運。

回頁首